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场“闭门会”含金量十足——领军人物“望闻问切” 助力重庆打造五千亿级“食农产业”发展高地
--









10月15日下午,来自国内外100余名食品及农产品加工行业相关政府部门、知名高校、权威机构、头部企业负责人齐聚一堂,在重庆悦来国际会议中心参加了一场2025重庆市食品及农产品加工高质量发展产业生态大会领军人物闭门会。
与会嘉宾围绕优化重庆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生态,聚焦科技创新与未来食品前瞻布局、政策协同与全球视野深度融合等话题,为重庆“食农产业”高质量发展建言献策。
把脉问诊
专家学者给出发展“金点子”
食农加工产业是连接农业与工业、农村与城市、国内与国际的重要桥梁纽带,是推动农业农村现代化,实现乡村全面振兴的重要引擎。同时,也是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重要抓手。
近年来,我市聚焦企业融资难、创新能力弱、品牌影响小等关键瓶颈,创新实施“黄金10条”“金融10条”“火锅11条”等靶向政策,系统强化金融支持、科技赋能与品牌培育,推动食品及农产品加工产业生态系统性重塑。
数据显示,今年1—8月,全市食农产业实现规上工业总产值同比增长6.2%,发展势头强劲。
“成效明显,但存在的问题还不少。”市政府相关负责人说,一是产业体量不够大,与发达省份相比还有不小差距;二是龙头企业带动能力偏弱,具有全国影响力和行业引领力的比较少;三是产业链条延伸不足,产品的附加值还有待提升,尤其水果、鲜果占比较大,深加工比例不大。
该负责人表示,下一步,重庆将围绕“集群发展、创新赋能、品牌打造、优化生态”四大方向发力,加快建设食农产业大脑,打造智能制造示范工程,深化“巴渝名优土特产”品牌培育,用好100亿元产业母基金,让更多优质“渝货”出圈,让食农产业成为乡村振兴、农民增收的重要抓手。
针对存在的短板弱项,原农业部党组成员、中国农产品市场协会会长张玉香给出了要打好产业生态化、产品品牌化、流通体系化、产销融合化“四张牌”的建议。特别是要培育一批有竞争力、有故事、有温度的重庆食品品牌集群,讲好品牌背后的生态故事、文化故事、科技故事,让产品更好地走向全国、走向世界。
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产品加工研究所国际食品科学院院士王强则直言,重庆食农产业需从“传统加工”向“未来制造”跨越,大力推动超高压、3D打印、柔性制造等非热加工技术落地,既能最大程度保留食材营养风味,也能实现定制化生产,快速响应市场需求。
而在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领域,农业农村部原国家首席兽医师、国家动物健康与食品安全创新联盟理事长李金祥则建议,重庆应强化物联网、AI等技术在生猪、肉牛养殖中的应用,借鉴乳制品“两分钟一键追溯”经验,构建从养殖到餐桌的全链条信息化追溯平台。
举一反三
学习借鉴其他地方经验为我所用
分享会上,与会嘉宾结合各地产业发展实际,谈了重庆“食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可借鉴路径。
新疆的粮食产量占全国20%,棉花产量占全国92%以上,加工辣椒产量占全国20%以上。同时,新疆也是五大牧区之一,新疆牛羊肉品质上乘,牛肉存栏数居全国第二位,每年有大量的牛羊肉和乳制品销往国内市场。
“借助丝绸之路经济带核心区、西部大开发重点地区等优势,目前新疆农业发展正由生产主导向加工主导加快转型升级。”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农办常务副主任,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徐涛说,这对区位优势突出的重庆而言,同样具有深远的借鉴意义。
他指出,重庆是中国火锅之都,火锅产业热辣滚烫,与新疆牛羊肉、辣椒、番茄等优势产业的契合度比较高,新疆的特色产业与巴渝味道的烟火,完全可以融合发展。
作为本土成长起来的品牌,“一只酸奶牛”的发展故事格外接地气。其执行董事长李毅辉介绍,起源于重庆的“一只酸奶牛”已在西南布局近千家门店,今年单店营业额增长超20%。
“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产品的不断创新。”李毅辉说,在聚焦一只酸奶牛的核心品牌时,通过扩大产品矩阵,引入了黑紫米露、红紫米露、无籽紫米露、五彩斑斓的酸奶紫米产品。产品一经推出,就深受消费者的欢迎。目前,今年单店的增长力度是20%,单店的营业额增长20%以上。未来将通过产品创新拓展至3000家门店,力争2030年在香港上市,让“重庆网红”成长为“中国品牌”。
互利共赢
谋求合作助力重庆“食农产业”高质量发展
举办一场盛会,合作无疑也是此次“闭门会”的重要内容之一。
现场,不少国内外企业代表带来了落地重庆、深耕重庆的实践与规划。美国通用磨坊中国区总裁苏强首次参会便表达了合作意愿,提及旗下哈根达斯、湾仔码头等品牌,他表示将深耕重庆市场,开发低糖、高蛋白的本地化口味产品。
同时,新疆、宁夏等兄弟省份代表也在现场抛来“橄榄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党委农办常务副主任,自治区农业农村厅副厅长徐涛表示,期待新疆的牛羊肉、辣椒、番茄等食材与重庆火锅产业“渝新合作”,让天山食材融入巴渝味道。
宁夏贺兰山东麓葡萄酒产业园区负责人则透露,正与重庆火锅协会合作,开发适配火锅消费的葡萄酒产品,拓展餐饮消费新路径。
除了“新朋友”带来合作外,“老朋友”也表达了与重庆扩大合作的意愿。
美团闪购是美团旗下的即时零售平台。目前,在该平台上,重庆的农产品销售超过了450万元,预包装食品销售超过了2,700万元。美团闪购平台在重庆的交易额同比增加28.1%,日均订单量同比增加30%,活跃商家数同比增加了3.5%。这些数据都充分证明了美团闪购在重庆市场的强劲势头和广泛的消费者认同感。
重庆美团联络人刘炎表示,下一步,美团将充分发挥流量和数据的优势,定期向企业伙伴共享销售数据,提供市场趋势分析,助力企业新品研发,赋能重庆农产品产业升级。
无独有偶,今年6月,广东天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与重庆市大渡口区人民政府成功签约,正式启动天龙大渡口数字化农产品加工及农文旅产业园项目,将打造数字化食品加工的标杆,建设肉类食品创新的研发中心。
广东天龙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肖文清则表示,依托重庆的资源优势,公司计划在重庆开设1000家左右的猪肉食品专卖店,同时新建一个集农业体验、科普教育、文化宣传、高端文旅、休闲康养于一体的综合性农文旅食品加工基地。(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赵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