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召开的对村巡察工作推进座谈会强调,要扎实深入开展对村巡察工作,促进解决基层问题和群众身边问题,以实际行动巩固党的执政根基。
相关数据显示,2024年1至9月,全国纪检监察机关立案现任或原任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7.7万人,农村“蝇贪蚁腐”正在侵害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
随着乡村振兴的全面推进,农村“三资”(资金、资源、资产)情况受到了普遍关注。一方面,国家下拨到乡村的各种项目资金、衔接资金越来越多,需要乡村管理好、利用好这些资金,为群众增福利;另一方面,脱贫攻坚给许多村留下了资产,其后续如何运营和维持,值得高度关注。
如何利用好对村巡察这一利剑,守护农村“三资”,让农村“蝇贪蚁腐”无处可逃?记者近日选取了对村巡察工作成效显著的南川区进行调查采访。
12月13日清晨,南川区石墙镇,一辆黄色小客车驶入镇政府大院。车门打开,南川区委第六巡察组组长何建洪和几位同事鱼贯而出。与当地镇政府工作人员简单致意后,他们来到政府大楼临时开辟出的巡察办公室,一一核对石墙镇下辖各村这几年的账目。偌大的办公室,被几十个纸箱子占得满满当当,里面装着数百本账本。
在石墙镇的巡察工作已经进行了一个半月,“我们做的是一份‘得罪人’的工作!”何建洪强调。
11月初,何建洪带着南川区委第六巡察组进驻石墙镇,正式开展巡察工作。
他们按照巡察工作流程首先召开了动员会,紧接着又设立了举报信箱。“我们不是来挑事的,但也不怕事。”何建洪说,很多镇村干部一说起对村巡察,就觉得是在找问题、挑毛病,但其实我们和当地党政机关做的基层工作,是一体的两面,“如果真的有问题,得罪也是没有办法的事。”
此前的工作表明,他们绝不会无功而返。
时钟拨回到2023年5月,南川区委巡察组进驻白沙镇开展巡察工作。
“一开始,我们召开院坝会、对拟定好的谈话人员名单逐一谈话后,均未发现有价值的线索,而举报电话、邮箱等也没有动静。”当时的巡察组组长刘勇告诉记者,直接线索不多,他们便退而求其次,将工作重心转移到查阅历年会议记录和账本上。
“村里近年来产业发展得不错,还开了几次会,商议新建游客接待中心……”查阅期间,白沙镇分水村党支部书记韦某某的一句话引起了刘勇的注意。
“新建接待中心是一项大工程,动辄数十万元的工程款会不会有截留私分的问题?”刘勇立刻和组员对分水村的整本收支账本进行核对。
“这两笔账单有问题!”一位组员向刘勇报告——2020年9月至2022年6月,白沙镇分水村村委会支付该村游客接待中心增项工程施工方工程款中,2022年3月16号与6月18号的工程款支付款项均为112657元,但报销的附件为同一张发票的不同联次,存在重复报销情况。
刘勇和组员迅速对韦某某进行询问:“村里游客接待中心每笔的工程款,你都审核了吗?”
“财务核对了我就签字放款了……”韦某某没反应过来,直截了当回答道,“怎么突然问起这个?”当意识到工程款可能出了问题时,他的脸色顿时变了。
在韦某某有些惊慌的眼神中,刘勇拿出了两张相同金额的发票,“项目资料、会计凭证里各有一份工程结算清单计价表,会计凭证里虚增的这张发票,导致同一笔账支付了两次!”
掌握证据后,刘勇迅速将线索反馈至南川区纪委监委。核查组人员接到线索后,很快查清韦某某确有因划拨村建项目工程款时把关不严,造成村集体经济损失的事实。最终,韦某某受到党内警告处分,其涉案款被追回并退赔至村委会。
白沙镇的案例并非孤例——近年来,南川区以1年2轮巡察的频率对211个村(社区)开展了一体巡察,对村覆盖率达到91%,巡察组发现并反馈问题1277个,移交问题线索51件51人,立案查处37人。“这暴露出个别村社干部对集体‘三资’认识不到位,导致出现不正之风和贪腐问题,尤其需要我们加强巡察。”南川区纪委监委有关负责人表示。
“除了发现问题,巡察工作的另一个目的是帮助村(社区)用好‘三资’,防止资源沉睡、资金浪费。”刘勇说,近年来随着城镇化率不断提高,乡村人口不断向城镇聚集,闲置土地成为他们巡察的重点。
鸣玉镇中心社区位于南川北部,413省道从社区穿过,交通便利,但在巡察过程中发现有土地闲置。
“我们也想过发动村民搞产业,可年轻人都外出务工了,社区又缺乏资金……”中心社区党总支书记杨豪话里话外透着无奈,中心社区虽然早在2018年就成立了股份经济联合社,可一直没发展出像样的集体产业。
2019年,南川区委巡察组进驻中心社区,巡察组工作人员走在田间地头,举目望去大片土地长满荒草,当得知中心社区土地闲置比例竟达到50%时,他们的脸色更加严肃。
“其他涉农社区都能发展产业,带着老百姓增收,你们就没有想到学习学习?”巡察组工作人员质问。
杨豪开始思索怎么破题。2021年,他和社区干部先后前往潼南、璧山等区县学习涉农社区产业发展经验,最后达成一致意见:中心社区拥有交通、水源等优势,种植水稻又是村里的传统产业,可以从发展稻渔综合养殖入手。
中心社区的发展思路也得到了上级部门和相关专家认同,杨豪等人开始大展拳脚:缺资金,他就和社区干部挨家挨户商议产业落地后一年内兑付土地租金及分红;缺人手,他就向上争取市级稻渔综合种养基地项目;缺销路,他就自驾到区内各单位推销……
一年时间很快过去,中心社区股份经济联合社流转103亩土地打造的稻渔产业有了起色,次年村民便收到了土地租金和分红。
2023年,巡察组再次来到中心社区时,中心社区产业已有了新变化:新种的水稻早早被预订一空,103亩稻田鱼也通过网上认养供不应求。
“村民见到了真金白银,都拿出土地发展稻渔产业。”杨豪说,这几年,中心社区带动村民发展200亩稻渔、120亩油菜、200亩蚕桑产业,900余亩闲置土地也种上了新品种水稻。如今,社区通过盘活闲置资产,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超过100万元,带动农户每年户均增收4000余元。
近年来,南川区加强对村巡察工作,推动区农委开展清产核资工作,共计有178个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清理补登集体资产2.875亿元,盘活了许多沉睡资源。
对村民们来说,巡察的介入为他们反映问题增加了一个渠道和解决办法。
今年9月,何建洪领衔的南川区委巡察组进驻楠竹山镇开展巡察工作。
“领导,我们有问题要反映。”一次,巡察组工作人员张玉瑞、唐鑫在锅厂村走访群众时,村民王华(化名)和几个人围了过来。
原来,锅厂村三、四、五社依山分布,村里的水源位于低处的五社,每到用水高峰期,高处的三、四社村民常无水可用。
村民缺水并非一朝一夕,可为何村里迟迟不解决?
巡察组找到锅厂村党支部书记张某某。张某某有些无奈地说:“近年有一项工程建设破坏了地下水资源,没有新的水源,村里资金也不充裕,三、四社用水问题只能从长计议。”
这些轻描淡写甚至有些不负责任的话,自然没能说服张玉瑞和唐鑫。考虑到9月正是村民用水高峰期,他们便避开张某某,自行走访调查了解,与村民一道商议解决用水的办法。紧接着他们又核查了锅厂村账目,发现锅厂村民生工程资金仍有余量,并不存在资金问题。
调查结果与张某某的描述并不相符,随后区委第六巡察组向楠竹山镇下达了问题立行立改交办单,张某某也受到当地政府问责处理。
“我们用水的问题解决了!”1个月后,巡察组人员收到王华打来的电话,“三、四社新建了3000多米的输水管道,53位村民不用争水了!”
锅厂村的村民用水有了保障,邻近的石墙镇石蛾村一社村民则通过巡察工作解决了一桩困扰近10年的心事。
2014年时,当地村民张必泽从亲戚手里私人流转了一套石蛾村一社的回迁房。可由于建设规划问题,当时石蛾村一社总共有10户村民未能办理房产证。
虽然在农村私人流转住房的现象并不少见,张必泽心里却一直有个“疙瘩”:怎么证明这房子是自己的?要是中间有个纠纷或者想要买卖怎么办?
今年,南川区委巡察组在村社巡察时,发现全区34个乡镇(街道)农村居民集中点,均存在部分村民没有房产证的问题。
历史遗留问题不是不解决问题的借口。南川区立即成立工作专班,陆续为86个农村居民集中点3100余户村民办理了不动产登记。
今年9月,张必泽终于拿到了属于自己的房产证,“看着房产证上印着自己的名字,心里踏实多了。”张必泽说,算上他,石蛾村一社已有7户村民领到了房产证,剩下3户房产证正在办理中。
·
对村巡察推动3500余件民生实事实施
12月24日,记者从市纪委监委获悉,近年来,我市积极探索具有重庆辨识度的对村巡察经验做法,推动全市3500余件民生实事得到有效解决。
“对村巡察,重在守护好农村‘三资’,实现惠民有感。”市纪委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我市通过走访入户、运用互联网“进圈入群”、推广乡村治理积分超市等机制吸引群众反映问题,收集到了一批问题线索。同时,通过集中反馈和“一对一”反馈交办整改任务,为农村和群众挽回经济损失7255余万元。
不少群众感受到了好处。在北碚区,在巡察组的监督下,复兴街道龙王村的上千村民拿到了农村房屋产权证;在开州区,经过巡察组的督办,三汇口乡金山村六组的柿子坪山坪塘实现了从“跑冒漏滴”到重新蓄满水,周围63亩田地得以“解渴”;在万盛经开区石林镇星台村,经过巡察整改,17名群众拿到了计生奖扶补助资金2万余元……
目前,我市已探索通过线上审核把关、线下分级核查等方式,实现对5.1万余个对村巡察发现问题和民生实事闭环管控,同时还通过镇村评估一体和单独评估相结合的方式,对2805个村开展整改成效评估,持续跟进整改不到位问题。下一步,我市将持续通过动态更新对村巡察监督清单等方式,持续解决农村群众身边的民生实事,增强群众“三感”。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