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区县联播

石柱:千年黄连“苦产业”变身富民“甜引擎”

--

日期: 2025-08-18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盛夏时节,武陵山区热浪翻涌。在石柱县六塘乡三坪村,农民们正在黄连种植基地里忙碌。小拱棚下,黄连苗破土展叶,孕育着增收的希望。

石柱种植黄连历史悠久。史料记载,唐天宝元年(742年),石柱曾“上贡黄连十斤”。元末明初起,当地开始人工栽培黄连,至今已有近700年历史。

如何让传统药材变身富民产业?石柱给出的答案是全产业链的升级创新。为此,石柱县黄连科研中心联合高校、院所持续开展技术攻关。

走进石柱县黄连科研中心的试验田里,玉米与黄连高低错落、分层生长。“这是粮连套种新模式,”负责人介绍,“玉米可为黄连遮荫,又不与其争空间,平均每亩能为农户增收1000元。猕猴桃与黄连套种,每亩增收可达2000元。”

此外,无性繁殖技术通过种质提纯,将平均亩产提升至400公斤;熟地小拱棚种植技术则有效降低了生产成本。

位于黄连核心产区黄水镇的旺隆黄连科技有限公司,是石柱黄连产业的龙头企业。公司推行“龙头企业牵头、科研支撑、基地示范、农户参与、合作社组织”的模式,建成1.5万余亩通过国家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AP)认证的种植基地,其主导搭建的石柱黄连溯源系统,覆盖了从环境评估、种植管理到收购加工的全链条,有力支撑了标准化基地建设。

“石柱是药用黄连品种‘味连’的唯一原产地。”旺隆公司经理彭平安手持黄连样本介绍:“我们还统一提供农资和技术培训,就是要让乡亲们种出好黄连。”

夏日午后,位于黄水的中国黄连市场,电子交易大屏实时跳动,全自动过磅系统与智能安防无声运转。这座集交易、检测、仓储功能于一体的现代化市场,是中国农业农村部定点的黄连交易市场。

2018年迄今,中国黄连市场以其规范管理、舒适环境和完善功能吸引客商,使得市场交易更加活跃。加之近年来黄连种植产业飞速发展、市场条件不断完善,七年间,黄连价格从每公斤100元攀升至350元。而今,更是有320余家经营户在此交易,年交易额超10亿元。

伴随产业发展,黄连农耕文化传承与保护同步推进。2021年建成的石柱黄连农耕文化博物馆,系统展示种植历史、生产流程与创新成果,成为青少年科普教育基地。

馆内展板显示,黄连产业已累计完成市级以上科技项目30余个,获发明专利40余项,开发上市以黄连为原料的中成药、中兽药、保健品和日化品20余种。黄连的价值链正从原料向多元产品不断延伸。

通过技术创新、基地建设、溯源应用和产品开发,石柱县构建起覆盖种植、加工、销售、研发的完整产业链。目前,石柱县黄连种植户超过1万户,常年保有种植基地7.2万亩,年产量超3600吨,种植规模和产量占全国60%以上,以黄连为主导产业的现代农业产业园更是入选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创建名单,产品更远销海外。

市场办公室主任吴栋梁介绍:“石柱20%-30%的黄连出口日本、新加坡、韩国等地,70%-80%销往四川成都、广西玉林、河北安国等国内药材市场。”

下一步,石柱计划将黄连种植面积扩大到10万亩,着力打造产业链、创新链、价值链“三链”融合的年产值超50亿元的中医药产业集群,建设全国知名的特色中医药康养目的地。(方婉舒)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