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县联播

巴南:实施“党建统领·百村振兴”行动观察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12-26
字体:

2024年11月14日,立冬刚过,细雨轻抚,驰行在重庆市巴南区的乡道上,却不觉萧瑟。

一路上果园连片,金灿灿的蜜柚、红如灯笼的柑橘压弯枝头;一个拐弯,便有青砖黛瓦、绿植葱郁的小院映入眼帘。游人在田间呼朋引伴,村民围坐院内为村庄建设建言献策。身处此境,不禁让人生出“党建统领百村兴,和美乡村入画来”之感。

以党建统领推动乡村振兴底色更亮、成色更足。2023年3月以来,巴南区启动实施“党建统领·百村振兴”行动,并将其作为全区“三农”工作“一号工程”,以“村村联”“村企联”“村机关联”“村校联”为抓手,通过组织搭桥、项目牵引等方式,凝聚社会共识和各方力量,搭建参与乡村振兴平台,合力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全面振兴。

一年多来,巴南区各村村级党组织凝聚力战斗力不断增强,推动乡村产业快速发展、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基层治理效能不断加强。

一曲村歌激发向心力

“鱼池村是个好地方,青山绿水云海茫茫,风吹竹林哟稻谷飘香,生态清和好风光……”

为了“备战”重庆首届巴渝和美乡村村歌大赛(决赛),每逢天晴,巴南区东温泉镇鱼池村的村民都会自发聚集在“云上鱼池”观景平台,《云上鱼池》的曲调飘荡在村庄上空。

在鱼池村,不仅可以晨观云海、暮赏日落,一曲村民众筹、共创的村歌,更是唱出了村庄的振兴之路、唱出了村民的奋进之姿。

鱼池村距离巴南城区60余公里,交通不便,中青年村民多外出务工。一直以来,村“两委”苦于村民对村庄建设的漠然置之,“大家缺乏主动参与村务的积极性。”鱼池村党委书记文承军坦言。

在鱼池村乡贤、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中国乡村建设学院)社会服务办公室主任肖青的建议下,村“两委”决定组织村民共同创作一首承载村民对村庄记忆和认识的村歌。

以前开采石头时喊的劳动号子“哟哇哩嘿咗”,昔日村庄的名字“清和”等沉睡的村庄记忆,在集体创作中渐渐“苏醒”了。

“党员干部带头筹集创作经费,村民也积极捐款,最后筹到近3万元,大家都为能‘入股’一首属于自己村子的歌曲感到自豪。”文承军谈起当时的场景,依旧心潮澎湃,“2022年5月23日,村里开始筹集资金、讨论创作,只用了7天时间,《云上鱼池》就上线了。”

“人人都是艺术家,人人都是歌唱家。”相信群众的力量,汇集群众的智慧,“群众路线”在歌声中唱响。

“共创村歌激发了村民的内生动力,使每个村民都增强了对村庄的认同感、归属感,认识到每个人都是村庄发展的参与者、建设者、推动者。”文承军说。

如果说《云上鱼池》的创作只是播撒下鱼池村发挥党建统领作用,推动村民共建和美乡村的种子,那“党建统领·百村振兴”行动的实施,就是让乡村振兴之花在鱼池村遍地绽放。

创新打造“鱼池夜话”,全村围坐一堂,村民提意见、村干部答疑解惑,用“村民的话”管“村民的事”;

倡导“鱼池一桌饭”,村中喜事不收礼、不随礼,你出食材,我出手艺,共做“百家宴”;

打造清风台、思廉室等清廉阵地,创作廉洁山歌《清风和畅建家乡》,推动清廉文化润民心……

此外,鱼池村作为重庆市首个“四民”(老村民、新村民、荣誉村民、云村民)村庄,老村民“牵手”30余位新村民、云村民和荣誉村民,以及20余位“鱼池新青年”大学生志愿者,共同推动鱼池村走出了一条“普通”村庄的逆袭之路。

目前,鱼池村已发展出1000余亩生态循环农业产业,培育出“我在鱼池有块田”生态大米种植基地、青禾农园水果基地等新产业;流转土地680余亩,建成重庆市动物园珍稀动物繁殖饲养基地、金合园猕猴桃基地……

来自西南大学的“新村民”杨春梅,在完成“为村里的年轻人建群”这一课题的过程中,明显感受到鱼池村的变化。“我被村民的热情以及精气神深深打动,如今的鱼池村发展态势良好,外出的年轻人越来越关注村里的发展。”杨春梅说。

“农地入市”播撒田园梦

看存折,成了巴南区惠民街道沙井村村民吴富平老两口这几年的开心事:“不靠子女,不算鱼塘收益,我们每年的(非劳动)收入从3000多元涨到1万多元再涨到2万多元。”

可年逾古稀的他,“被动”收入为何还能不断上涨?变化还要从沙井村敢“吃螃蟹”的党组织说起。

2019年,沙井村流转出租750亩土地,让村民的“被动”收入迎来了第一波增长。但由于未拥有土地使用权,承租企业不敢投入过多资金建设,产业发展因此受限。

何以解忧?沙井村党委一直在寻求解决方案。

2023年3月,自然资源部办公厅印发《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试点工作方案》。这意味着通过入市取得的集体土地也可以进行合法建设,与国有土地同地同权,在使用权年限内可以转让、出租、抵押。

此时,重庆还未出台具体实施文件。“不敢‘吃螃蟹’,就会失去先机。”沙井村党委当机立断,设立项目小组提前谋划,划出20余亩土地准备入市,惠民街道随后也设立专班协助推进。其中最难的,就是要与所涉土地的村民达成一致。

“是不是等同于把土地卖了?”面对村民的疑惑,沙井村党委书记冯中伟带领村干部亮文件、讲政策,召开了10余次院坝会,“土地性质不变,40年使用权期满后还可以再次出让”。

政策为村民权益提供了保障,但最终说服所有村民的,还是他们对未来的期盼。

“乡村没有发展,就没有吸引力,土地最终只会荒芜。”冯中伟恳切的话语让村民醍醐灌顶,“入市后,企业将把这片土地打造成为一个综合生态文化体验基地,吸引消费者前来游玩,为沙井带来更多发展机遇。”

2023年6月14日,重庆市规划和自然资源局正式公布《重庆市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交易规则(试行)》。而抢先一步的沙井村已完成了集体土地勘测定界、所有权和使用权确权登记、收益分配方案和入市方案编制等一系列入市前基础工作。

同年7月20日,重庆市深化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工作开展以来首单项目——沙井村21.62亩的存量集体建设用地被成功拍卖,成交金额达1456万元。

入市项目分配给所涉村民的分红和带来的就业机会,让村民收入节节攀升。而那20余亩荒坡与山林以及流转的数百亩土地,则被整体规划为“611原乡美村”农文旅融合发展项目。

如今,项目一期亲子园、露营展示区和果蔬采摘园已进入试营业阶段。坐落在山野间的现代化建筑,一辆辆目的地为“沙井村”的城市车辆,让同属于村民、村干部与企业的田园梦,一步步变成现实。

“数智”乡村描绘新图景

11月14日下午,青山绿水间,巴南区接龙镇自力村办公室里,我们的目光被电脑上的一张“图”牢牢吸引。

远看,只是一张矢量地图。然而,走近却发现这张“图”内有乾坤,整个村的人员组织等基本情况都随着鼠标移动一一呈现。

“这可是帮我解决了大麻烦的‘得力干将’。”4年前,还是一名城市交通巡逻警察的方炼决定回到自力村,担任村党委书记、村委会主任。

壮年回乡,方炼一心想要大干一场。但没想到,遇到的第一只拦路虎竟然是“找人”。

“村里1200名常住人口,大部分都是老年人,多用老式手机,喜欢‘走人户’(方言,指走亲戚),微信消息、短信不一定能收到,上门也不一定能碰到。”方炼苦笑说,“一旦有事情,只有打电话最保险。可如果需要通知到每个人,一位干部就要打两三百个电话,效率低,且难以为继。”

峰回路转。2023年,接龙镇与中国移动合作,搭建“小院家”院落治理自治平台,平台可以按不同分组,用语音电话通知村民。自力村正是试点之一。

“练兵”的机会很快来了。2024年夏天,重庆遭遇超长高温,自力村上百亩森林都在高等级森林火险范围之内,如何让村民第一时间接收到紧急情况通知?

“很简单。”方炼自豪地坐在电脑前演示。他敲敲键盘、动动鼠标,随着一条提醒村民及时缴纳医保费用的消息被审核发布,几分钟内,1200多名在村村民便渐次接到语音电话。屏幕上,每位村民的接听状态、接听时间都一目了然。

“平台很好地缓解了农村老龄化严重,不能及时收到消息这一难题。”方炼说,入夏至今,自力村望不到头的山林,无一着火点。

“不单是自力村。数字赋能,让巴南许多村庄的治理都变得简单高效。”巴南区委组织部相关负责人介绍,近些年,巴南区大力推广“四联共治·数字赋能”乡村治理新模式,推出“巴小智”等治理平台,通过政务聚合功能,建立乡村治理综合服务指挥调度中心,让乡村治理信息得到一体展示、一站响应、统一受理,党建统领基层治理得以添上“数智保障”。

有人偷倒垃圾,路上有抛洒物,路灯不亮了……巴南区龙洲湾街道盘龙村村民可以通过一个小程序拍照上传问题,每天,这些信息都能在平台上实时显现并得到处理。

在巴南区丰盛镇,村民用手机上报不文明行为等内容就可获得相应积分,积分可兑换日用品。通过此种方式,丰盛镇党组织有效引导群众参与自治,让村民从“一旁看”转向“一起干”。

一项项“数智”应用,让群众参与基层治理的积极性越来越高,村干部也从繁琐的事务性工作中抽出身来,把更多精力用于服务群众。共建共治共享,正成为这里的和美旋律。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