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热点头条

从“流量”到“价值” 重庆文旅演绎热度逻辑之变

--

日期: 2025-10-13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新华网重庆10月13日电(邵以南)国庆中秋假期已经结束,重庆文化旅游市场表现强劲。重庆市文化和旅游委8日发布的数据显示,今年双节期间,全市共接待国内游客2701.59万人次,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4.2%;实现国内游客花费196.14亿元,按可比口径同比增长11.4%,多项文旅指标位居全国前列。

“假日经济”活力澎湃,愈加丰富的文旅消费业态备受游客青睐。以假期为窗口,重庆不断刷新“网红城市”的主流叙事,通过场景引流、体验升级、文化赋能,积极推动文旅市场从“流量型”向“价值型”跃升,演绎热度背后的逻辑之变。

“夜态”上新营造引流场景

鳞次栉比的商铺摆满了各种特色商品,空气中米酥的甜香和豆花的热气撩动着来往游客的味蕾……国庆中秋假期的永川松溉古镇,在夜幕降临后依旧延续着白天的热闹。

“白天逛了一遍不够,晚上还想再来感受一次,夜色里的古镇是完全不一样的意境。”趁着假期到重庆游玩的山东人郑广新说。

吸引郑广新夜间“二刷”松溉古镇的,是2025中秋追月灯会——传统纹样挂上老街的灯笼,白墙黑瓦衬着一片红,随手一拍就能出片。

这个双节假期,以夜食、夜购、夜游等为代表的“夜经济”业态密集上新,成为重庆营造引流场景、激活假日经济的关键因素之一。

双节期间,松溉古镇仅前3天的接待游客就达5.5万人次,与去年同期相比增长超10%,其中选择夜游的游客占据了大部分。

“不收门票的松溉古镇,用‘不迁原住民、不拆老建筑、不搞商业化'的三不原则,通过文化资源的创造性转化与创新性发展,让六百年的生活气息自然流淌。”重庆永川松溉古镇运营方相关负责人说,这种更加“克制”的打造思路,把“热闹”交给生活本身,让游客把体验落在脚底。

科技与文旅的融合,也为假日夜经济增色。10月1日至7日晚20:30,以“家国共庆”为主旋律的大型无人机灯光秀,在重庆长江和嘉陵江交汇处的上空准时上演。数千架无人机以夜空为幕,用璀璨的光影画卷为游客呈现了一场兼具科技感与人文温度的视觉盛宴。

据了解,重庆无人机灯光秀自今年4月以来已进入常态化展演,截至目前已演出26场。展演期间,核心观演区沿线餐饮门店座无虚席,平均满客率超70%。

体验升级释放城市魅力

在涪陵美心红酒小镇景区,7条索道环线串联起长江秋日盛景,中西合璧的廊桥与双塔夜景公园的灯光交相辉映,不夜星光集市与美食街烟火氤氲。该景区以“文化+游乐+美食”的多元融合魅力,8天吸引游客超101.2万人次。

“我们通过‘节庆活动+夜游新场景+惠民优惠’的组合拳,让游客既能诗意赏月,也能畅快消费。”

美心红酒小镇景区负责人介绍,通过“68元5日畅玩套票”惠民政策,景区索道环线日均接待量同比增加20%,彩色城堡主题酒店提前一个月售罄,实现了从“一日游”到“多日留”的体验升级。

长假首日,位于九龙半岛的重庆艺术公园内人潮涌动。当晚,2025九龙坡“光影奇旅”啤酒音乐节在此开幕。艺术半岛双节主题光影艺术灯光秀的绚丽灯光点亮夜空,巨型投影在工业遗址上变幻出缤纷图案,与现代化舞台交相辉映,引发观众阵阵欢呼。

“这里既保留了工业遗址的厚重韵味,又融入了现代时尚的蓬勃活力。边吃火锅边听音乐,这样的混搭体验太棒了!”大学生陈琳说。

10月2日,新加坡游客李女士在重庆某商场购买手提包和项链后,直接在商场内的离境退税退付点拿到了退税款。这样的高效体验,让她对重庆国际化消费环境连连称赞。

近年来,重庆在重点商圈设立集中退付点,实现对全市所有离境退税商店的覆盖。

专家表示,随着中国开放大门越开越大,“免签朋友圈”持续扩容,国际客源成为旅游业的重要力量,中国也已成为国际旅游最大客源国和主要目的地。重庆建设世界知名旅游目的地就要乘上这一东风,进一步提升入境游服务能力。

文化赋能让“看过”变“记住”

苗戏楼前,国家级非遗代表性项目“高台狮舞”的表演者们在数米高的叠凳上闪转腾挪,引得观众阵阵喝彩;广场上,市级非遗代表性项目“普子铁炮火龙”在夜间舞动,火花绚烂;实景舞台剧《苗祖·蚩尤》以山水为幕,演绎着苗族的古老传说——在彭水蚩尤九黎城景区,对民族文化的深度挖掘与整体呈现,令游客大呼过瘾。

“来重庆之前,我对重庆的印象就是‘网红城市’。”广州游客李汪洋说,原来,重庆不只是8D魔幻、赛博朋克,还有如此丰富、精彩的文化。

这个假期,重庆以“文”赋“旅”,各区县纷纷端出多元融合的文旅大餐,用深厚的文化底蕴打开游客内心的“情感阀门”。双节期间,全市累计开展非遗展示展销展演活动230余场次,同比增长12%;参与群众100万余人次,同比增长15%。

与此同时,正在火热开展的重庆城市足球超级联赛(简称“渝超”),叠加双节假期更添一把“火”。不少赛区都推出了“跟着球赛去旅行”特色服务,“看比赛、游山水、品文化”成为游客标配,让赛事成为各区县展示文旅资源的流动橱窗。

假期首日,重庆红岩革命历史文化中心下辖各景区就接待游客3.7万人次,人们在游览中传承红色基因、厚植家国情怀,汲取奋勇前行的力量。

这个双节假期,重庆博物馆、纪念馆全面取消参观预约制,策划推出72个展览和152项社会教育活动,三峡博物馆、体育博物馆等16家博物馆延长开放时间,全市博物馆累计接待观众220.68万人次,同比增长25.8%。全市29家主要剧场和重点演艺新空间累计演出567场,同比增长15.4%;累计接待观众约16.57万人次,同比增长17.6%。

专家表示,独特城市景观造就的网红流量,让重庆近年频频“出圈”。而要把热度变长尾,用好文化是一大关键。让游客从“看过”变成“记住”,把在重庆的“经历”变成能传出去的“故事”,让更多人对重庆形成更强的认同与关注,让文化迸发出源源不断的流量。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