巫山:“靠山吃山”的巫山实践如何惠及农民?
--
巫山:“靠山吃山”的巫山实践如何惠及农民?
--
据媒体报道,前段时间,多位文艺界人士悄然现身重庆市巫山县,体验峡江生活,感受乡村烟火。这座位于长江巫峡核心区域、常住人口不足50万的山区县,正以其独特的自然人文资源和创新的文旅发展模式,吸引越来越多的关注。
巫山的景区打造由来已久,但没有停留在传统景区“靠山吃山”的初级阶段,而是将乡村资源、农特产品与文旅体验深度融合,走出一条让农民实实在在受益的发展路径。数据显示,该县民宿订单同比增长48.6%,游客平均停留时间从1.2天延长至3.7天,二次到访游客比例高达38%。这一组数字背后,折射出乡村旅游从“过境游”到“深度游”的深刻转变。
同时,当地特色美食如热气腾腾的巫山烤鱼、包子,以及巫山脆李和脆梨等农产品,也为游客带来丰富的味蕾享受。通过专业文创包装,巫山脆李等农产品客单价提升5倍,仍供不应求。巫山还着力打造“长江宿集”,将民宿提升为微型度假目的地,配套悬崖泳池、荒原剧场等设施,并开发出徒步登山、情境夜游等深度体验项目,极大丰富了游客的旅行体验,也让周边农民通过提供服务、供应食材、参与运营等方式广泛受益,实现旅游产业链的有效延伸,为当地农民创造了更多就业和增收机会。
更值得一提的是,巫山摒弃了砸钱请明星代言的短效做法,转而通过打造高质量体验赢得人心。“艺术家采风计划”吸引创作者驻留,《三峡之光》崖壁秀展现数字艺术与自然山水的交融,而徒步、烤鱼、采摘等日常农事活动,更被升华为富有文化意义的“三峡生活哲学IP”。这种根植乡土、回归生活的旅游体验,让游客来了不想走、走了还想来。
巫山的实践表明,乡村振兴离不开产业支撑,而文旅产业要真正惠及农民,就必须立足乡土本底、聚焦农民增收、注重体验提升。只有让农民成为文旅发展的参与者、受益者,才能实现乡村旅游的可持续发展。
国务院部门网站
地方政府网站
市政府部门网站
区(县)政府网站
其他网站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