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媒体播报

“鸡”不可失!芦花鸡产业强化利益联结 托稳群众致富梦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10-30
字体:

“芦花鸡苗开始出栏了,预订的朋友请做好接收准备!”近日,位于万州区龙驹镇梧桐村的芦花鸡西南繁育中心内一派繁忙景象。中心负责人向光斌一边在朋友圈发布出栏消息,一边指挥工人打包鸡苗,这些即将发往周边养殖户手中的鸡苗,不仅承载着产业发展的希望,更连着当地群众的增收致富路——待到鸡苗长成出栏时,中心将以保底价回收,让养殖户无销售之忧,实现抱团一起发展、共同增收。

加强联结,共享产业红利

“以前我在繁育中心打工,一个月能挣几千块,后来学了养殖技术,就在中心的带动下自己养殖芦花鸡。”梧桐村村民蒲东兵谈起自己的“转型”,脸上满是笑容。他坦言,在村里发展芦花鸡产业前,自己只能靠打零工维持生计,收入不稳定。自从产业落地,他先是在基地务工,跟着技术人员学习芦花鸡养殖的饲料配比、疫病防控等关键技术,慢慢摸清了养殖流程。如今,他在家自己养殖芦花鸡,基地不仅提供优质鸡苗,还定期派技术人员上门指导,出栏的芦花鸡也由基地统一回收,“我只管把鸡养好,其他啥都不用愁,现在每年能赚好几万元,比打工强多了!”蒲东兵的经历,正是当地群众借助芦花鸡产业实现增收的生动缩影。

这一切的改变,源于鲁渝(济万)协作的有力推动。作为鲁渝(济万)协作重点产业,万州芦花鸡产业从起步之初,就将强化利益联结、带动群众增收作为核心目标,推出“基地+村集体+农户”的养殖模式,让村集体和农户深度参与产业发展,共享发展红利。基地首批出栏的5000只芦花鸡,凭借肉质鲜嫩、生态健康的优势,很快就销售一空,实现销售收入60余万元。这笔收入带来的不仅是产业发展的信心,更让村集体和农户尝到了“甜头”——首次分红时,不少农户拿到分红款,脸上乐开了花,也让更多村民看到了产业的潜力,纷纷主动加入。

模式创新,拓展产业版图

随着市场需求不断扩大,芦花鸡养殖规模也持续拓展,基地在原有模式基础上,创新推出“托管代养、消费领养、社会认养、区域联养、分户散养”的“五养新模式”,以龙驹镇为源点,将产业辐射至周边乡镇。

在“托管代养”模式下,养殖基地每销售1只芦花鸡,村集体经济就能增收2元,脱贫户可获得18元收益,仅这一项,就带动龙驹镇梧桐村21户低收入群众户均增收1万余元;针对消费端,基地积极动员企事业单位参与“消费领养”“社会认养”,推动芦花鸡走进机关食堂、社区商超,既拓宽了销售渠道,又让更多人参与到产业帮扶中;而“区域联养、分户散养”模式,则让产业触角延伸得更远——基地在龙驹、恒合等多个乡镇推广养殖,同时鼓励农户利用“前庭后院”发展小规模养殖,让“小养殖”也能实现“大增收”。

产业联合,促成做大做强

如今,万州芦花鸡产业已不再局限于本地,而是逐步向西南片区扩展。为整合资源、做大做业,“重庆市芦花鸡产业联合体”应时而生,采用“1+4+N”模式高效运行:即成立1个产业联合体统筹全局;打造芦花鸡西南繁育中心、加工研发中心、冷链屠宰中心、物流仓储运营中心4个核心平台,完善从育种、养殖到加工、销售的全产业链条;发展N个养殖基地,辐射周边省份及重庆各区县。

目前,联合体已与四川、湖北、贵州及重庆市丰都县等10个区县签订养殖合作协议,持续推广“公司+村集体+农户”模式。截至目前,该产业已带动2000余户养殖户年均增收1万元,让芦花鸡成为西南地区群众增收致富的“黄金鸡”。

从鲁渝(济万)协作的帮扶产业,到辐射西南的富民产业,万州芦花鸡产业的发展之路,是一条以利益联结为纽带、以群众增收为目标的乡村振兴之路。未来,随着产业链的不断延伸、养殖模式的持续创新,必将有更多群众依托这一产业实现就业增收,让“芦花鸡”托起更多家庭的“致富梦”,为乡村振兴注入更强劲的动力。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