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梁平5万余亩再生稻陆续进入收割期,预计普遍亩产超100公斤,总产量6000万余吨,11月底将完成全部收割任务。
10月30日,重庆市农业农村委组织专家来到星桥镇两路村百亩水稻种植示范基地,开展再生稻测产验收工作。专家组随机选取了3个代表性田块,经过现场收割、去杂称重、水分测定、产量计算等环节,最终测得基地再生稻平均亩产达312.07公斤。

▲10月30日,星桥镇两路村百亩水稻种植示范基地,机手在收割再生稻。
“基地示范种植的是籼粳杂交稻‘甬优4949’,是适配‘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的优质品种。”基地负责人邓中介绍,今年早熟中稻收割后,基地依托稻桩上存活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水分、养分、温度和光照条件下,稻桩再生抽穗,实现“一种两收”,加上头季中稻平均亩产830.9公斤,中稻、再生稻两季平均亩产超1000公斤,实现了“吨粮田”产量目标,亩均效益显著提升。
再生稻的丰收,离不开科技的强力支撑。示范基地集成合理适时早播、规范机抛增苗、一喷多促、抗碾压低桩机收等核心技术,有效降低了气候、日常耕作等外在因素对作物生长的影响,确保再生稻成熟期长势均衡、穗粒饱满。
为高效利用土地资源,区农业农村委在头季中稻收割后,积极鼓励农户、种粮大户发展再生稻种植,同时通过技术培训、现场指导等方式,为农户、种粮大户提供全方位支持,推动再生稻产业良性发展,让有限的土地释放“双重效益”。
不仅是示范基地,连日来,新盛、聚奎、星桥、安胜、碧山等乡镇,也同步推进再生稻采收,通过良种、良技、良法配套,持续提升单产效益。
10月29日,记者在聚奎镇顺安村3组看到,种粮大户赵修权正带领着工人采收再生稻。

▲10月29日,聚奎镇顺安村,村民在收割再生稻。
“每年我都会蓄留再生稻,今年气候适宜、雨水充沛,再生稻长势是我种植水稻以来最好的一年,平均亩产超100公斤。”看着饱满的稻穗,赵修权满脸喜悦,“预计今年可以采收5吨再生稻,目前已经收割了40%,丰收不在话下。”
“作为保障粮食安全的重要举措,再生稻无论在种植面积拓展还是单产提升上,都有巨大潜力可挖。”梁平区农业技术服务中心副主任唐松介绍,下一步,中心将充分挖掘粮食增产潜力,优化技术推广路径,以科技赋能、政策引导、服务保障为抓手,让“一种两收”模式惠及更多种粮大户、农户,筑牢粮食安全根基。
(文/图 记者 张晓庆 张迅)
来源: 梁平融媒
编辑: 宋若冰审核: 王萃主编:王成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