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区县联播

城口:双竹村一首村歌里的群众智慧和力量

--

日期: 2022-11-0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任河水,长又长,倒着流过我家乡。两岸青山云雾绕,一池荷花香满塘........”走进重庆城口县高观镇双竹村,村民们围坐在一起,正在学习新编的村歌《双竹之歌》。

如果闭目聆听这首村歌,就能被画面感染,字里行间散发着浓郁乡情,自然山水、民俗风情和时代新貌相互交融。优美欢快的旋律,如山里的晨风一样清晰,让人感受到双竹村的山水故事和淳朴民风。

据悉,双竹村的村歌由爱故乡•村歌计划发起人孙恒带领村歌协作团队,组织村民进行集体创作而成。村歌创作分为三个阶段,首先是村歌协作团队进村开展三天的走访调研,调研完成后召集村民们开展三天的村歌集体创作工作坊,最后再进行专业的歌曲制作。

高观镇党委书记王国亮完整地见证了这首村歌的诞生,“我特别佩服我们的村民,短短几天时间就在孙老师的带领下创作出一首村歌。这首歌囊括了我们村的历史文化、风土人情、产业发展等,最重要的是体现了我们‘和美双竹’的理念,荷花、核桃、稻禾都在村歌里。我既佩服群众的智慧,又被群众的力量所感动。”

的确,一首好村歌既是对乡村文化的传承和延续,也是良好社会道德风尚的具体体现。在采访中记者了解到,为了找寻灵感,孙老师走遍村头巷尾,倾听农家欢声笑语,感悟村里带来的新变化。“有了说事点后,我们村内的事情村内解决,村民有困难村民相互帮忙解决。”双竹村综合服务专干唐天坤说道。孙恒告诉记者:“沙田说事解忧伤,说得心里暖洋洋”这句歌词就是村民们对“沙田说事点”的功能总结和评价。

村歌创作的过程中,有惊喜,感动,但同样也遇到过问题,在村民们在参加集体创作工作坊的第一天,村民李成明说:“我们都是五六十岁的人了,创作村歌跟我们有啥子关系嘛,想到屋头的活路,我们在这里根本坐不住。”面临村民的态度,孙老师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带领着村民们唱歌、做游戏、组织村民讲述个人的生命故事,让村民们渐渐明白了村歌创作是一个循序渐进、共同参与的过程,也开始喜欢这样的“开会”形式。到村歌集体工作坊结束的时候,村民们纷纷说:“这个会开得好。”

“村歌创作,是‘乡村艺术化’工作的一部分。村民在集体创作的过程中,更真切地感受到村庄的变化。”高观镇镇长袁诗建表示,希望能通过歌唱的方式,深入挖掘村庄的历史文化,更好发挥村民建设美好乡村的积极性。

本次村歌集体创作的曲调借鉴了当地村民传唱的“踩龙船”调,课堂休息时村里的妇女们说:“以后我们跳坝坝舞可以用这个歌,以后有人来我们村里参观、调研,我们就唱村歌欢迎他们。”

“只有立足乡村实际,坚持村民主体,挖掘乡村文化,才会真正创作出有生命力的村歌,从而更好的助力乡村善治。希望以此为契机,树立一个基层治理的榜样,让更多人明白,保证村民生活富足的同时,也要保证他们的精神得到满足。”王国亮书记说道。

一首《双竹之歌》将村民的心凝聚在一起,增强了村民对家乡的参与感、认同感、归属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乡村振兴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双竹之歌》不仅唱出了村民的心声,更是唱响了乡村振兴的使命和担当。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