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热点头条

厚植中国式现代化的“大食物”底气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05-13
字体:

一张餐桌,三餐四季。食物的充足丰盈,见证了生动践行大食物观的福建故事,折射出新时代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中国道路,蕴含着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从闽山闽水到中国大地,从“摆脱贫困”到迈上中国式现代化新征程,思想的力量足以超越时空。在那个吃不饱肚子的年代,大食物观指引耕地条件“先天不足”的福建成功逆袭;而在粮食连年丰收、食物供给充裕的今天,我们依然要牢固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

直观来看,这是人民群众食物结构变化趋势所决定的。全面小康之后,人们不仅要吃饱吃好,还要五花八门、丰富多样,主食消费逐渐减少,肉蛋奶果菜茶消费明显增加,低热量、低脂肪、高蛋白成为亟待回应的市场需求,“膳食纤维”“卡路里”更新着食物的评价标准。顺应这一趋势,粮食安全实际上是食物安全,口粮谷物和肉类、蔬菜、水果、水产品等,缺了哪样也不行。更进一步来说,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是推进中国式农业农村现代化的必然选择。“中国式”的特色基于现实国情,在我们这样一个大国小农、人口众多、资源禀赋多样的国家,要实现农业农村现代化,必须把思路打开,在保障粮食安全前提下,主动拓展食物来源、种类和对象,提升农业产业化现代化水平。

满足人民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是大食物观的初心所系,将中国人的饭碗牢牢端在自己手中是大食物观的底气所在。手中有粮,心中不慌,任何时候都是真理。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把粮食安全作为治国理政的头等大事,将粮食安全主动权和强国复兴主动权牢牢把握在自己手里。树立大食物观,首先要端牢饭碗,稳住粮食生产的好势头。在此基础上,还要深刻把握大食物观的内涵拓展和深化。

大食物观也是大农业观。大食物观在强调粮食安全的同时,把肉蛋奶果菜茶和水产品、食用菌等食物作为一个整体范畴考量,农业作为食物供给端也要相应拓展,跳出单一平面的耕地经营思路,做到系统性立体化发展。现代化大农业不限于种几亩地、养几头猪,而是包括前端科技研发与转化推广、中端生产和社会化服务、后端储加销等丰富业态在内的全产业链条。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要统筹粮经饲生产,推动种养加一体,形成安全可靠、稳定畅通、高效协同的产业链供应链,更好满足人民群众食物消费需求。

大食物观也是大资源观。在大食物观引领下,资源成了一个发展变化的概念。过去,粮食生产主要靠水土和劳动力资源,而现在,生产食物的土地从耕地向山水林田湖草沙等更广阔资源拓展,食物来源从传统农作物和畜禽向更丰富的生物资源拓展,区位、交通、市场等资源要素也日益受到重视。传统资源概念的更新,让我们能在更大维度上把握食物生产,耕地之外,林地、草地和江河湖海也能提供丰富的“森林食物”“草原食物”“海洋食物”等。下一步要加强大食物领域的科技创新布局,突破不同场景下食物资源的挖掘利用技术,突破“未来食物”开发技术。还要合理利用资源,做到宜粮则粮、宜经则经、宜牧则牧、宜渔则渔、宜林则林。

大食物观也是大市场观。丰富食物供给、发展特色产业既要坚持因地制宜,也要坚持市场导向,本地能产是第一步,关键还要市场能销。当今世界最稀缺的资源是市场,而我国拥有全球超大规模且最有增长潜力的市场,是各地发展特色产业的宝贵优势和导航仪。坚持市场导向,既指适应市场,也包括培育市场、创造市场。要持续强化品牌效应,将品牌建设作为一种主动选择,用好市场和政府这“两只手”,提升优质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还要统筹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实现更高水平的内外联动和优化配置。

大食物观也是大生态观。有天蓝、地绿、水净的好生态,才能生产出健康安全有营养的好食物。践行大食物观,需要落实好“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统筹好发展与保护、食物安全和生态安全。要看到“大食物”不是“大开荒”“大开发”,多打大算盘、多算长远账,将山水林田湖草沙视为一个整体,既做到呵护耕地健康,也照顾到区域生态系统整体产出能力和承载能力。要深入研究不同生态系统适宜开发的食物资源潜力,科学规划生态开发路径,实现多元食物供给和生态环境保护相互促进、相得益彰。

大食物观也是大文化观。中国是世界农业三大起源中心之一,饮食文化源远流长。多样的地理环境和气候条件孕育出众多动植物品类,加上我们的祖先在漫长历史中不断选育和创造,使古代中国的食物来源异常广博。《黄帝内经》提出“五谷为养、五果为助、五畜为益、五菜为充”理念,长沙马王堆汉墓出土稻谷、大麦、大豆等粮食作物和甜瓜、枣、橙、芋、姜、藕等多种水果蔬菜,都是其生动见证。然而在物质匮乏的年代,国人的饮食结构也单一起来,每家每户餐桌上都是相似的“老三样”。如今,经过从中央到地方坚持不懈重农抓粮,经过广大“三农”战线干部群众辛勤耕耘,中国人不仅自己养活了自己,还积极践行大食物观,不仅为维护世界粮食安全贡献中国经验,还努力为人类未来食物的多样化发展提供更多中国智慧。

悠悠万事,吃饭为大。牢固树立和践行大食物观,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坚实底盘和厚重底气。各地在这一过程中,也要看到观念转变所需的时间沉淀和技术积累,做到持之以恒、久久为功,有序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推动现代特色农业发展,稳稳守护人民群众“舌尖上的幸福”。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