首页 > 媒体播报

重庆这个乡凭啥收获98.7%的群众满意度?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10-14
字体:

清晨,重庆市开州区五通乡跳蹬水库旁的黄葛树垭口,村民周伯俊在拆迁协议上郑重按下红手印。院角那棵苍劲的老树被特意保留下来,“红岩先锋队的娃儿们跑了十几趟,连我孙子的秋千架移到哪儿都规划好了。”他摩挲着树干感慨。百日前,这里还是块拆迁“硬骨头”,如今95%的农户已完成签约。

近年来,五通乡正经历一场静水流深的变革。这个山区乡镇创新开展“五通五心”工作法,以通责任、通发展、通民意、通文明、通法治为行动路径,以守初心、增信心、践真心、暖民心、保安心为价值导向,推动乡村治理提质增效。2024年,全乡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2.21万元;2025年一季度全区考核11项指标全优,群众满意度98.7%,位居全区第三。

通责任·守初心:

红色力量夯实治理“基本盘”

“汛期巡河发现滑坡隐患,拍照上传半小时就有专班到场。”桐林村网格员老杨点开手机里的“渝快政”基层智治平台,屏幕上清晰地显示着问题处置进度。五通乡以守初心为引领,构建“乡党委—网格党支部—党员中心户”三级治理体系,将5村1社区划分为3大片、9个网格,3名乡主要领导分片包抓,明确三级干部网格职责,建立问题“发现—上报—解决”闭环机制,让党组织触角延伸至治理“末梢”。

无职党员在守初心的感召下焕发新生。养蜂能手、无职党员陈开兰把课堂搬进蜂场,“箱梁间距留三指,蜂王剪翅有讲究……”她托着蜂巢向围坐的乡亲们演示养蜂技艺。作为乡里的首批“技术党员”,她带动23户农户发展中蜂养殖,每户年增收超万元。如今,全乡43名有专长的无职党员通过“田间课堂”“工匠作坊”传授技能,100余名村民在家门口学会本领变身“土专家”。

面对防汛抗旱、征地拆迁等急难险重任务,乡党委组建7支“红岩先锋队”,由党员骨干打头阵、攻难关。在跳蹬水库农房拆迁工作中,队员们创新“三带三帮三赛”工作法,仅用100天就完成95%的签约任务,既保障了市区两级重点项目推进,更用行动诠释了守初心的责任担当。

通发展·增信心:

产业造血点燃致富“新引擎”

秋日的五通乡黑山羊养殖小区,自动清粪机嗡嗡运转,标准化圈舍里的黑山羊毛色油亮。“以前满山放养,效益不稳定。现在有党组织牵头,羊群住上了‘恒温房’!”养殖大户黄俚均笑着推开圈舍门,墙上的“党员示范棚”标牌旁,“五统一分”管理细则格外醒目——统一供种、防疫、饲料、品牌、销售,分户养殖。

以增信心为目标,五通乡把党建赋能与产业发展深度融合,让群众在增收路上底气更足。该乡通过“五统一分”模式,扶持建设标准化黑山羊养殖小区1个,培育家庭农场、小型养殖场和庭院经济经营主体81家。2024年,全乡出栏黑山羊1万余只,产值突破1000万元,黑山羊产业成为富民强乡的支柱产业。

立足65%的森林覆盖率生态优势,五通乡借力开州区中药材全产业链发展东风,引导党员大户先行先试。在海拔400米的地坝梁水库周边,党员李春勇率先试种芍药、黄精、石菖蒲等中药材,如今已带动形成1380余亩种植基地,产品在电商平台供不应求。通过“支部+合作社+农户”模式,五通乡发展黄桃、花椒、山胡椒等特色经果林700余亩,带动156户群众户均增收5000元。

通民意·践真心:

“云端+代办”架起服务“连心桥”

深圳电子厂的流水线旁,外出务工的李春花在“五通乡便民微信群”里发出求助:“娃儿入学证明咋弄?”10分钟后,网格员就发来了盖好章的电子版证明。“以前请假回乡办手续要3天,现在动动手指就能搞定!”李春花的便利,源于五通乡以践真心为导向搭建的便民服务体系。

该乡创建40个线上“便民微信群”,覆盖外出群众4500余人,乡村干部按网格“进圈入群”,推广“渝快办”等政务服务平台,全天候受理群众诉求,通过“云端办”纾解异地办事难题。线下,乡里组建6支由乡村干部、在家青年、无职党员构成的“代办服务团”,明确代办事项清单和流程,常态开展证件办理、费用代缴等服务。“背包干部”刘平平每月都要跑腿上百次,帆布包里装着为独居老人代买的降压药、代取的养老金,“我的小本子上记着132位老人的需求,不能漏了一项。”刘平平说。2025年以来,“代办服务团”已为在外群众办理事项1200余件,为在家群众跑腿服务3800余人次。

此外,五通乡建立包村领导遍访、乡干部带案下访、村干部常态接访“三访”机制,组织党员干部开展“进家门、听民声、解难题”活动。在跳蹬水库移民居住点,包村干部彭江术的民情日记上写满了住户需求:“搬迁到岳溪镇的老张需要护工”“搬迁到弹子镇的脱贫户老杨需落实新帮扶措施”……2025年以来,全乡累计收集社情民意980余条,为群众答疑解惑2670余人次,问题解决率达98.6%。

通文明·暖民心:

德治浸润涵养乡村“新风尚”

“文明积分98分,刚好能换个电饭煲!”在五通乡“美德超市”里,村民张桂花拿着积分券挑选商品。货架上,食用油标价50积分、洗衣粉30积分,志愿服务、家庭美德、社会公德等都能量化积分。五通乡以暖民心为核心,用“小积分”撬动“大文明”,近3年累计发放积分券4500余张,兑换了价值2万余元的商品,群众的参与感和主人翁意识显著提升,过去常见的“无事酒”2025年未发生1起,低俗表演绝迹。

夜幕下的文化广场,村民自编自演的小品《彩礼风波》引发阵阵笑声。“这是咱村第28场‘文明大篷车’演出!”兴五社区党支部书记李启云介绍,乡里成立6支由老党员把关的文体队,以寓教于乐的形式开展“学习身边榜样”等活动30余场次。

年初的村党组织书记“擂台比武”活动上,各村党组织书记晒实绩、亮承诺,7名群众评委现场“阅卷”评分,1000余名群众驻足观看,掌声此起彼伏。同时,五通乡大力推行“红黑榜”制度,通过群众联名推荐、基层党组织筛选、乡纪委和派出所审查、乡党委审定的程序,分村评选“星级文明户”“致富能手”“美丽庭院”等9类模范136名,张榜公布“无事酒”行为3起,劝阻低俗演艺活动7场次。院坝里,红榜表彰的“好媳妇”杨良琼正帮婆婆按摩。曾上黑榜的李某某主动找到村干部:“明年我一定要争红榜!”孝亲敬老、勤劳致富的新风尚在德治浸润中愈发浓厚。

通法治·保安心:

多元共治筑牢平安“防火墙”

“冒充孙子要钱是诈骗,大家切记不轻信、不透露、不转账!”在挂满法治漫画的农家小院里,“法律明白人”杨德福讲起普法课。作为法治小院的“院长”,这名无职党员3年来已成功劝阻27起养老诈骗,挽回群众经济损失30余万元。

以保安心为根本,五通乡构建“前端预防+中端关爱+后端调解”三维治理体系。全乡建起36个法治小院,精心选拔36名乡村“法律明白人”担任“院长”,每月主持召开“法治院坝会”,开展电信诈骗、民法典宣讲、信访法治化等宣传。同时,“院长”主动跟进服务问题青少年、精神病患者、“三失一偏”人员等重点群体,发放关爱帮扶资金13万余元,从源头上预防矛盾风险。

两户村民曾为地界争执不下。在挂有“乡里乡亲说事室”木牌的青瓦房里,人民调解员张利平拿出一张泛黄的林权证说:“1983年划分时,这棵皂角树就是界碑,树北归老李家所有……”矛盾在历史凭证前烟消云散。五通乡在每个村(社区)建立“乡里乡亲说事室”,由村党支部书记或包村领导担任室长,吸纳村“两委”成员、人大代表担任“服务员”,2025年以来已接待说事群众1900余人次,办理事项370余件,成为群众口中“不闭门的法庭”。

此外,五通乡还有由44名老党员、老教师、老军人、老模范、老村干部组成的“五老调解队”。2025年以来,“五老调解队”运用政策、法律、村规民约和乡情亲情,成功化解土地流转纠纷69件、家庭赡养矛盾24件。村民笑言:“‘五老调解队员’一开口,再倔的‘驴’也能顺毛。”

如今的五通乡,移民新居炊烟袅袅,羊舍里羔羊咩咩欢叫,法治小院笑声朗朗,文化广场舞步翩跹。“‘五通五心’不是口号,而是把党建的根脉深扎进泥土,让治理的温度传递到每家每户。”乡党委书记朱小勇说。这个曾偏居深山的乡镇,正以“五通五心”工作法为抓手,用有温度的治理、可感可及的幸福,书写着新时代乡村善治的生动样本。(农民日报  邓俐)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