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区县联播

长寿:一颗枇杷的“裂变”

--

日期: 2025-05-0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原标题:一颗枇杷的“裂变” ——解密江南街道枇杷产业的发展之道

初夏时节,长江之滨的江南街道枇杷飘香。这颗“黄金果”正以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撬动乡村振兴大产业,绘就出一幅“产业兴、农民富、生态美”的现代农业新图景。

从“零星散种”到“规模发展”

“五一”期间,江南街道龙山社区的果农沈炳明忙得脚不沾地——地里的大五星枇杷迎来了销售黄金期,他和老伴每天在果园里忙着采摘枇杷。

“枇杷产量高,市场价格也相对稳定,再加上政府的大力扶持,是我们增收的主要来源。”沈炳明是龙山社区第一批发展枇杷产业的农户之一。

“我们这里气候条件优越,土地肥沃,种出的枇杷糖度高、果皮韧性强。”沈炳明说,他家种植枇杷已20多年了,收入一年比一年好。

看着示范种植户有了好收益,再加上政策扶持,村民们都心动了,纷纷加入。

为培育壮大枇杷产业,江南街道大力支持各村(居)集体经济组织走规模发展道路,逐步探索形成“公司+基地+协会+合作社+农户”生产经营模式,农户用土地经营权、林权、资金等入股,共谋产业发展,共同参与经营。同时,还成立枇杷种植协会,鼓励100余户协会会员先行先试、示范带动,将枇杷产业打造成为具有江南特色的“头号”产业。

“如今,江南的枇杷产业种植面积达2000亩,以大五星枇杷为主,覆盖龙山社区、天星村、五堡村、扇沱村、大元村等8个村居。”江南街道产业发展服务中心副主任戴怡曦介绍,经过20余年的持续发展,目前,当地枇杷年产量达2000余吨,年收入超3000万元,已成为带动农业增效、促进农民增收的明星产业。

从“特色化”到“品牌化”

这几天,江南街道五堡村4组王晓蓉家的枇杷园里,每天都充满欢声笑语。

趁着天气晴好,王晓蓉叫来亲戚和周边村民帮忙采摘枇杷。“昨天有个客户订了20件,今天就要寄往山东。等会儿还有几个客户要来买枇杷,大家加紧干哟!”

王晓蓉种植枇杷14年了。对于打造精品枇杷,她有着自己的一套经验:坚持施用有机肥,开花时严格疏花留优,幼果期就为每个果子穿上“防护衣”——定制果袋。“虽然成本高了30%,但好的品质才是打开销路的敲门砖。”

在采摘、分拣、装箱环节,王晓蓉都要严格进行筛选:先是“海选”淘汰外观瑕疵果,再按克重分级,选出大果、中果、小果。“我家的枇杷大部分是被老客户买走的。”她笑着说,每年还不等枇杷成熟,就有很多老客户打电话订购,最远的订单来自黑龙江。

王晓蓉的品牌策略正是江南街道枇杷产业升级的缩影。近年来,江南街道以品牌建设为抓手,主动将“江南枇杷”融入“自然长寿”特色品牌,推出标准化包装,构建了以“后备箱”经济为主阵地,电商平台和批发渠道为两翼的立体营销体系。如今,“江南枇杷”已成为一张响当当的名片,线上线下销售火爆,成了长寿及周边市场的香饽饽。

从“单一鲜果”到“全链开发”

“今年枇杷节的‘果王’评比,我一定要拿个奖!”这几天,王晓蓉格外忙碌。不仅要组织工人抢收成熟的枇杷,还要留心挑选参赛果品。作为当地有名的种植能手,她正在为第四届江南枇杷丰收节的“果王”评比做最后准备。

江南街道已经成功连续举办了三届“枇杷节”活动,每年吸引上万游客。节庆活动除了采摘体验、文艺表演外,还设置了枇杷销售点、电商直播间等,让游客既能现场品尝购买,也能通过线上渠道下单。

这场“甜蜜盛会”背后,是江南街道推动产业升级的深谋远虑。“我们以节庆为媒,让江南枇杷完成从‘农特产品’到‘富民产业’的价值跃升。”江南街道相关负责人介绍,通过持续打造江南枇杷丰收节,不仅提升了品牌影响力,更带动了乡村旅游、餐饮住宿、电商物流等关联产业协同发展,实现了生态效益、社会效益、经济效益互补共赢。

更令人欣喜的是,一颗枇杷正在裂变出“N种可能”。江南街道还发挥“土特产”经济效益,促进枇杷产业链条纵深发展。通过深挖枇杷花、果、叶功效与作用,经初加工、再加工、深加工形成吃枇杷果、品枇杷蜜、尝枇杷膏、喝枇杷酒产业链条全生命周期发展。其中,泉蓉枇杷园枇杷膏已被列入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从分散种植到规模发展,从提篮小卖到品牌营销,从单一鲜果到全链开发——江南街道以一颗枇杷,裂变出了一条致富链。(陆世玲 周沁月)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