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县联播

万盛:14万亩稻田实现“空天地”立体防控,护航1亿斤粮食产量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8-13
字体:

立秋过后,暑气未消,万盛经开区的田间地头依然热浪滚滚,一场事关水稻稳产增收的“智慧防控战”正在悄然展开。

田间地头,一架架植保无人机腾空而起,一盏盏虫情测报灯闪烁预警,农技人员穿梭其间,指导农户科学防治。科技设备与人工巡查“双管齐下”,打响防虫控病的“组合拳”。

今年,万盛经开区粮食播种面积达14万亩,预计总产量超1亿斤。为应对高温可能引发的病虫害高发态势,该区农业农村局立足当前田间管理关键期,调配农技力量,启用智能设备,全力护航粮食安全。

农技“人防”在线

“我们不下田,村民就不安心。”8月6日,金桥镇青山村的稻田边,农艺师谷苗正在为村民讲解用药时机和防控技巧,身上的衣服早已被汗水湿透。

当前正值病虫害易发期,农技人员顶着烈日穿梭田间,开展“面对面、点对点”的技术服务,帮助农户精准识虫、及时防治。

“这个阶段主要防的是稻飞虱、稻瘟病这些‘老对手’,高温天更要抓住最佳窗口期。”谷苗边讲边演示识虫方法,还叮嘱施药安全。

农户娄必忠种了5亩稻田,他说:“以前打药全凭经验,现在有农技员手把手教,心里更有底了。”

该区农业农村局还通过培训会、宣传手册、微信群等方式,持续普及防控知识,提升农户识虫治虫能力。

科技“智防”发力

在关坝镇高标准农田里,一台不锈钢外壳的虫情测报灯静静矗立于田间,外表普通,却大有用处。

“这盏灯每天定时诱虫、识别、拍照上传,还能自动分析虫情变化趋势。”谷苗介绍,它通过4G网络接入智慧植保平台,实时传输数据,为精准防控提供技术支撑。

这款测报灯搭载远红外识别、图像处理、自动运行等系统,可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等迁飞性害虫进行全天候监测预警。农户杨昌建说:“就像请了个虫情‘侦察兵’,一有苗头就马上提醒。”

在另一侧的田垄上,一架植保无人机低空滑行,将药物均匀洒落在稻田。

“以前打完这些稻田的药要两天,现在十分钟就够了。”村民李荣康说。相比人工喷药,无人机飞防不仅效率高出30多倍,还能节省30%-50%的农药和90%的用水量,药效分布更均匀,环保又高效。

绿色防控守住粮关

“像卷叶螟、稻飞虱这些虫子,一夜之间就能大爆发,必须提早动手。”在该区农技推广站,农艺师、科技特派员们围着数据图表,会商制定统防统治方案。

当前,万盛经开区已形成“虫情测报灯+人工巡查+专家会商”的三道防控机制:设备自动识虫、上传数据,农技员实地巡查,专家结合气象、地形、虫情研判防控策略。一旦达到警戒阈值,村广播、微信群、短信平台同步推送防治方案。

“以前是‘见虫就打’,现在要看数据、讲时机、讲方式。”种粮大户陈建波说,今年,他按统一方案选用高效低毒药剂,施药次数比往年少了,但田里长势更整齐,收成更稳。

目前,万盛经开区针对稻飞虱、稻纵卷叶螟、稻瘟病等高发病虫害,已实现“一虫一策、一田一方”,力求将损失降到最低。下一步,该区还将持续优化绿色防控套餐,让“少打药、打好药”成为农业生产新常态,守牢一季稻谷、稳住一方粮仓。(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通讯员 叶露)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