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区县联播

城口:建起“立体化+全时段”防灾减灾体系 半夜警报响起 群测群防员敲锣叫醒村民

--

日期:2021-09-13

“那天晚上好吓人哟,幸亏把我叫醒,不然就埋房子里了!”9月12日,城口县复兴街道友谊社区居民霍由菊回到家,看着已被泥石流吞掉大半的房子,仍心有余悸。

8月27日至9月2日,暴雨洪灾导致城口县25个镇街、6101人受灾,279间房屋受到不同程度损毁。

28日晚11点过,一声尖厉的警报声穿透雨幕,惊醒了友谊社区群测群防员袁胜培。

袁胜培心里一紧,明白这是今年初安装的地裂缝监测仪发出的警报声。他赶紧打电话给街道和社区负责人,并敲着锣挨家挨户通知撤离。

在几十名街道和社区干部帮助下,凌晨1点前,该地灾点涉及的26户居民全部撤出。几小时后,1500余立方米的泥石流将霍由菊等4户居民的房屋掩埋。

“智能化监测精准度高,能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人工监测的不足。”市地勘局派驻复兴街道的技术员彭峻楠说,只要裂缝超过2厘米,监测仪就会将数据传至市地灾防治综合信息系统,同时就地拉响警报。而2厘米的裂缝宽度,肉眼很难观测到。

据了解,作为全市地质灾害发生风险面积较大、风险较高的区县之一,城口共有466处地质灾害隐患点,威胁着3224户1.5万余名群众的生命安全,防治压力非常大。

对此,市规自局特别支持城口在357处地灾隐患点安装了智能化监测设备,对5处重点隐患点安装了二级专业监测设备,实现隐患数据自动监测、数据自动传输、数据自动分析,自动告警和报警,增强了技防能力。

“那天晚上多亏张书记来喊,我才捡回一条命!”65岁的谢功林感慨地说。

8月30日早上6点左右,在雨中巡查了金银坪地灾监测点的村支书张友发,刚准备换下湿透的衣裤,一抬头便看见四五百米远的李家河坝坡上树枝摇摆不停。

李家河坝并未被纳入地灾监测点,可担任了近10年群测群防员的张友发,每年参加3次培训积累了不少防灾知识。此时,他预感到大事不妙,立即叫醒儿子一起抄小路赶到李家坡,逐户叫醒熟睡中的村民。

谢功林是张友发敲开门的最后一户村民。当时谢功林被窗外的喧哗惊醒,迷糊中正准备起床看看,张友发已冲进屋内,拉起连鞋也没及穿的谢功林就走。

打着赤脚的谢功林被拉出门外不到30米,泥石流就滚滚而下。房子仅3秒钟就被冲毁。

不仅仅是李家河坝,暴雨中,治平乡菜园上坝不稳定斜坡变形,群测群防员发现后提前通知14户40人撤离;暴雨后,群测群防员在核查中发现龙田乡卫星村十社小树岭有变形迹象,组织坡体下方1户1人实施紧急避让……

近年来,城口县建立完善了“四重”网格化管理体系,建立了县、乡、村社、居民群众四级隐患排查体系。目前该县489名四重网格人员队伍,对466处地灾隐患点实行“汛前和雨前排查、汛中和雨中巡查、汛后和雨后核查”地灾隐患“三查”制度,建起“立体化+全时段”防灾减灾体系,最大程度上确保了群众生命安全。

据了解,巴山镇每年五六月份都会组织一场规模较大的应急演练。镇、村居干部模拟洪灾等灾情到来时的情形,迅速通知到每一户,按预定的安全路线组织转移,对行动不便的群众确定具体帮扶责任人。

因此,在此次洪水袭来前,巴山镇556名受灾群众得以在1小时内,全部转移至安全地带。而在最近的两次暴雨中,根据平时的实战演练,城口全县紧急避险转移2442人,无一名群众滞留受灾区域。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