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媒体播报

村民网购无忧 乡村治理有“数” 山货卖向全国 信息“天路”进深山 山村迎来新生活

--

日期: 2025-10-20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10月16日,天气转凉,彭水县郁山镇坪阳村村民刘繁生坐在自家院子里,打开手机,熟练地在电商平台挑选羽绒服。

“现在通信网络好了,网购方便,想买啥都能送到家门口。”下单后,他满意地笑了笑,“要在几年前,我们想都不敢想!”

让偏远山村居民能像城里人一样便捷网购,得益于我国近年来实施的电信普遍服务。

2015年10月,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完善农村及偏远地区电信普遍服务补偿机制,缩小城乡“数字鸿沟”;同年12月,电信普遍服务试点正式启动。10年来,重庆农村信息通信水平实现跨越式发展。巴山渝水间铺就的信息“天路”,打通信息惠民“最后一公里”,让偏远山村驶上电信发展快车道。

大山里建起基站,偏远山村网络畅通了

曾经,重庆很多偏远山村通信网络不畅通。

“2019年以前,村里的信号很差,打电话都频繁断线,更别说上网了。”年近40岁的刘繁生回忆道。

在酉阳县天馆乡杉坪村,56岁的村民冉茂仙也有同感,“以前,手机放家里完全没信号,想跟在外工作的孩子通个电话,就得爬到半山坡上。”

石柱县刀背梁景区,曾因通信信号缺失而成为“信息孤岛”,加之缺电,不仅景区游客稀少,周边居民生活也极为不便。

通信网络不畅,主要原因是基站少。2019年,中国移动重庆公司、中国铁塔重庆市分公司的施工队来到坪阳村。这里是硬岩层地貌,山路崎岖,山顶缺水,给基站建设带来空前的施工难度。施工队靠水磨钻慢慢磨去硬岩层,硬是磨出5米深的基坑,同时用骆驼将浇筑预埋件所需的水,一趟趟从山底驮运至山顶。

同年,重庆移动在坪阳村新开10个基站,该村基站数量从7个增加到17个,且实现了5G网络全覆盖。

2022年,在刀背梁景区,重庆铁塔万州分公司同样克服无电可搭、无水可取、材料搬运困难等重重问题,历时7个月在海拔超1800米的山脊上建成通信基站。同年12月,景区及周边的三星乡五斗村、六塘乡高龙村,有了网络信号。

2024年,在杉坪村,重庆铁塔施工队借助骡马队驮运设备,翻越崎岖山路,11月在杉坪村6至12组区域山梁上建成一座通信铁塔;12月中旬,三大电信运营商网络信号覆盖该区域。

数据显示,截至今年8月末,重庆市信息通信业累计投入超12亿元,在全市33个区县2000余个行政村累计建成并开通电信普遍服务基站(4G和5G基站)3033个,其中约1/5在海拔超过1000米的高山。如今,重庆已实现“村村通5G”。

“现在,不管在家还是在村里,手机网络都畅通!”刘繁生说。

村民生活更丰富

网络畅通了,村民们的生活也发生了巨大变化。

近日,记者走进杉坪村冉茂仙的家,只见她在灶房里一边做饭,一边和城里的孙子视频聊天,视频画面十分流畅。午饭后,她来到田里管理种植的蔬菜,用手机查询农技知识,现学现用。

在坪阳村,刘繁生购买了手机话费套餐,在家里安装了光纤宽带和监控设备。现在,他外出时能用手机查看家里孩子和父母的情况。在家里,能随时与远方的亲朋好友视频通话,没事时用手机看新闻、购物,足不出户就能了解新鲜事,“如今的生活更丰富、更有趣了!”

网络建设,也为乡村治理注入了“数字动能”。

前段时间,坪阳村计划修建排水沟,需征求村民意见。村干部在微信群里一说,村民很快就回复了,当天就启动修建。

“以前,村里通知村民开会,村干部挨家挨户上门通知,费时费力。”坪阳村党支部书记罗洋说,现在,村里5个组都建了微信群,实行网格化管理,惠民政策、开会议事等,网格员在群里说一声,大家立刻就知道了。

森林防火也更高效。过去,坪阳村森林防火主要靠人工巡林。因巡林范围大、盲点多,很难及时发现火灾隐患。如今,当地林业部门打造了监控平台,在村里安装了监控设备,一旦监控到火灾苗头,平台立即把信息发送到手机端,网格员接到信息能及时赶到处置,保障森林安全。

打通销路,山村农产品卖向全国

网络畅通,更帮助村民打通了农产品销路。

多年来,刘繁生的家庭收入主要靠种植销售柑橘。2019年前,他种植了约20亩柑橘。每到收获季节,他就拜托亲朋好友帮忙推销,或者把柑橘运到50多公里外的县城去卖,“每年都有不少柑橘卖不出去,眼睁睁看着烂掉,心疼啊。”

有了5G网络后,刘繁生紧跟电商潮流,在抖音、微信等平台推广销售柑橘,逐渐有了销路。2020年,他不仅把当季柑橘都卖了,卖价还比以前高。

尝到了甜头,2021年,刘繁生扩大了种植规模,柑橘种植面积达到30亩;2024年柑橘产量增加约50%,收入同比增长近1倍。

“网络帮了大忙,我经常把柑橘的视频发到网上,很快就有外地客商联系订货。”刘繁生笑着说,“今年柑橘产量比去年还高,不愁销路!”

罗洋介绍,该村已有几十户村民加入网销农产品行列,土鸡蛋、水果、蔬菜、红薯粉、腊肉等土特产走出山村,卖到了全国各地。

“村里打算引导更多村民改变销售模式,把农产品种植、养殖、加工等全过程拍成视频在网上展示,吸引更多消费者放心购买。”罗洋说。

冉茂仙也享受了“网络红利”。去年油茶采摘期,外地买家通过她拍的视频联系订货,油茶果没多久就卖完了。“山里人的日子更有盼头了!”冉茂仙脸上洋溢着笑容,“今年的油茶果马上要开卖了,我相信也能很快卖完。”(新重庆-重庆日报 记者 黄光红)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