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县联播

石柱:化解矛盾纠纷 盘活林地资源 桥头瓦屋村6000亩林地正在“复活”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11-25
字体:

“我们年初在瓦屋村种下的50亩天麻种子,现在已经长成小苗了,试种成功了!”11月22日,市委宣传部帮扶集团驻石柱土家族自治县桥头镇工作队传来这一好消息。

近两年,在推动桥头镇乡村振兴中,驻乡工作队瞄准瓦屋村闲置林地资源,开启了一场集体林权制度改革。

去年底,随着一场事关林地资源的长达12年的矛盾纠纷妥善解决,瓦屋村的6000亩闲置林地正在“复活”。

6000亩“沉睡”的林地

瓦屋村地处武陵山区腹地,林地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达到69.61%。但长期以来,优质林地资源并未得到有效利用,存在产业结构单一、产业发展乏力等问题。

2021年,桥头镇被纳入市级乡村振兴重点帮扶乡镇。驻乡工作队进驻后,决定抢抓“万企兴万村”行动实施契机,在瓦屋村深入探索集体林权制度改革发展新路径,因地制宜规划打造林下生态经济、特色风情民宿、农特产品加工、生态垂钓等四大产业,发展林下经济新模式。

“经过调研、摸排,瓦屋村韭菜坪共有6000亩可利用林地,但却有一场长达12年的矛盾纠纷没有解决。”瓦屋村第一书记孙淑培说。

此前,该片林地部分面积由50余户村民流转给一位业主经营。但过去很长一段时间,经营不善,导致林地荒废。随着越来越多村民外出,荒废面积越来越大。

近年来,由于林地流转金未完全支付和国家林地生态效益补助金分配等问题,原流转方与村民产生了矛盾纠纷,一直未能解决。

如何妥善解决该矛盾纠纷,成为瓦屋村林权改革的关键所在。

16场院坝会化解纠纷

为推动林下经济的顺利开展,桥头镇党委、政府以破解林权纠纷历史遗留问题、发展壮大村级集体经济为关键突破口,成立问题协调专班,依托“林长制”工作体系,组织村集体、林地流转企业、涉及群众多次召开协调会。

“流转企业心里怎么想”“群众利益怎么保障”“未来发展怎么破局”,专班人员紧紧围绕企业、群众最关心的核心问题开展磋商,并先后组织了16次院坝会、现场会、调解会,为群众做思想工作。

最终,瓦屋村、原流转方、瓦屋村双坪组村民成功达成协议,由原流转方支付剩余部分流转金,将国家林地生态效益补助资金按比例进行分配,并对支持乡村振兴项目建设进行收益分配约定。

矛盾成功化解后,一系列工作陆续开展——

桥头镇联合镇内全部7个村社集体经济,组织建立镇级乡村振兴发展平台“千年桥头绿色发展有限公司”,以现代企业管理模式统筹全镇闲置资源,使之成为桥头盘活资产、对接市场、强村富民的关键抓手。

投资开展韭菜坪产业道路新建、森林抚育与造林、松材线虫防治、沿途人居环境整治美化等项目,为林下经济产业发展配套基础设施、营造优美氛围。

精准招引市级中药材种植龙头企业重庆硒旺华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瓦屋村试点林下种植天麻50亩,量身配套50万元基础设施项目。

50亩天麻试种获成功

今年初,重庆硒旺华宝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在瓦屋村种下了第一批天麻种子。

硒旺华宝有限公司总经理李守宝说,天麻对生长环境要求较高,一般在1400米以上的高山地区生长的天麻产量更高、品质更好。桥头镇海拔在700米至1600米之间,立体气候明显,植被丰富,非常适合中药材生长。

“我们在林下种植的天麻被称为仿野生栽培天麻,它的品质是非常好的,药用成分高。而且里面天麻多糖的含量很高,微量元素也比较丰富。”李守宝说,为了延长产业链,促进天麻产业的良性发展,在市中药材研究院帮助下,公司还研制出天麻浓缩液。通过萃取技术,天麻的有效成分和营养被全面保留,可以解决鲜天麻保质期较短的难题。明年计划以“企业+农户”的方式,将种植面积扩大到200亩。

孙淑培介绍,目前瓦屋村正积极开发集群型“林业+”融合发展业态,除了天麻外,还依托大户发展起黄连、连翘等中药材150亩,在林下探索生态养鸡900余只,目前参与养鸡的农户户均实现增收2686元。

驻乡工作队相关负责人表示,接下来,桥头镇将积极开辟新的路径,立足全镇“林多地少、土多田少”的实际,向“绿色”要经济、要效益,努力探索林下经济发展新渠道,试点发展鲜石斛、食用菌、跑山鸡等富民产业,引导农业经营主体进行农产品深加工,协助打通生产、加工、销售等链条,有效拓展村集体经济和村民增收渠道。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