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县联播

渝北:青龙村盘活闲置土地 千亩柑橘喜丰收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2-08
字体:

2月7日,渝北区大盛镇青龙村柑橘种植基地内,一片忙碌景象。

“荒地变良地呃,柑橘一片黄呃!”看着成片的果林,村民杨三全有感而发,唱起他写的《绿水青山家乡美》。

柑橘是青龙村的主导产业,种植面积超过2000亩。但在过去,该村土地分散,产业规模小而散,一些土地更是闲置荒废。

“我们做过统计,土地最分散的一家,3亩6分地分布在30多个地块。”青龙村党总支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志介绍,村里有种植柑橘的传统,但由于土地分散,无法进行规模化、标准化种植,柑橘品质低。碰上行情不好,一斤柑橘只能卖几角钱,因此大部分青壮年都选择外出务工,导致80%的土地闲置。

2018年初,青龙村开始整村进行土地整治,让陡坡变缓坡,土地合并成片,同时挖沟起垄,修建机耕道,以此发展柑橘产业。

但土地合并势必打破原来的界限,村民们一开始都不愿意。

在动员大会上,杨三全表示他愿意拿出土地入股,第二天便去镇上买了锯子和锄头,将地里的杂草清除。杨三全是村里的老支书,有他带头,大家最终同意拿出土地,青龙村的土地整治工作得以顺利实施。

2018年底,青龙村完成整村土地整治,可耕种土地面积由原来的1400亩增加到2350亩。

2019年,青龙村打造了智慧物联网大数据系统、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系统等智能设备,建成了全市首个丘陵山区现代化水果产业基地,整片果园实现了精准化管理。

在青龙村便民服务中心一楼大厅,记者看到一张三维数字地图,上面显示着柑橘的种植规模、土壤环境、长势分析等数据。

“这是我们运用5G、近地遥感、物联网等数字技术打造的‘无人果园数字化管理云平台’。”工作人员介绍,整个果园布设了数据采集设备,可实时监测果园内的气温、湿度、光照强度、病虫害等数据信息,同时还可远程操控水肥一体化自动滴灌系统。

“我们在发展柑橘产业的同时,还成立了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黄志介绍,合作社按照“8:2+1”股份分红模式,其中村民占股80%,村集体占股20%,同时组织了一支农机专业服务队,全面实现机械化耕作和管护,并承接社会化服务等业务拓宽村民增收渠道。

2021年2月,青龙村举行了分红大会,首次实现百万元分红。2023年中秋节前,青龙村又为504户村民发放了100万元的“大红包”。

“青龙村的变化,是大盛镇柑橘产业发展的一个缩影。”大盛镇相关负责人介绍,除青龙村外,人和、明月、云龙、千盏、三新等10个村同样发展了柑橘产业,共有“大雅”“爱媛”“沃柑”等10个柑橘品种,全镇种植规模超过万亩,采摘期将持续到5月中下旬。接下来,大盛镇将围绕柑橘产业,发展农事体验、田园采摘、科普研学等乡村旅游产业,打造成中心城区休闲旅游目的地。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