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汤莉)秋收时节,城口县庙坝镇也迎来了中药材的收获季,村民在田间忙着采收,一旁的金多祥巴山药谷文旅项目扩建也如火如荼地进行着,处处一派丰收与繁忙的景象。
近年来,城口县庙坝镇依托一颗小小的中药材,大力发展中药材产业,创新农文旅融合发展路径,串联起“产业兴、百姓富、乡村美”的和美画卷,让苦药材换来百姓的甜日子。
城口县庙坝镇南坪村。庙坝镇供图 华龙网发
种下一颗“小药材”
全力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
“玄参马上要采收了,帮我找些村民来做工哟。”近日,庙坝镇南坪村村民李成平接到了重庆天宝药业有限公司种植部的用工电话。眼下正值玄参的丰收期,南坪村一大批村民也投身到了中药材的采收工作中。
庙坝镇地处大巴山腹地,辖区气候温和、雨量充沛。正如其名,庙坝全镇地势平坦,连片耕地面积最大达7000余亩,是城口境内鲜有的平坝大地。得天独厚的自然优势,为庙坝发展中药材种植业提供了良好条件。
2019年,庙坝镇引入中药材加工龙头企业重庆天宝药业有限公司,通过“公司+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模式建立联农带农机制,流转村民土地1650余亩,打造中药材种植基地。
如今,庙坝镇种植的独活、连翘等12种中药材远销上海、广东、广西等全国各地,年收入可达200余万元,累计实现土地流转收入66余万元,分红收入31.2万元,务工收入570余万元。
“我们每年还会收购几百吨散户种植的中药材,为村民解决销路问题。”据天宝药业生产部经理杨林介绍,依托成熟的种植技术及经验,公司还会为村民提供中药材种苗,鼓励村民自行种植。并联合政府不定期召开种植培训会,为村民提供技术指导。
通过产业到户扶持政策,庙坝镇已发动全镇35%的农户直接从事中药材种植、经营或务工,实现户均增收2000元以上。
目前,庙坝镇拥有中药材加工企业2家、研发企业1家,规模化示范基地1500余亩,通过专业合作社及群众自发种植发展中药材3400余亩,中药材种植面积占全镇农作物种植总面积的1/3以上,中药材产业已然成为庙坝镇致富增收的主导产业。
端出一碗“旅游饭”
深挖药文化带动农文旅融合发展
产业发展得红火,该如何延伸产业链,写好中药材发展的后半篇文章?这成为了庙坝乡村振兴的新课题。
为调整优化产业结构,促进农民增收致富,近年来,庙坝镇争取到鲁渝协作专项发展资金,助推“大巴山药谷”建设,探索出了一条农文旅融合发展的新路径。
南坪村历史上有着传统中医文化,唐代名医孙思邈曾在此留下足迹,赋予了南坪村独特的中医药文化底蕴。
结合庙坝镇大力发展的中药材产业,南坪村深挖“药文化”,打造了集药文旅为核心的社会教育实践及科普研学基地——“金多祥巴山药谷”。
夕阳下的金多祥巴山药谷,风景美如画。庙坝镇供图 华龙网发
走进“金多祥巴山药谷”,林下中药材长势良好,随处可见古今中医大家及各类中药材介绍,还有种植300种中药材的体验馆可供科普研学,处处弥漫着浓厚的中医药文化。
然而,几年前这里还是几片小土坡,村民面朝黄土背朝天,靠着种植普通农作物生活,生产效益低下。
经改造后,“金多祥巴山药谷”项目已完成包括暗夜森林、临崖木屋、桃林驿站、香草民宿等14个休闲旅游场所,未来还会进一步完善康养设施。
今年6月,南坪村抓住暑期旅游热潮,开启试运营模式,游客前来赏荷花、露营烧烤、看灯光秀,吸引了来自重庆、陕西、四川等地的游客。
金多祥巴山药谷夜景。庙坝镇供图 华龙网发
“巴山药谷开放以来,每天都有近500名游客前来避暑游玩,仅7月份就有10多万的收益。”项目工作人员刘奉健介绍道。
打造一块“聚宝地”
以点带面促进农户增收致富
“金多祥巴山药谷”的旅游热,也进一步带动了当地的民宿发展,目前,基地内已建造16座小木屋民宿,在市场上供不应求,小土坡俨然变成了“聚宝地”。
“暑期是最火热的时候,游客想要住宿都要提前一周预订。”刘奉健介绍到,因为接待能力有限,很多想要预订住宿的游客都因为房满而无法入住。
目前,药谷内正在加快二期项目建设,蒙古包等一系列配套设施正在不断完善,预计在3年内完工。同时,庙坝镇也不断鼓励村民大力发展农家乐、民宿,让全村村民都能吃上这碗香喷喷的“旅游饭”。
小木屋民宿。华龙网 汤莉 摄
“金多祥巴山药谷”的建设发展,还极大带动了当地村民的务工收益,村民在家门口就能有活干。南坪村村民赵帮福就是其中一个受益者。
赵帮福是土生土长的南坪村人,家里有3个正在求学的孩子。此前,赵帮福靠着在城口县内务工维持生计,哪里有活儿就往哪里走。
“之前去远一点的地方干活,都是靠搭别人的便车,交通是最不方便的。”如今,赵帮福每天步行十余分钟就能到达工作地,晚上收工回家还能吃上一口热饭。一年的时间里,赵帮福的务工收入达到了9万元。
除了赵帮福,村民胡代友也享受到了这份红利,近60岁的他不仅可以靠着就近务工,年增收2万余元,每年还能得到5千多元的土地流转费和分红资金。
据统计,“金多祥巴山药谷”建设项目共吸收周边农户约30人务工,还壮大了集体经济组织,每年固定分红3万元,周边农副产品就近销售也进一步带动,让群众实现有效增收。
责任编辑:董霞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