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竹贤乡紧扣“三种力量”探索乡村振兴新路径 把乡村最大“不动产”用好
“真没想到,我们这个地方也能端起‘旅游饭碗’,在家门口就能挣到钱。”连日来,巫山县竹贤乡首届云上竹贤生态蔬菜采摘季活动在石院村高山蔬菜采摘园举行,上千名游客慕名前往采摘蔬菜、避暑纳凉……面对此景,村民陈振香一脸幸福地说。
竹贤乡是下庄精神的发源地。近年来,竹贤乡在市文化旅游委帮扶集团(以下简称帮扶集团)的帮扶下,巧用文旅“金钥匙”,以“一业兴促百业旺”,推动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把风景变“钱景”,激发具有巫山辨识度的乡村振兴新成效。
“明星村”
紧扣精神力量做特色
近日,记者从巫山县城驱车60余公里,前往竹贤乡下庄村。这里地处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四周绝壁高耸,拐过几十个弯、陡降800多米后,一个干净整洁、宜居宜业的村庄便映入眼帘。
白云、峭壁、橘林、民居……这些元素勾勒出村子的万千气象。这个村曾深锁天坑——“下庄像口井,井有万丈深。来回走一趟,眼花头又昏。”
1997年至2004年,下庄村党支部书记毛相林带领乡亲们历时7年,在绝壁上一锤一凿修建了长8公里、通向外界的“天路”。“不甘落后、不等不靠、不畏艰险、不怕牺牲”的下庄精神由此诞生,毛相林也被授予“全国脱贫攻坚楷模”称号。
2021年5月,帮扶集团入驻竹贤乡,担负起打好乡村全面振兴的主动仗。
怎样打好这一仗?摆在帮扶集团和竹贤乡面前的,有两篇“命题作文”:中国式现代化重庆实践的乡村篇章和农业强国建设的重庆篇章。前一篇的题眼是巴渝和美乡村建设;后一篇的脉络为山地特色农业现代化。
为此,竹贤乡紧扣下庄特色,大力弘扬下庄精神,持续擦亮“下庄精神发源地”金字招牌,建成巫山县委党校下庄校区、下庄人事迹陈列室、乡情馆、村史馆,并对村里的道路、房屋、园林等进行美化升级,充分发挥巫山县委党校下庄校区全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村级示范交流基地、全国“大思政课”实践教学基地、重庆市爱国主义教育基地、重庆市党员教育培训基地等基地的作用,推动下庄党员干部教育研学中心高效运行。
下庄村成功入选“建党百年红色旅游百条精品线路”,并被评为“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全国乡村治理示范村”“巴渝和美乡村五星级示范村”,入选“重庆市传统村落名录”“全国‘村晚’示范点名单”,竹贤乡石院村被评为“重庆市乡村旅游重点村”;竹贤乡入选2023年度县文明乡镇。
“我们虽住在‘井底’,却像开了‘美颜’,年接待生态旅游、康养旅游、红色旅游、研学旅游等各类游客超过10万人,成功探索出一条‘生态+人文+旅游’融合发展、助力乡村振兴的新路径,让大山深处的小村庄蜕变成游客向往、人人打卡的‘明星村’‘美丽村’。”竹贤乡党委书记吴文锐说。
“魅力村”
紧扣文化力量固根本
乡村竞争,文化是核心,是最大的“不动产”。当文化与经济关联,文化便不再只是精神需求,更成为推动乡村发展的深层次力量。
翻开多数游客的行程单,除了游山玩水、品鉴美食外,看剧、逛博物馆、打卡文化地标等,都在计划之列。
为此,帮扶集团紧扣巫山文旅资源优势,积极发挥文化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作用,将文化旅游振兴放在乡村振兴的首要位置并予以推进。
今年以来,竹贤乡先后举办了“下庄村晚”、游园会、拔河赛、登山赛、竹贤拾光摄影赛,以及蔬菜采摘节等系列夏季高山纳凉活动。
同时,帮扶集团还积极协调重庆工程职业技术学院、重庆开放大学等高校的学生,深入村社民舍开展墙面画创作活动,用一幅幅展现和美乡村、幸福生活的作品,呈现、传播下庄。
下庄村还创新成立了“庄”扮环境、“庄”大产业、“庄”宣政策、“庄”敬老人、“庄”事调解五支队伍来管理村务,通过“忆”奋斗岁月聚民心、“说”发展变化汇民智、“立”章程制度导民行、“疏”矛盾纠纷解民忧,调动村民参与产业发展、乡村建设、文明行动的积极性。
“文化的植入,不仅让村民有了幸福感,也让游客有了获得感,也使下庄村有了澎湃活力。”吴文锐说。
“活力村”
紧扣产业力量强载体
推动乡村振兴,文化是根本,产业是载体。
乡村没有产业,就吸引不了资源要素,也就留不住人,更不会有乡村振兴。
今年以来,帮扶集团重点围绕“兴产业、强经济、富农民”思路,不断做强传统产业、壮大支柱产业、发展新兴产业,推动竹贤乡各村(社)集体经济遍地开花、百花齐放。具体包括:
做强传统产业,培育乡村味道。巩固提升“1351”生态农业产业体系,及时调整优化石院、阮村大棚经营模式,加快建设阮村现代设施大棚78个;开展旱改水工程和开荒复垦,新增水稻种植面积100余亩,新增玉米黄豆种植面积200余亩,预计新增粮食产量30万斤,新增产值达70万元;开展蔬菜大棚绿色种植,升级建设大棚喷灌系统,实现黄瓜产销4000余斤;发展特色产业柑橘700亩、辣椒260余亩、西瓜20亩等。
壮大支柱产业,践行富民强村。持续提升康养旅游配套水平,提速推进美丽宜居示范场镇建设,建设完工群贤山庄主体,建成石院村露营平台14个;持续打造研学旅游“下庄名片”,上半年接待研学旅游3.3万余人次;打造“灵动龙河——龙潭溪”乡村旅游品牌,带动村内农副产品销售及旅游消费30余万元等。
发展新兴产业,做大村集体经济增量。结合市场需求,因地制宜地发展新兴产业,多渠道实现村集体增收,举办蔬菜采摘节等系列夏季高山纳凉活动;建造400平方米茶叶加工车间,配置10.25万元制茶设备;延伸村级产业链条、革新合作社参与模式、拓展农产品销售渠道等,助力农民增收致富。
“目前,各重点乡镇、村社产业结构进一步优化、集体经济逐步壮大、基础设施不断完善、人居环境快速改观、治理能力显著增强,一幅‘生态美、产业兴、农民富’的巴渝和美乡村画卷正在巫山徐徐展开。”帮扶集团相关负责人称。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