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区县联播

巫溪:“1+2+1+N”绘就老鹰茶产业振兴新画卷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8-21
字体:

青山叠翠,茶香满城。在重庆巫溪县的大山深处,有一种名为“老鹰茶”的古树茶,正悄然经历一场从“藏在深山无人识”到“飞出山野香满城”的蜕变。

这一切,源于鲁渝协作中创新推出的一套“1+2+1+N”产业培育模式——一套保障制度、两个产业基地、一个核心品牌、N条销售渠道。它不仅重塑了巫溪老鹰茶的产业基因,更成为巫溪县绿色崛起的一支生力军。

一套制度“撑腰” 鲁渝联动为古茶护航

“以前我们做茶,大多是农户自己摸索,规模小、技术弱、卖不出好价钱。”巫溪县茶叶协会负责人坦言。变化始于一套系统性保障制度的建立。

2023年以来,巫溪县成立老鹰茶产业发展工作专班,巫溪县农业农村委、商务委等多部门联动,出台《巫溪县鲁渝协作“巫溪老鹰茶产业”提升行动工作方案》《巫溪县老鹰茶产业发展支持政策办法》,从种植、加工、品牌到销售,全流程提供政策护航。

制度的生命力在于执行。今年以来,山东泰安与重庆巫溪互派茶叶技术交流人员超过20人次。来自泰安的农业专家走进老鹰茶园,实地指导茶树修剪、病虫害绿色防控和生态种植;巫溪的制茶师傅也前往山东,学习龙井、日照绿茶的现代加工工艺。

“山东茶产业规模化和标准化程度高,值得我们深入学习。”巫溪宁饮川老鹰茶品牌负责人徐亚麟从山东交流回来的巫溪技术员这样说道。

两个基地“筑基” 科技赋能茶韵新生

虽已立秋,但巫溪县长桂乡的老鹰茶示范基地依然绿意盎然。村民正按照新制定的技术规程进行秋季管护。“现在施肥、修剪都有标准,茶叶品质更稳定了。”一位正在劳作的茶农笑着说。

近年来,鲁渝协作资金累计投入2100余万元,在长桂乡、蒲莲镇打造了两条高标准老鹰茶产业带,涵盖生态种植、种质资源保护、标准化生产等多个功能板块。

科技赋能更为老茶树注入了新活力。巫溪与山东农业大学、山东省农科院等高校院所合作,开展老鹰茶人工繁育技术攻关,显著提高了种苗成活率和品质一致性。

更让人惊喜的是产品创新。在山东技术团队支持下,当地企业推出老鹰茶精酿啤酒、老鹰茶凉茶、茶含片等深加工产品。“我们研发的老鹰茶啤酒,既有麦芽香气又有茶的回甘,很受年轻人喜欢。”山东酵爵啤酒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介绍道。

一个品牌“亮剑” 鲁渝双城共塑名片

品牌是产业发展的旗帜。在山东品牌建设经验的启发下,巫溪全力打造“巫溪老鹰茶”区域公共品牌,统一申报国家地理标志商标,发布《巫溪老鹰茶加工技术规程》《巫溪老鹰茶贮存技术规范》,结束了以往加工方式不一、品质参差不齐的局面。

“我们要做有重庆辨识度、有文化底蕴的茶叶品牌。”巫溪县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表示。

2024年以来,巫溪携老鹰茶先后走进重庆中心城区商圈、山东银座商城、山东福瑞达医药集团、山东高速服务区等进行精准推介。“茶汤澄亮、滋味醇厚”,很多山东消费者第一次品尝就喜欢上了这款来自重庆渝东北的特色茶。

N条渠道“开路” 山茶出海香飘四方

酒香也怕巷子深。为了打通出山路,巫溪积极拓展线上线下多元销售渠道。

在线下,泰供超市、泰供优品、泰安新合作等山东企业平台与巫溪建立长期供货关系;在线上,专业团队通过小红书、抖音、微博等平台投放宣传视频,开展直播带货,让巫溪老鹰茶飞出大山、触达全国。

今年巫溪老鹰茶还亮相珠海横琴“好品山东”粤澳深度合作区品牌出海活动,并参加上海合作组织国际投资贸易博览会,迈出国际化探索的第一步。

数字见证成效。截至目前,巫溪全县已有老鹰茶生产、经营、销售企业20余家,开发各类茶礼产品100余款,年产量达到780吨,综合产值突破2.1亿元。

一片叶子,跨越山河,联动双城。鲁渝协作框架下的“1+2+1+N”模式,不仅培育出一个蓬勃发展的特色产业,更探索出一条东西部协作背景下产业振兴的有效路径。古老的巫溪老鹰茶,正泡出时代的新香。(第1眼TV-华龙网 冉长军 实习生 谭嘉怡)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