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地处三峡库区腹心的奉节,曾是全国产煤百强县之一,“黑色经济”一煤独大,煤的过度开采破坏自然环境,千年诗城离诗意渐行渐远。
党的十九大以来,奉节坚定不移弃“煤”启“美”,关停煤矿企业,做大做强柑橘产业。
2022年“奉节脐橙”在中国品牌价值中位列第20名,全市第1名,品牌价值高达182.8亿元。
奉节之变,是重庆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守住自然生态安全边界,坚持以保障自然生态系统休养生息为基础,增值自然资本,厚植生态产品价值,推动绿水青山转化为金山银山的生动实践和缩影。
这样的例子,在全市不胜枚举。今天的重庆,正加快推动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
推进供需精准对接 提升生态产品社会关注度
涪陵,坐拥“中国榨菜之乡”“国际榨菜美食之乡”等几十项国家级荣誉称号。
涪陵榨菜已从“一粒种子”到“一碟小菜”再到“一个产业”,带动了16余万青菜头种植户、1700余个原料加工户、60万农民增收致富。
近年来,涪陵坚持“科创+”“绿色+”双驱发力,以绿色化、标准化、规范化、智能化、品牌化为抓手,推动榨菜行业从传统作坊式、分散式生产逐步向集中、规范、绿色生产方式的转变。
涪陵还深耕榨菜品牌建设,持续挖掘市场新增长点,坚持“区域品牌+企业品牌”双向发力,建立企业商标品牌200余个;发布中国首个榨菜指数平台,上线运行榨菜“产业大脑”,实现“一个平台”互联互享行业全链条信息;加强和规范平台管理,发挥电商平台资源、渠道优势,推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便捷的渠道和方式开展交易……
“我们着力推进生态产品供需精准对接,定期举办生态产品推介博览会,组织开展生态产品线上云交易、云招商,推进生态产品供给方与需求方、资源方与投资方高效对接。”涪陵区委相关负责人介绍,涪陵还进一步加强和规范平台管理,发挥电商平台资源、渠道优势,推进更多优质生态产品以便捷的渠道和方式开展交易。
巫山山高坡陡,全县岩溶地貌面积409.82万亩。岩溶山区土层薄,暴雨冲刷破坏力强,形成了库区生态的脆弱区。
巫山充分利用脆李根系庞大,土壤抓力强,能够绿化山体、锁住水土、平衡生态的特点,通过创新“石漠土壤化”生态恢复技术,实施三峡后续(绿化长江)、石漠化治理等重点工程,科学规划发展脆李30万亩。
“我们坚持品牌增值,连续多年举办李花节、开园节、产业发展峰会等活动,每年坚持参加国内脆李展销会和各种评比活动。”巫山县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巫山还通过各大媒体平台宣传巫山脆李,不断提升巫山脆李的知晓度、知名度、美誉度。
2023年,巫山脆李产量13.5万吨,产值18亿元,带动村集体经济160余个,实现“生态为产业增值,产业为生态添绿”的有机结合。
类似的例子,在重庆还有很多。
延伸产业链价值链 促进生态产品增值
秋日傍晚时分,位于九龙坡的中梁山矿山公园内,有不少游客前来玩耍。
曾经的中梁山,地上采石、地下挖煤,植被被砍伐、耕地被破坏、空气污染、地面塌陷,生态环境脆弱不堪。
《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鼓励将生态环境保护修复与生态产品经营开发权益挂钩,对开展荒山荒地、黑臭水体、石漠化等综合整治的社会主体,在保障生态效益和依法依规前提下,允许利用一定比例的土地发展生态农业、生态旅游获取收益。
九龙坡按照“生态保护修复+产业导入”理念,在中梁山开展全市首个矿山生态保护修复、城乡融合、城市更新“三位一体”规划新试点。
针对保护范围广、修复面积大、资金投入多的实际情况,九龙坡确立“政府主导、市场运作,国企操盘、民企跟进”的工作原则,政府主导推进生态搬迁、违建整治、森林抚育等前置性、基础性工程;区属国有企业“渝隆集团”注资废弃矿山修复治理2378亩,管护运营林地、耕地等自然资源6858亩,承担修复治理、植被恢复、绿化保洁等基础资金投入;民营企业带产业资源、国有企业带土地资源资产,深度合作开发,促进绿水青山变为金山银山。
中梁山矿山公园的成功修复和利用,正是九龙坡加快培育生态产品市场经营开发主体,盘活废弃矿山、工业遗址、古旧村落等存量资源,推进相关资源权益集中流转经营,通过统筹实施生态环境系统整治和配套设施建设,提升教育文化旅游开发价值的生动写照。
和九龙坡一样,梁平竹山镇猎神村,也曾因矿石开采而满目疮痍。
猎神村深刻认识到唯有转型发展才有出路,以壮士断腕的决心舍弃矿山经济,通过规划与治理、改革与创新、生态与发展等路径,稳定驶入了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快车道”,实现了矿山转型为生态示范的成功转变,破解了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变现难”的问题。
猎神村通过关闭矿山,开展系统治理及生态修复,复垦土地5.4万平方米。如今森林面积8000余亩,成片竹林近6000亩,绿化率达90%以上,木本植物覆盖率65%,猎神村恢复了昔日群山叠翠、绿竹成荫的样貌。
2019年以来,猎神村旅游综合收入连年翻番,当地村集体收入也由2017年的41万元增长至2023年的334万元。2023年村民人均纯收入达到3.8万元,比2017年翻了一番。
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模式 打造特色鲜明的区域公用品牌
《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指出,在严格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鼓励采取多样化模式和路径,科学合理推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科学运用先进技术实施精深加工,拓展延伸生态产品产业链和价值链。
荣昌猪“生态+复合产业”的发展模式是其中的典型案例。
荣昌猪作为世界八大、中国三大地方优良猪种之一,具有“国宝猪”之称。
在猪产业不断发展的同时,荣昌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探索出流域畜禽养殖污染防治方法,走出了一条具有荣昌特色的流域“绿水青山”与产业“金山银山”双丰收、企业和农民共赢的产业生态化致富之路。
同时,荣昌深挖品牌,拓展市场化渠道。“荣昌猪”纳入国家生态原产地保护产品名录和国家级资源保护名录,是中国百强农产品区域公共品牌,入选了农业农村部首批农业品牌精品培育名单、全国农业生产“三品一标”典型案例。
荣昌成立种业大数据中心和能繁母猪耳标监测中心,荣昌猪能繁母猪全部佩戴电子耳标,与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联建大数据协同研究院,深度参与数字保种场相关技术研发与推广,实现种业相关数据互联互通。
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致力于崖柏的保护与科研,从野生资源的调查监测,到规模化扩繁与野外回归,又拓展到迁地保护与适应性栽培研究。
在绝对保护的基础上,雪宝山国家级保护区坚持对崖柏规模化人工扩繁研究,增加种群数量,实现经济价值的提升。
雪宝山国家级保护区已建成珍稀濒危物种繁育基地4个,目前已累计繁育崖柏220万株,野外回归70万株,回归面积超4500亩。
繁育基地的日常运行和人工扩繁工作的推进,为保护区周边群众带来了每年约300万元的劳务收入和宣传保护意识的提升。
雪宝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还成功研发了崖柏精油产品如护发素、洗发水、面膜等10余种,注册崖柏商标120余个。
推动生态资源权益交易 加快完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2021年10月,“碳惠通”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平台(以下简称“碳惠通”平台)正式上线。
这是重庆市生态环境局打造的全国首个集碳履约、碳中和、碳普惠功能为一体的温室气体自愿减排平台。
《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指出,要加快完善政府主导、企业和社会各界参与、市场化运作、可持续的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
“碳惠通”平台上线以来,已登记149家企业,进行“碳惠通”核证自愿减排量(CQCER)登记约200万吨,累计交易量约460万吨,交易金额超过1.2亿元。
“碳惠通”平台还与市高级人民法院联合推动“以碳代偿”司法创新模式。
通过人民法院与“碳惠通”平台联动,将判决用于修复的资金优先用于购买“碳惠通”自愿减排量,在盘活案件资金、鼓励集中修复的同时,也支持重庆市绿色项目的发展,在司法层面与国家“双碳”战略看齐。
“碳惠通”平台已经建立司法碳汇的账户体系,并着力提升安全保障措施,便于接受监督等内容,全面支持我市司法生态案件的各项创新工作。2023年8月14日,“碳惠通”平台支持下的全市首例“渝碳司法”案件顺利执结。
“碳惠通”平台还努力推动绿色交通、生活节能、低碳办公、绿色消费、资源节约与回收等绿色生活方式的应用普及,推动公众生活减排与碳中和实现路径的双向连通。目前,平台个人端注册用户超过232万人,累计搭建低碳应用场景17个。
《关于建立健全生态产品价值实现机制的意见》鼓励通过政府管控或设定限额,探索绿化增量责任指标交易、清水增量责任指标交易等方式,合法合规开展森林覆盖率等资源权益指标交易。
2023年末,重庆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5.06%,森林蓄积量达到2.74亿立方米,林业及相关产品增加值占全市GDP比重达5.5%。
重庆市积极创新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质押贷款业务,截至2024年6月末,重庆市已落地5笔,合计2.1亿元的林业碳汇预期收益权贷款,为促进生态产品价值实现,助力乡村振兴和农业绿色发展提供了金融“活水”。
以重庆三峡银行为例。2022年以来,该行将符合林业碳汇开发条件的营造林未来林业碳汇开发收益作为基础资产,分别向武隆区、巫山县、秀山县各授信5000万元,向永川授信3000万元,期限为5—8年,有效盘活了区域生态资源,将资源变资产、资产变资金,创新探索了生态价值实现机制。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