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区县联播

沙坪坝:撂荒地“活”起来

--

日期:2022-09-2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王庆炼)今年夏天,第三批“中梁好物”上线,玉米、西瓜成畅销明星;重庆市沙坪坝区凤凰镇五福村的100亩稻田,金黄的稻谷被压弯了腰;歌乐山街道金刚村的田野上,青少年正忙着体验农活……今年,重庆市沙坪坝的乡村洋溢着丰收的喜悦。这样的喜悦来自沙坪坝区全面整治撂荒地结出来的硕果。撂荒地整治,让“沉睡”多年的乡村耕地资源成为了活跃乡村集体经济的“希望田”。

撂荒地变“希望田”

村民的腰包鼓起来了

“品中梁好物,享田园风光。”前不久,中梁镇的第三批“中梁好物”正式推出,其中茅山峡村的玉米、西瓜,成为明星产品。这批“中梁好物”帮助村民增收了5万元左右。

辛勤耕耘的土地种出了“金宝贝”,整治后的撂荒地成了村民的“钱袋子”。

“撂荒地整治让我们很满意,一个是环境变得更好了,另一个就是增加了收入。”中梁镇茅山峡村村民袁世英高兴地说,她除了能在村集体“分红”,随着环境的提升带动起来的乡村游,还摆了个小摊,卖点饮料、矿泉水及自家养殖的鸡鸭,“在家门口就能挣钱”。

在沙坪坝区凤凰镇五福村,100亩稻田已经丰收。而此前,替代稻谷的是杂草。

据了解,今年,沙坪坝区在全市范围内率先启动2022年撂荒地整治工作,对10亩以上及5亩至10亩集中连片的撂荒地,分别落实区领导、镇街负责人包片负责,挂图作战,明确复耕复种完成时限。五福村的100亩撂荒地经过统一进行整治和管理,亩产谷子800斤,村里的45户村民将共计增收28万元。

而在沙坪坝区歌乐山街道金刚村,8亩撂荒地被流转打造成了劳动教育基地,面向广大青少年开展农事体验活动,让孩子们在这里体会劳动的艰辛和丰收的喜悦。

一镇一策因地制宜

2700余亩地复耕复种

今年三月专项行动启动以来,沙坪坝区镇村社干部深入农户、田间地头,逐户对撂荒地进行“地毯式”“拉网式”摸排登记,全区共排查出撂荒地1358处、6700余亩,其中具备复耕复种条件撂荒地约3000亩。

如何让撂荒地“活”起来?沙坪坝走分类施策,精准复耕复种的道路。

对排摸出的撂荒地,沙坪坝区农业农村委分类分步下达2022年撂荒地复耕任务,积极探索“合股联营、代耕代种、土地流转”等撂荒地利用模式。

中梁镇将撂荒地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配套完善复耕撂荒地灌排水、输配电、田间道路、农田防护等基础设施,提升宜机作业水平。同时,鼓励村集体组建农机专业合作社,配备农业机械,在满足自耕需求的同时,还可以开展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壮大集体经济。

回龙坝镇由镇政府开展土地整治,为困难群众免费提供化肥、种子等农资,鼓励群众复耕复种撂荒地,集中连片的撂荒地积极引入新型经营主体统一流转经营。

凤凰镇鼓励农户将土地入股村经济联合社,采取“固定分红+效益分红”的方式,引入社会化服务组织进行代耕代种,并将生产的产品进行统一包装、统一销售,既盘活撂荒地又扶持壮大村集体经济。

截至目前,沙坪坝区已整治恢复利用撂荒地2700余亩,确保了粮食生产面积稳定。

健全土地流转机制遏制撂荒

一村一品发展特色农业

避免土地荒芜,控制源头是关键。

“加大土地流转力度,有效遏制土地撂荒。”沙坪坝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沙坪坝区将积极建立完善的土地流转机制,鼓励土地承包经营权有序流转,对无力耕种又不愿放弃土地承包经营权的农户,引导采取转包、出租或入股的方式流转,对自愿交回的承包地和依法收回的承包地,尽快重新发包。

针对目前存在的撂荒地,将通过高标准农田建设项目,着力改善撂荒地突出地区的基础设施,加大土地整治与改良、机械耕作田间道路、农田水利设施配套管网、农田输配电等建设力度,有效提高耕地生产能力和抗灾能力。

在撂荒地的经济效益方面,沙坪坝区将大力培育农民专业合作组织、专业大户、农业企业等市场主体,积极引导农户以土地股份合作方式,参与业主经营,使土地变资产,经营权股权化,优化资源配置,实现农业生产规模化、集约化。

同时,按照一村一品的思路,着力打造品牌特色示范带,依托“巴味渝珍”平台,全力推进区域优质粮油产品绿色化、特色化和消费便利化,尽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真正实现“树品牌,增效益”目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