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县联播

酉阳:因地制宜打造绿色品牌 小山村“石旮旯”里种出300亩致富果林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08-28
字体:

近日,酉阳土家族苗族自治县钟多街道钟坨村的百亩脆桃基地已经进入采摘尾声。8月26日,基地负责人刘江华一边忙着包装、发货,一边忙着到果园里观察果树的状况。

“这两天虽然采摘结束了,但气温居高不下,得时刻盯着果园用水情况。”刘江华说。

钟坨村于2021年入选重庆市第三批“一村一品”示范村,如今已是远近闻名的“脆桃村”。每年7月初,脆桃进入成熟季,前来感受采摘乐趣的游客络绎不绝。今年,钟坨村的脆桃每公斤采摘价达到20元,依然供不应求。

这样热闹的场景,放在几年前却是另一番光景。“春种一大坡,秋收一小篓,地里常种玉米、红薯、土豆‘老三样’,收成却不多。不少村民选择进城务工,闲置的土地越来越多,村子也渐渐没了人气。”刘江华回忆。

石头缝里种脆桃

钟坨村位于酉阳县城东南部,过去交通不便,发展滞后。

为了谋生,刘江华和不少村民只能踏上外出务工之路。他一开始选择在工地上务工,后来承包工程,慢慢有了些积蓄。

“虽然远离家乡在外拼搏,但每次回家总能看到村里的新变化,慢慢地我便萌生了在家创业的想法。”刘江华说,几年间,家乡通了公路,供水供电问题也解决了,这让他有了创业的底气。

2014年,刘江华放弃了工程生意,带着积蓄回到家乡开始创业。“几经考察,我们发现村里的地貌很适合种植果树,最终选定了易于成活、收益也较高的脆桃。”刘江华说。

“粮食都种不出来,种得出果树?”“山上种出果树,至少脱三层皮,你趁早别干了!”正当刘江华准备流转土地发展脆桃产业时,不少村民提出疑问,因为这个原因,刘江华两次果园建设均未成功。

好在钟坨村村干部仍然支持刘江华的想法,积极和他一道与村民协商用地问题,为脆桃产业出谋划策。

终于,刘江华第三次和村民协商用地,流转了100余亩“试用地”。

“要让大家见到实实在在的收益,村子的产业才有前景。”拿到土地后,刘江华干脆就“扎”在荒坡上,带着20余名村民人工开荒,用了2个多月,将土地整理出来。

绿色种植脆桃品质高

100余亩土地开荒后,刘江华种下了脆桃树苗。脆桃挂果需要3年时间,在此期间,刘江华开始在当地农技中心、农广校学习种植技术,并摸索出了一套适合钟坨村脆桃生长的种植技术。

“‘石旮旯’上水土容易流失,且土质差、不耐旱,所以我们选择在树下套种豌豆苗等作物用于保持水土,一季成熟后还可以将豌豆苗翻入土壤增加养分。”刘江华说。

“又比如在管护技术上,不少果园为了尽快挂果,频繁施肥浇水,但我们选用的是有机肥,一年只需两次施肥,再通过水肥精准管理,保证果树长势。”刘江华说,在肥料上,他使用青蒿加工残渣和酒糟等材料混合发酵制作有机肥。青蒿残渣有驱除地下害虫的作用,可减少农药的使用,生产出的脆桃个头较大且口感品质良好。

此时,刘江华因前期投入过大,资金链断裂。正值果园挂果关键管护期,刘江华一咬牙,将自己在县城的房子卖掉,这才凑齐了维持果园运作的费用。

不少村民看到刘江华为了果园“破釜沉舟”,也逐渐改变了想法,纷纷加入果园的管护和发展中。

2018年,脆桃果园首次实现挂果。绿色种植模式下收获的脆桃外形更大、口感脆甜,迅速吸引了一批本地客户,当年一公斤最高价格达24元。首次挂果的果园不仅为刘江华带来了收益,还让村民获得了务工工资。

有了实实在在的收益,钟坨村脆桃种植面积从100余亩逐渐拓展到300余亩。除了采摘外,果园还搭上了电商快车,卖到了内蒙古等地。果园年销售收益超过30万元,发放村民务工工资超过15万元。

让脆桃成为“共富品牌”

果园人气越来越旺,刘江华便在村里牵头成立了脆桃种植专业合作社。依托合作社,村里将脆桃种苗低价销售给周边农户,并无偿提供种植技术服务。

如今,脆桃专业合作社的成员由几十人发展到200余人,技术服务范围由钟坨村发展到钟多街道周边的几十个村。每年春季赏花、秋季采果,引来游客达十万余人,为当地的生态旅游观光业和农副产品销售带来了难得的机遇。

“村里引回了开民宿、种花椒的创业者,土地‘活’了,村子也有了人气。”钟坨村党支部书记陈文全说。

“脆桃如今已成了‘共富品牌’,未来还将结合乡村旅游等产业,带动更多村民增收致富。”刘江华说。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