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龙网讯(记者 姜力菘)重庆地貌以丘陵、山地为主,农田开垦与种植一直都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如何种好用好耕地?如何因地制宜写好高标准农田改造“重庆答卷”?11月2日,中国农科院专家一行在重庆铜梁二坪镇高标准农田建设和运营情况进行调研,今年二坪镇通过高标准农田改造,第一年就取得了水稻平均亩产增加12.5%的成效。
农户积极参与油菜栽种工作。 黄银雪 摄
西科院探索“投、建、营一体化模式”
“这边间隔太大了,后期栽种密度就不均匀,再来多挖几个坑。”“这边要按照画好的线栽种,不要栽偏了。”……在二坪镇三房村种植现场,西部(重庆)地质科技创新研究院(以下称“西科院”)的管理人员正在指导农户种植油菜。
据西科院相关负责人介绍,作为铜梁区侣俸镇、二坪镇、水口镇高标准农田改造的施工+运营单位,通过2万余亩农田的改造施工和运营管护经验,探索出了一套丘陵山区农田综合整治的新模式。采用“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进行高标准农田改造,发挥了改造提升的最大效能,将重庆丘陵山区的坡耕地、细碎地改造成了“宜机宜耕、能排能灌”的现代化良田,实实在在提高了土地的农业综合生产能力。
高标准农田建设是巩固和提高粮食生产能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关键举措。建设内容包括田块整治、建设灌溉与排水设施、修建田间道路、配套农田输配电设施、农田防护和生态环境保护、土壤改良等。重庆去年在全国率先启动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计划到2027年改造提升高标准农田1000万亩,预计将推动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耕地质量等级达4.5等以上,建成区农田宜机化率达100%。
“了农”数字管理系统。 黄银雪 摄
数字化+机械化 助力打造农田改造
在三房村种植现场,许多农户挥着锄头、背着竹篓,有说有笑地忙碌着。“我们这一片有60多个人工,这边苗地也有50到60个人工,目前正在栽种的是榨菜,种植之前就已签订了涪陵榨菜集团的收购订单。后面大概有200多亩,是我们的一个苗地,现在是正在进行一个育秧的工作。”西科院相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
据了解,目前整个二坪镇,采取两季轮作的种植模式,上一季种植水稻和玉米,这一季种植油菜和榨菜。此外,在农作物灌溉方面,按照高标准农田改造的“能排能灌”要求,西科院在规划时就做到了合理铺设管网,在二坪镇,西科院总共建设了三个提灌站,从河道提水至高位水池,然后依靠管网引流水源到农田,实现水源的全覆盖。在宜机化方面,据负责人介绍,目前,水稻、油菜已经实现包括播种、施肥、旋耕、开沟、打药、收割在内的全程机械化种植。
在技术研发方面,西科院专门研发了适合高标准农田地力提升的生物有机肥,让改造后的土壤质量有了很大提升。
机械化的全流程运用带领农户实现效率与产量的“双丰收”,而如何让数字化产业赋能农业,实现种植流程的精准检测与把控?西科院研发的农业数字管理系统“了农”回答了这个问题。
“这里就是我们现在站的位置,这边就是我们目前所在的这个田块。我们每个地块都有详细的基础信息,如面积、权属土壤养分、历史积温降雨等,种植过程中可以全流程精准管理,包括农作物种类、用药、用肥、用工、各阶段种植方案等,这些在系统上都是点到点对应的。比如我正在巡田,可以快速拍照上传巡田记录、系统自动与数字地块精准匹配,达到一个对农作物长势情况全程监管的效果。”现场人员向记者现场演示“了农”数字系统的操作流程,通过手机将数据传输到系统终端,可以实现种、药、肥与地块精准匹配,工期、物资领用、机械调配、用工组织等快速管理。每个地块都有全流程的专属数据,可实现农作物的全生命周期记录,可自动生成种植总结报告。可为下一年种植方案优化、降本增效提供系统性、科学性的参考。
三房村粮油示范片。 黄银雪 摄
种一块田 农户有两份收益
铜梁二坪镇采取的稻油、稻菜轮作种植模式极大地提高了土地的利用效率,目前,油菜已经完成播种、施肥、打药工作。而榨菜种植因今年连续干旱天气的影响,播种时间推迟了半个月左右。“多亏了‘了农’数字系统的精准管理,我们移栽阶段已将时间追回,预计11月10日前能完成全部1500亩榨菜的移栽,最大限度地降低了天气的不利影响,预计亩产量可在2.5吨以上。” 现场的负责人介绍。
榨菜种植属于劳动密集型产业,移栽和收获阶段均需要大量的用工支持,记者在现场了解到,二坪镇三房村曾一度面临着农村劳动力匮乏以及劳动力老龄化的问题,对农作物的规模化种植来说是较大的制约因素,西科院通过与二坪镇政府、村集体合作,统一调配当地的农村劳动力,合理安排工期,这一问题得到有效缓解。
“通过村集体帮我们组织劳动力,同时也是为了壮大当地的村集体经济。目前用工的问题得到了解决,对于农户来说他们也可以有两份收益,一个是土地租金的收益,另外一个是在我们这里务工的收益。”
据了解,西科院通过与村集体融合发展,一起成立了农业公司,今年提供了300个长期务工岗位,带动老百姓在“家门口就业”,不但保障了村民的土地租金收入,还有务工收入和分红效益,村民收入比往年增加了20%。
三房村粮油示范片。 黄银雪 摄
示范区实施见成效 推动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
如今站在三房村粮油示范基地的高台上,放眼望去是一片又一片平整的土地,难以想象在改造之前,这些地方都是长满杂草的荒地。2024年中央一号文件提出,要因地制宜推进撂荒地利用,宜粮则粮、宜经则经,撂荒地复垦关乎国家粮食安全。
“要开拓更多的荒地变耕地,就要实施规模化、产业化的项目。老百姓以前都是一家一户种植经营,比较散,形成不了规模效应,现在我们主要是通过“设计、建设、运营一体化”的模式去高标准农田的改造,形成规模化产业,方便流通。”通过西科院新模式下的建设运营,二坪镇农田改造后第一年水稻平均产量增加了12.5%。
西科院相关负责人表示,高标准农田土地平整与地力提升技术在沙坪坝、 巴南、 彭水、 铜梁和垫江等示范区实施后成效显著,各示范区农作物的生长长势和产量均有明显提升。接下来,西科院将进一步加强技术创新和协同推广,建立技术支持服务体系,推动丘陵山区高标准农田建设不断提高,为保障国家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能力、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作出更大贡献。
责任编辑:董霞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