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区县联播

南川:建成全市首个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 年处理能力1.1万吨筑牢“舌尖安全”防线

--

日期: 2025-10-17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第1眼TV-华龙网讯(张元丽 通讯员 王莹 陈彬)10月15日上午,一辆密闭运输车缓缓驶入重庆市南川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中心——这座全市首个建成投用的现代化处理设施,在历经3个月试运行调试后正式“上岗”。此举标志着南川区病死畜禽无害化处理迈入集中化、规范化、资源化新阶段,为全市畜禽养殖污染治理与公共卫生安全保障提供了可复制的“南川样本”。

高温化制+资源转化

140℃灭活筑牢生物安全屏障

在处理中心卸货大厅,来自合作养殖场的收运车正完成精准称重。身着全套防护装备的工作人员对车辆及周边环境严格消毒后,开启舱门,病死畜禽通过专用密闭滑道直接进入预处理料仓,全程实现“无接触”转运。

“整个处理流程的核心在于高温高压化制,原理类似‘超高压灭菌锅’。”处理中心办公室主任谭华蛟介绍,料仓内物料经破碎后,将进入高温化制罐,在140℃高温、0.3兆帕压力下持续蒸煮。这一过程可彻底灭活包括非洲猪瘟病毒在内的所有已知病原微生物,完全达到生物安全要求,从源头杜绝疫病传播风险。

化制后的物料还将通过压榨实现固液分离:液态部分经精炼可成为生物柴油或工业用油原料,固态部分则转化为优质有机肥料原料。“以病死猪为例,处理1吨可产出约100公斤生物油脂和200公斤有机肥原料,真正实现‘变废为宝’。”谭华蛟透露,该中心设计年处理能力达1.1万吨,投用后每年可产出工业油脂约1100吨、生物有机肥约2200吨,资源循环利用效益显著。

“五位一体”闭环联动

破解病死畜禽处理难题

为确保病死畜禽收集、转运、处理全流程可控可追溯,南川区创新构建“五位一体”联动机制,由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保险公司、乡镇(街道)畜牧兽医水产站、养殖场(户)及无害化处理中心五方协同,打造从“养殖场报告”到“最终处理”的全链条闭环管理体系。

“我们在河图镇、水江镇等8个乡镇设立标准化收集点,配备专用冷冻储存设施,就是为了让养殖户‘少跑路、好办事’。”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质量安全科科长薛君忠表示,养殖户发现病死畜禽后,只需一个电话,专业收运队伍便会驾驶专用密闭冷藏车上门,实现“产生即收集、收集即转运、转运即处理”,从根本上杜绝随意丢弃、非法贩卖等问题。

与此同时,该机制还打通了无害化处理监管与保险查勘定损、理赔信息的互联互通渠道,实时共享数据,大幅提升“保处联动”效率与透明度,为养殖主体筑牢风险“防护网”。

多方受益获点赞

官方驻厂守好“最后一关”

新机制、新设施的落地,让从业者切实感受到了便利与安心。神童镇生猪养殖户胡文华感慨道:“以前处理病死猪特别头疼,深埋怕污染水土,还担心被动物刨出来,既违规又不安全。现在一个电话就能解决,专业又省心,我们打心底里支持!”

处理中心一线操作工刘师傅的心态也发生了转变:“刚开始工作时还有些心理负担,但了解到整个处理流程科学严谨,能阻断疫病、保护环境、保障食品安全,就觉得这份工作特别有价值。我们就是在为千家万户的餐桌安全和家乡的绿水青山站岗!”

为守住安全“最后一关”,区畜牧兽医渔业中心已派驻官方兽医驻厂监管,重点紧盯两大关键环节:一是指导车辆、场地及人员的清洗消毒流程,确保出厂车辆绝对清洁、无病原体携带;二是核验每一批次处理数据,确保所有接收的病死畜禽100%规范处置,坚决阻断流向市场的可能,为群众“舌尖上的安全”筑起坚实防线。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