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丰都县武平镇大力回引新农人发展产业,激发土地活力,帮助村民就业鼓起了腰包。
近日,在武平镇周大湾村蔬菜种植基地看到,田间地头,处处可见村民们忙碌的身影,曾经沉睡的土地,又重新焕发出蓬勃生机。
“我是2022年回来创业的,投资120多万元发展绿色有机蔬菜。”丰都县山王堂农业股份合作社负责人林冬玲说,自己是武平镇周大湾村人,大学毕业后一直在外务工,从事办公用品销售工作,随着国家对乡村振兴战略的深入推进,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农民工、大学生等人员回乡创业,再加上家乡外出务工的人员比较多,土地很多都荒废着,没有被利用起来,感觉很可惜,所以我决定回到家乡把荒废的土地利用起来,发展有机蔬菜种植。
据了解,目前,林冬玲打造的蔬菜种植基地面积有300多亩,种植有豇豆、西红柿、番茄、黄瓜、甜糯玉米、小米辣椒等,去年产值达到了370万元。
土地活力的激发,也为村民带来了就业的福音。以往,村民们可能面临着就业机会少、收入不稳定的困境。如今,随着土地上产业的兴起,村民们在家门口就能找到工作,他们可以参与到农作物的种植和采摘等环节中,用自己的辛勤劳动鼓起腰包,长期在蔬菜基地务工的工人有20余名,都是当地的村民,平均每人每月可收入2500元至3000元,有效缓解了当地村民的就业问题。
“原来自己家里的土地就是种点粮食,现在家门口有了产业,自己将土地流转出去,还可以在基地务工,收入也还不错,感觉很满意。”武平镇周大湾村村民陈淑梅说。
“去年有了不错的收入,就想着怎样才能把家乡更多的撂荒地利用起来,帮助更多的村民解决就业问题。”林冬玲说,自己种植的蔬菜自己更放心,就想着如何延伸产业链发展加工业,提升产品附加值,今年10月,加工厂房建成并投入使用,引进现代化加工生产线,采用先进工艺,将自己种植的蔬菜进行酱腌。
加工厂里面的工人身着统一服装,戴着帽子和口罩,从清洗、分级到包装,每一步都认真地操作着。
据林冬玲介绍,酱腌菜加工厂都是按批发及订单式销售,产品销往涪陵新大兴,重庆双福,而且很受市场欢迎,并下定决心扩大种植面积,目前,林冬玲打造的蔬菜种植基地面积有300多亩,加工厂和蔬菜种植基地长期务工的村民有40余人。
“未来三年里,我将进一步扩大产业规模。”林冬玲说,计划发动60余户准新农人,其中包括大概20多名返乡创业新成员,投身于乡村振兴农业产业的发展,将采用基地生产与农户合作的模式种植规模扩大至2000亩以上,届时,可长期解决乡村100余名剩余劳动力的长期就业难题,通过务工平均每年可提高家庭经济收入2.2万至3.6万元,参与合作社原料供应模式的农户,每年可获得5万至15万元的收益。(王阳)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