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县联播

黔江:乡村篾匠让老行当焕发新活力

日期: 2024-01-31
字体:
糖果盘、小背篓、小花篮、花瓶、提篓......走进重庆市黔江区鹅池镇南溪村,各式各样的编织手工品摆满屋子。

南溪村是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南溪号子”的发源地,由于身体残疾,现年77岁的胡安金与老伴相守在南溪村6组的半坡上,靠编制篾条谋生。

走进竹林选料、砍竹、锯竹、剔节、破竹、起篾这是胡安金的日常。在他手中一丝丝细如麻线的篾条不一会便在他手中舞动起来。

精美的手工制品有了,可是销路确是个大难题。

“在前些年,我编织的竹背篓、箩筐、筲箕、簸箕、竹筛、撮箕等竹篾器具,不需要盘上街,在家里就卖完了。很多时候不够卖,人家急需要用的只好加班加点地赶。”胡安金说,现在编一个背篓、箩筐,一年半载都卖不出去一件。

“老胡,老物件没人买了,你得转变思维来一番创新。”时任镇文化服务中心干部张世超来到胡安金家里,看到他编织的不少背篓、箩筐等器具上了一层厚厚的灰,将自己手机上的一些竹器饰品的图片翻给胡安金看,叫他从竹器工艺品上下功夫。

“看了这些图片启发很大,我就从一个家庭用的糖果盘、花篮、花瓶、提篓上进行构思。”有了思路方法,胡安金说干就干,他看着图反复操练,直到编织得与这些实物一模一样才罢休。他把编好的竹器饰品整整齐齐地摆放到桌上反复欣赏,感觉这些饰品还差点灵气。于是,胡安金又叫儿子买些不同颜色的油漆,把自己平常看见的花草图样画上去进行点缀,效果却大不一样。

不到3个月,胡安金打电话邀请张世超再来家里看编的这些小物件。

“没想到眼前这个老农民,竟有如此神通。”当张世超看到胡安金编织的这些竹器小工艺品,上面还均匀地画上花花草草,惊讶不已。

胡安金潜心编织的竹器小工艺品,一传十、十传百地传开了,不少城里人慕名前来购买,尤其当地外出打工的年轻人,把他的竹器饰品带到北京、上海、深圳、福建、山东等地赠送给朋友。

2023年3月,黔江区残联将胡安金编织的《土家婴儿背篓》,选送参与重庆市残疾人手工编织作品征集活动,荣获“指尖上的自强梦”三类作品。

“胡安金老人的手工编织作品能够获奖,是对他坚守老行当几十年的认可,也是他敢于创新所获取的成果。”黔江区残联副理事长谢汉彬表示,胡安金能够让老工艺焕发出新的活力,并为家庭实现增收。既弘扬和传承了当地的非物质文化,又在乡村振兴中让传统的手工业得到延续和振兴。(李诗素)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