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与其高薪请网红,不如咱农民当主播!”
--









小暑时节,重庆市铜梁区小林镇庆云村的李子园里果香四溢。7月8日清晨,区农合联的收购专车刚停稳,“95后”主播胡钦已支起直播架,镜头里缀满枝头的紫红李子惹人垂涎。“家人们看过来,现摘现发的本地脆李,酸甜多汁!”直播间里弹幕纷飞,下单提示音此起彼伏。作为铜梁“百村千号”电商矩阵的一员,入夏以来,胡钦已卖出5万斤李子。
“与其高薪请网红,不如培养咱农民当主播。”铜梁区农合联副会长陈洁的话道出了这项创新举措的初衷。自去年底启动“百村千号”电商直播助农行动以来,当地正着力培育100个行政村、1000个农民电商账号,构建起一张覆盖全域的直播助农网络。
破局传统:构建本土化助农新模式
在铜梁区大庙镇电商服务站,几名村民正忙着将打包好的白羊竹笋搬上物流车。“过去卖货靠赶场,现在手机成了‘新农具’,直播成了‘新农活’。”村民李大姐边贴快递单边笑着说。
这一模式巧妙破解了传统助农电商的瓶颈:单个账号日均50单的稳定输出,让矩阵总量轻松突破5000单,局部波动不影响全局;区农合联全程提供“培训-选品-物流-售后”一站式服务,从短视频拍摄剪辑到直播话术设计,从产品包装到冷链配送,农民只需专注种好“菜篮子”;村干部、返乡青年、种植能手化身“新农人”,在田间地头开播,利用基层社场地完成分拣打包,形成从枝头到舌尖的直达链路。
旧县街道宋坪村村支部书记邓代青的抖音账号“邓姑娘”,如今已是当地小有名气的“村播IP”。“以前单打独斗,最多卖卖本镇的货,量大了根本忙不过来。”邓代青坦言,现在农合联包办了选品、物流和售后,她的直播间粉丝量上万,还带动村里10多户农户跟着干起了直播。
精准发力:从试点推广到全域开花
行动伊始,铜梁先在大庙、石鱼、高楼等镇试点,每村选拔5到10名骨干接受系统培训。区农合联组建专业团队,围绕平台运营、短视频制作、直播技巧、社群营销等核心内容,通过“理论+实操”让学员快速上手。
“老师手把手教我们拍视频,连怎么说家乡话更亲切都教。”刚结束培训的平滩镇果农王勇,已能用手机拍出龙柚生长的生动画面。如今,白羊竹笋、安居香橙、平滩龙柚等特色农产品,通过学员们的镜头走向全国,其中平滩龙柚销量超20万单、累计达2万吨。
随着模式成熟,“百村千号”已从试点向全区推广,还搭建起“芯农服”“供保宝”等本土平台,与淘菜菜、美菜等知名平台深度合作,形成“直播带货+社区团购”双轮驱动格局。数据显示,矩阵日均订单量突破5000单,单场直播最高成交额达52万元,“铜梁龙柚”“白羊咸菜”等成了直播间里的“网红爆款”。
成效显著:鼓起钱袋子 焕发新活力
在庆云村村委会,村支书算起增收账:“加入矩阵后,村里李子均价提高了2块多,村集体光这一项就增收12万元。”这样的变化在铜梁随处可见——截至目前,“百村千号”累计实现农产品销售额2385万元,带动带货农户户均增收约7000元,多个村集体经济增收超10万元。
更可喜的是,500余名村民变身农村电商从业者,累计向参与分拣、包装、售后等环节的村民发放劳务费180万元。“既能顾家又能挣钱,比外出打工强!”返乡青年周玲通过直播带货,不仅自家果园的果子不愁卖,还帮着乡亲们代销,成了村里的“致富带头人”。
“年底前要实现特色农产品月销50万斤以上。”陈洁表示,下一步将持续壮大“村有主播、镇有团队”的人才矩阵,让更多小农户搭上电商快车,让乡村振兴的活力在直播间里持续涌动。(邓佳星 李慧敏 邓俐 农民日报·中国农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