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县联播

开州:百年枳壳如何种出百万产值? 铺溪村有本增收“生意经”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08-22
字体:

8月21日,开州区渠口镇铺溪村枳壳种植基地内,村民正抢抓农时对枳壳进行采收、转运、加工。今年,铺溪村枳壳种植面积达1000亩,成了当地知名的枳壳产地。

从传统的农业村到枳壳产业村,变化是如何发生的?

零散种植 百年枳壳产业遇困境

铺溪村位于开州区东南部,地处三峡库区小江支流上游,属于典型的“四山三丘三分坝”地形。“我们村的红沙土地,非常适宜种植木本中药材。”铺溪村党支部书记龙涛说,枳树所结的枳壳可入药,具有理气宽中、行滞消胀的功效。铺溪村有百余年枳壳种植历史,但十多年前由于品种老化以及管护不当,村民见不到收益,纷纷放弃种植。

“一直以来,枳壳的价格起伏不定,但祖祖辈辈留下来的老枳树,村民们还是舍不得损毁,得以保留下来。”龙涛说,近年来,随着枳壳市场价格不断提升,铺溪村里的不少村民又自发零散种植了300余亩枳壳。

重新“出发”的铺溪村枳壳很快遇到了难题:由于多为分散种植,且树种良莠不齐、管护技术不足,导致收购商随意压价,村民并未得到实实在在的收益。

统一管理 争取更多议价权

每到收获季,龙涛都要为枳壳销售发愁。“村干部每天奔波于各个枳壳种植基地了解市场行情,防止村民贱卖枳壳,但却治标不治本。”龙涛说,不少村民担心枳壳积压,常常很早就低价销售一空。

村民陈邦平在村里种了70余亩枳树,去年由于枳壳价格低迷,他一着急便将枳壳尽数压价售出。然而枳壳价格很快回暖,每公斤上涨了五六元,他也因此少挣了两万多元。不少没有等到价格回暖的农户因成本倒挂,甚至打算放弃种植枳壳。

看着不少村民“颗粒无收”,龙涛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让枳壳成为能致富的产业!”

如何才能让铺溪村枳壳产业拥有更多议价权?龙涛首先想到的是统一品质,为提高枳壳质量,铺溪村邀请区内外农技专家给村民传授栽培技术,并在村里对传统枳树进行改良换代。

在推广种植新技术上,铺溪村派出种植大户外出学习,回村后组建起枳壳种植服务队,帮助新发展的种植户少走“弯路”,逐步让村民统一枳壳栽培技术。

龙涛告诉记者,品种、管护技术统一升级后,村里还统一为连片种植基地建设了生产便道、灌溉设施,仅这一项就让种植大户每年节省数万元管护成本。

统一销售 枳壳卖出新“钱”景

“三年一个小波动,五年一个大波动,中药材价格容易受市场影响,枳壳也不例外。”龙涛说,为解决最关键的销售问题,铺溪村计划成立经济联合社,实现全村枳壳统一销售,避免商贩随意压价。

一开始,村民对统一销售并不买账:“要是没卖成,损失谁来承担?”铺溪村“两委”和村民明确了保底销售的底线,并从加入统一销售的村民成功案例出发,逐步在村民间推广统一销售模式。

提升质量、统一销售等举措很快见效。在品质上,铺溪村将所产的枳壳送检后,检测结果显示其药用含量柚皮苷、新橙皮苷保持在《中国药典》规定标准的两倍以上。“品质提升后,销售问题也迎刃而解,去年以来,铺溪村引来中药材企业签订收购协议,村里的枳壳终于卖出了好价钱。”龙涛说。

“抱团”发展见了效益,更多村民也主动加入联合社。今年铺溪村枳壳种植面积已扩展至1000亩。枳壳统一销售后,预计综合收入将超过200万元。

“今年,我们除了新建枳壳加工厂提高枳壳干货附加值,还计划打造‘线上+线下’销售模式,依托电商平台推动枳壳产品‘上网’卖全国,让小枳壳成为增收大产业。”龙涛说。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