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头条

三地荔枝各显产销神通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3-07-28
字体:
荔枝消费以鲜食为主,上市期集中,易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今年是荔枝大年,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各产区荔枝上市时间发生“撞车”。

各地如何抢占市场?丰产之年何以丰收?本报记者兵分三路,看海南、广西、广东三产区“同台竞技”,探秘各产区如何发挥优势、克服短板,实现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荔枝,有着“果中皇后”的美誉,古有“一骑红尘妃子笑”,今有“一果上市百果让路”。

今年是荔枝大年,各产区喜迎丰收。但荔枝消费以鲜食为主,上市期集中,易出现阶段性供过于求,特别是今年,受气候等因素影响,各地荔枝上市时间发生“撞车”。在此背景下,各地如何抢占市场?丰产之年何以丰收?本报记者兵分三路,看海南、广西、广东三产区“同台竞技”,探秘各产区如何发挥优势、克服短板,实现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

海南:“种”开路

诸多荔枝产区中,海南是“急先锋”。

作为我国最南端的省份,海南地处热带北缘,光照充足、雨量充沛、气候温暖,是最早熟的荔枝产区。每年晚春,谷雨刚过,广东、广西等地荔枝树还处于开花坐果时期,消费者便可品尝到来自海南的新鲜荔枝。

光有“早”的先天优势,还不能保证海南可以持续领跑市场。纵观全国近800万亩的荔枝种植面积,海南仅有32万亩,而且长期以来,海南荔枝种植面积九成是妃子笑这一“顶流品种”,上市期易造成销售“堵车”,果贱伤农的情况时有发生。

特别是近十年来,气候变化、技术革新等因素使得雷州半岛等粤西荔枝产区的妃子笑、白糖罂等早熟品种成熟期与海南中早熟产区的成熟期重叠,冲击着海南荔枝产业。

如何破题?在“早”字上做文章,选育极早熟和早熟优质新品种,是推动海南荔枝产业快速发展的迫切需要。

每年3月,海南乐东黎族自治县万冲镇的早熟品种桂花香荔枝已经抢“鲜”上市,比广东、广西等荔枝主产区早了近3个月。该县荔枝基地管理员陶永华介绍,桂花香是当地引进培育的荔枝新品种,清甜多汁、小核、皮硬,品尝时还有股淡淡的桂花香,目前,桂花香在海南的种植面积已突破1万亩,主要集中在陵水、乐东等市县,“田头价每斤超过30元,还在树上就被经销商订购完了。”

在做好早熟文章的同时,海南也不断做优做强特色优质新品种。海南具有大量的野生、原生荔枝种质资源,是我国最重要的荔枝基因库之一,目前,海南已筛选出荔枝王、无核荔、大丁香、青皮荔、新球蜜荔等优异荔枝品种,有效助力了我国荔枝品种选育推广。

新品种中,海口火山荔枝王可谓“后起之秀”。“个头可媲美鸡蛋”“果皮艳若朝霞”“果肉莹润如玉”……海口市秀英区火山腹地培育的火山荔枝王,凭借其硕大果形、肉厚汁多、脆甜味香等特征闻名天下。

“今年天气好,火山荔枝王丰产,价格又不错,收购价最高卖到30元一斤,赚了二三十万元。”谈到这几年种植火山荔枝王带来的收益,海口市永兴镇永秀村委会美豪村种植户王凤梅满目笑意。

“200亩园子15万斤果,卖了300多万元。”今年同样丰产又丰收的还有澄迈县妙果树无核荔枝基地负责人杨成飞,他种的是海南自主选育的无核荔枝。近年来,色泽鲜艳、双果并蒂、甘甜少渣的无核荔枝凭借其高品质,深受消费市场欢迎。

“无核荔枝价格昂贵,每年在市场上都供不应求,但无核荔枝也有弱点,因其难成花、裂果落果严重,有些年份成果率不足10%,荔农收益并不是很稳定。”杨成飞说。

经过多年科研攻关,中国热带农业科学院荔枝龙眼研究团队研发了无核荔枝催花技术和防裂防落技术。杨成飞成了该科研成果的首批获益者。他告诉记者,“一般来说,普通栽培的无核荔枝,一亩地优质商品果产量在300至500斤,但按照专家的方式科学种植后,产量能达750斤,同比增产30%,且60%的果实能达到一级果标准,商品果率达到85%以上。”

今年海南荔枝市场还杀出一匹黑马:仙桃荔,一颗的订单预售价格就要10多元。这一新品种,吸收了荔枝王和无核荔枝两个中高端品种的优点,品相好、果大、肉厚、口感细滑,成为今年海南荔枝季备受瞩目的“明星品种”,绝大部分都以订单方式预售一空。

近年来,海南越来越重视本地原生优质品种的选育和推荐工作,在前不久举办的2023年度海南荔枝新品种现场观摩品鉴会上,前来参会的种植户们纷纷惊讶,原来海南还有这么多好吃的荔枝新品,希望能把科研专家手里的好资源尽快种到自己的果园内。

“荔枝新品种从试验示范种植到大规模商品化种植还有很多的栽培管理难题需要攻关,科技支撑对海南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至关重要。”中国热科院荔枝龙眼创新团队带头人、热带作物品种资源研究所所长王家保建议,政府应加大对荔枝产业的科技创新支持,通过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攻关,为海南荔枝产业可持续发展提供科技支撑。同时,加强种植规划引导,让更多果农根据当地的气候特点科学选品、科学种植。

记者手记:

随着荔枝新品种不断更新迭代,海南逐步形成了以妃子笑、荔枝王等主流品种提质升级,新球蜜荔、仙桃荔、无核荔枝等品种发力中高端消费市场的良性格局,为助力农民增收致富和乡村振兴提供了有力支撑。

近年来,为进一步发挥产区早熟优势,海南加强品种选育工作,在“早”和“特”上做文章。一方面大力培育早熟品种,扩大上市时间优势,进一步提高海南荔枝的附加值。另一方面,不断扩大产区优势,研发具有海南特色的新品种,随着消费不断升级,新品种不仅能够克服老品种的短板,也能满足消费者对“新奇特”农产品的追求,从而进一步打造产区特色。但值得注意的是,好品种不是“放之四海而皆准”,品种的选育也要结合地方实际,适合当地条件的品种才能真正称得上好品种。

持续跑赢市场,还需“后天发力”,将海南荔枝品牌打造得更响。在种植管理环节,需从粗放式管理向标准化、精细化管理转变,以高品质为海南荔枝品牌保驾护航;在品牌打造环节,需更为凸显“早”的特色,借力海南自贸港农产品加工政策优势,不断延伸产业链条,提高海南荔枝附加值。

广西:“冷”为先

修果、分拣、包装……在位于广西灵山县龙武农场的顺丰快递荔枝代收点,工人们将经过预冷的荔枝从冷库内取出,在箱子底部铺上一层薄膜,将剪去长硬枝、留下4-5厘米短软枝的荔枝整齐地摆放进去,装上几个冰袋,一箱荔枝就“整装待发”了。从早上四点到晚上十点,这样的繁忙会贯穿整个荔枝季。

“可不要小看这个代收点,它可是荔枝季顺丰代收点发货量的前三呢!”顺丰广西公司荔枝项目负责人覃继诚说。

代收点负责人廖春兴和快递的渊源是从2016年开始的。那年,种着500亩荔枝园的廖春兴开始作为微商拓展自己的“商业版图”,“当时,每天的发货量能达到100多斤,但只能在树下打包后,拿到30多里外的顺丰代收点发货,来回光路上的时间就得一个多小时。”

转折来自2018年,顺丰开始上门收购。快递越来越便捷,廖春兴的发货量也达到每天200-300件。后来,随着发货量越来越大,廖春兴干脆自己开了代收点,除了出售自家荔枝,也为荔枝电商和周边荔农提供代发服务。

但荔枝从诞生之日就懂得“饥饿营销”:若离本枝,一日色变,三日味变,四五日外,色香味尽去矣。因此廖春兴的代收之路并非一帆风顺。“2021年时,代收点每天的发货量达到了1万斤左右,果农早上送来货,直到晚上10点才能打包完,荔枝在高温下放一天,果实变软,表皮发黑,没有卖相,品质也大打折扣。”廖春兴告诉记者,“当时代发货的电商看到场地简陋,还没有冷库,果断把我们‘抛弃’了。”

冷链是打通荔枝上行通道必须迈过的门槛。同年,廖春兴决心建冷库,他投资50万元,建起了库容800立方米的冷库。“有了冷库,发货就有了保障,去年荔枝季发了3万件货,今年达到6万件不成问题。”廖春兴说,如果政策允许的话,还会继续扩大冷库规模。

“荔枝保鲜和物流运输问题历来制约着灵山荔枝走得更远、销得更好。”灵山县农业农村局市场信息股股长容先介绍,灵山是全国第二、广西第一大荔枝生产县,荔枝种植面积达到42万亩,年产量15万吨以上,妃子笑、白糖罂、香荔、桂味、糯米糍、鸡嘴荔等品种均有种植,但保鲜难题一直是制约灵山荔枝产业高质量发展的瓶颈。

为了保证品质和新鲜度,灵山县开始完善冷链物流设施布局。

2022年,灵山县量化投入衔接资金2200万元,与龙头企业广西泓科冷链物流有限公司合作投资建设农产品冷链物流仓储中心。“该项目由合作企业提供项目建设用地,并按照固定比例支付收益,项目投入使用后,荔枝保鲜期增加至33天,通过冷链物流3天便可运达北京、上海、新疆、黑龙江等全国各大水果市场。”容先介绍。

除保鲜难题,外运也是一大掣肘。为此,灵山县积极推进交通条件改善项目建设,目前已建成并投入使用的有灵山至南宁高速公路,正在建设的有南宁至湛江、玉林至钦州等高速公路,这使灵山县荔枝缩短外运路程和延长保鲜时间成为可能。

值得欣喜的是,得益于冷藏保鲜项目的建设,灵山在出口上实现了突破。2021年5月,分拣后重约1吨的荔枝被放入带冰袋的泡沫箱中,由冷藏车运送至南宁吴圩国际机场,随即被运往1万多公里外的加拿大多伦多。广西灵山千年农业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张善松告诉记者,这批荔枝全程冷链存储、运输,到达多伦多后仍保持较好的新鲜度,紧接着,当地采购商又下单购买了第二批荔枝。当前,灵山荔枝已出口至日本、澳大利亚等地。

作为荔枝产业发展的亲历者,张善松回忆,几年前,灵山的冷链技术和运输链条还不是很完善,之前曾尝试将采摘回来的荔枝放在空调房里分拣,但荔枝很容易失去水分,进而影响品质;在运输过程中曾尝试通过“普通货运车厢+泡沫箱+冰袋”的方式运输,但距离一远,保鲜效果便大打折扣。“改用冷库分拣、冷藏车运输后,荔枝新鲜度保持得很好,品质也很稳定,目前,灵山县已有四五家公司通过全程冷链模式销售荔枝。”张善松说。

快递公司也全程在冷链上发力。为推动灵山荔枝实现“从枝头到舌尖”全程保鲜,顺丰为灵山荔枝提供综合移动冷笼车、保温箱、冷藏冰袋等预冷方式,达到层层锁鲜,实现从采摘到末端派送全程温控,降低荔枝损坏率。

记者手记:

荔枝属于生鲜果品,不耐储运、保质期短、损耗率高,是其从田间地头走上消费者“果盘子”过程中的“拦路虎”。从记者入田头、访冷库的见闻来看,尽管当前冷链是包括灵山在内的荔枝主产区供应链体系的短板所在,但也是今后产业链升级的潜力所在。

从综合电商平台到生鲜垂直电商再到社交媒体、直播,随着消费新业态的兴起,荔枝“触网”为农户对接市场打开了更广阔的空间,但同时,也给冷藏保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值得欣喜的是,近年来,各地政府和相关方不断认识到冷链物流设施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加大产地冷藏保鲜设施和商品化处理设施设备建设力度,进一步打通了荔枝上行通道。

但从目前的情况看,荔枝冷链仍存在“断链”。比如,冷链物流设施建设成本高、建设用地审批难,现有冷库并不能完全满足荔枝田头冷藏保鲜和产后处理需要;摘果、运果、入库、出库等环节还有露天堆放等现象,快递运送与冷链配套环节亦存在诸多“脱节”等。为使荔枝“不断链”,还需进一步补齐产地冷链物流设施短板。

此外,物流成本高仍是制约荔枝外运的难题。以灵山为例,一箱5公斤重的荔枝从广西运往北京,快递物流费用与荔枝费用相当。如何在保证新鲜度的同时降低快递物流费用,仍需进一步探索。我们期待着,随着冷藏保鲜技术的突破、运输过程的降本增效,更多新鲜优质的荔枝更快地走上消费者的餐桌。

广东:“销”增效

广东是我国种植面积最大的荔枝主产区,面积超过400万亩,全省90%的县区都是荔枝产地。记者了解到,今年广东省荔枝预计产量179万吨,增产22%,如何发挥产区优势,将荔枝卖出卖好,考验着广东人民的智慧。

年逾六旬的荔农何金宝顶着岭南毒辣的太阳,仅用几秒就攀上一棵荔枝树,摘果、下树一套动作下来也不气喘。“我从小就跟父亲种荔枝,这几年有直播电商帮忙,荔枝不愁卖。”何金宝得意地向记者介绍,今年是个丰收年,荔枝的行情不错,好品种地头价能卖到7-8元/斤,一般的品种也有3元/斤左右,老百姓得了实惠。

但丰收并不一定意味着价好。时针回拨至2018年,也是荔枝丰收年却滞销卖难。高州市种植户刘子雄对当时的情景记忆犹新:“当年是个大年,但荔枝仅能卖到七八毛钱一斤,价格跌到最后索性不要了,从树上掉下来就任其丢在地里。这对我们种植户来说打击很大,既然种了没人要,不如出去务工。”

转变从何而来?推进农产品“12221”市场体系,是广东荔枝破局谋变的关键。2019年,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印发市场体系建设通知,首次将解决徐闻菠萝滞销问题的经验加以推广,以“12221”市场体系为抓手,从破题卖难开始,拓市场、打品牌、促提升,推动广东荔枝品牌崛起壮大。

何为“12221”?即推出“1”个农产品大数据平台,组建销区采购商和培育产区经纪人“2”支队伍,拓展销区和产区“2”大市场,策划采购商走进产区和农产品走进6大市场“2”类活动,实现品牌打造、产量提升、市场引导、品种改良、农民致富等“1”揽子目标。

这四年,是“12221”市场体系助力广东荔枝合力闯市场的四年。该体系将农产品销售任务明确给农业农村部门后,各级基层干部“下海”帮农户跑市场,进一步打开荔枝销路;建成中国(广东)荔枝产业大数据中心,以大数据重构市场秩序,对荔枝大小年、淡旺季起到了“削峰填谷”的作用。

四年来,广东拓展荔枝销售成效显著。据农业农村部门综合数据,2023年,广东全省荔枝销售160万吨,荔农收入160亿元,比去年增收5%;今年二季度,广东省出口鲜荔枝7014.5吨,同比增长66.7%,占全国60.8%,出口额达1.39亿元人民币。

荔枝不仅要卖出去,更要卖得好。近年来,广东开始在营销上下功夫,不断打造荔枝消费的新场景,推动荔枝产品与消费者深度链接、互动,进一步“玩转市场”。

“填上名字,挂牌上树,这棵荔枝树的采摘权就专属于你啦!”高州市柏桥村种植户何树志介绍起自家果树热情洋溢。几年前,他开始尝试“荔枝定制”——客户认领后,他会在微信上实时向客户反馈荔枝生长情况,如果客户不能亲临,还可以提供采摘、发货服务。

类似“荔枝定制”的模式创新,不仅拓展了销售市场,还助力荔枝卖出好价。2022年,该模式预购订单超4万斤,销售额超6亿元。

树还是那棵树、果还是那颗果,缘何销售方式一变就能身价倍增?在“12221”体系中,品牌建设起到了桥梁作用,通过将产品独特的功能价值、文化价值、情感价值等传递给消费者,推动特色农产品精品化,带来不同消费偏好下的溢价。

以高州为例,通过推出“高州荔枝”Logo和“中国荔都 甜美高州”IP,配合销区推介、展览展示、宣传推广等系列活动,“高州荔枝”区域公用品牌影响力不断提升,据估算目前品牌价值已突破百亿元。

“年初我们参加了德国柏林果蔬展等多个国际果蔬展会,广东荔枝受到很多海外客户的关注,他们一开口就问是不是广东的荔枝。”广东中荔农业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陈耀华表示,今年获得的意向订单比往年增长30%以上。该集团2019年底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指导下,由7家荔枝种植、加工、冷链、出口公司共同控股成立,目前年均出口荔枝8000吨,年出口额近2000万美元。

如今,随着保鲜技术的突破、广东荔枝日渐走红,全产业链提质升级从市场端向各个主体扩散开来。今年2月起,茂名建立了荔枝种植技术“百千万”指导体系,组织荔枝主产地区开展百次以上技术培训会,建立市、县、镇、村四级农业种植技术交流群,普及应用高接换种、水肥一体、绿色防控等技术,从源头上保证荔枝质量,提高市场竞争力。

开展精深加工、延长荔枝价值链,也成为消化鲜果、增加荔农产业增值收益的有效途径。在广药王老吉广东荔枝(茂名)产业园,一颗颗荔枝经过清洗、剥壳、去核、榨汁,再来到灌装生产车间,调配、灌装、杀菌、包装……一款名为“海盐荔枝”的饮品由此诞生。目前,该园区年产900万箱相关产品,荔枝气泡水、荔枝米酿等20多款“荔小吉”系列荔枝饮品相继推出。

“品牌是企业、产业竞争力的重要体现,也是赢得市场的重要资源。品牌建设具有双向性,既依托于生产者又兑现于消费者,因此需要两端发力,实现双向互动。”广东省农业农村厅党组成员、副厅长陈东表示,作为一项系统工程,“12221”的八个方面相互协调、相辅相成,始终以市场为导向,坚持线上线下双发力、物质文化双开发、国内国际双拓展,最终实现特色农产品的产销对路、价值提升。

记者手记:

农产品价格是由市场供求关系决定的。特别是荔枝,“大小年”之困尤为明显,受产量年际波动影响,荔枝价格变幅大、市场波动大,严重影响着农民的种植积极性和产业的健康发展。以“12221”市场体系为抓手,从市场端发力,在营销端破局,真正使产区优势变为市场优势,确保农民增产增收,是近年来广东荔枝产业突围破困的关键。

一是以“有为政府”打造“有效市场”。千千万万的“小农户”对接千变万化的“大市场”,受供需信息不对称影响,往往难以抵御市场价格风险,这亟须以政府的有为之手唤起有效的市场生机。从广东的实践来看,以“12221”市场体系为抓手,广东省农业农村部门“冲锋陷阵”,干部“下海”帮农户跑市场,以大数据重构市场秩序,是以有为政府推动有效市场,解决产销不紧密、供需不平衡、利益联结不稳定等问题的有力之举。

二是加强营销,将产区优势变为品牌优势。从一颗荔枝到一款产品,再到一个品牌,广东以“12221”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为契机,做活市场推广、做强技术赋能、做实品质提升,实现从系统化营销活动向农产品产业链、价值链整体优化的跃升,促进了地方特色农业产业行稳致远。

作者:农民日报·中国农网记者 高文 邓卫哲 赵炜 侯雅洁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