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 先进工作者、先进生产者拟推荐表彰对象名单公示的公告
根据《农业农村部办公厅关于开展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表彰工作的通知》(农办农〔2021〕20号)要求,市农业农村委开展了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市级评选推荐工作。
为体现公开、公平、公正原则,充分发扬民主,广泛听取意见,主动接受监督,保证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和监督权,现将重庆市垫江县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梁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粮油处、重庆市秀山县农业农村委员会4个先进集体,唐科明、李志琦、黄克成、程邦、赵亮5名先进工作者,陈流江、李达山、邢光伟、王云松、罗雅琴5名粮食生产者拟推荐表彰对象予以公示。
公示期为5个工作日,从2021年11月8日—12日。如有不同意见,可在公示期内以来信、来电、来访等形式实名向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评选领导小组办公室反映。
联系单位: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联系人:王党峰
联系电话:89133127
通讯地址:重庆市渝北区黄山大道东段186号
邮政编码:401121
附件:全国粮食生产先进集体和先进个人拟推荐表彰对象先进事迹材料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2021年11月8日
附件
垫江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先进事迹材料
2021年,垫江县农业农村委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牢牢把住粮食安全主动权”重要指示精神,坚定扛起保障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加大工作力度,推进举措落地,实现面积、总产、单产“三增”。预计全县种植粮食99.76万亩,比2020年增加4.15万亩;总产粮食42.53万吨,比2020年增加1.2万吨;粮食单产实现426.3公斤/亩,比2020年增加10.1公斤/亩。
严格执行扶持粮食生产政策。落实耕地地力保护补贴7715万元、农机购置补贴640万元、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补助872万元和产粮大县奖励支持政策,调动新型主体和农民种粮积极性。支持流转经营、代耕代种和专业社会化服务,推进农村撂荒地复耕种植粮食,发展适度规模经营。
持续推进现代种粮科技应用。强化示范引领,开展粮油绿色高质高效创建20万亩。加大主推技术、主推模式和主推品种推广力度,主推技术到位率达到96%。推广先进实用农业机械,综合机械化率达到53.17% 。推行稻油、粮菜等模式,复种指数达到1.7。
着力解决耕地“非农化”和耕地“非粮化”。落实占补平衡措施,保有量达123万亩,完成目标任务113.6%。保护永久性基本农田92.09万亩,完成目标任务。划定“两区” 50.21万亩,完成任务的102.4%。提升耕地质量,建成高标准农田11万亩,开展宜机化土地整治3万亩。
建设国家级杂交水稻制种基地。与重庆市中一种业公司共建种子研发中心1所,建设新品种选育、展示示范基地150亩。建成杂交水稻制种基地4万亩,其中高标准制种田1.5万亩。落实水稻种子生产2.32万亩,产种510.9万公斤。
梁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先进事迹材料
坚决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粮食安全重要指示批示精神,自觉扛稳粮食安全政治责任,切实加强领导、谋划部署,确保播种面积和产量只增不减。2021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97.5万亩、产量35.7万吨,分别比去年增加0.4万亩、0.5万吨。
强化考核重宣传。区委区政府与各乡镇签订《粮食生产目标责任书》,将责任细化到村组,任务落实到农户。并将粮食安全列入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等考核指标体系(分值占比达30%),同安全稳定、环境保护同等考核。利用晒秋节、中国农民丰收节等,开展种粮大户表彰活动,推荐为国家、市级劳动模范,让重粮抓粮的主体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
建设良田促利用。落实“藏粮于地”战略,整合涉农资金,以“小改大、宜机化、水利化”为重点,整镇整村推进10万亩级高标准农田示范片建设,打造西部浅丘地带高标准农田样板。全区累计建成60万亩集中连片、稳产高产、生态良好的“千年良田”。坚决防止耕地“非粮化”,在云龙、荫平等地退出草皮、渔塘等2000亩,调减薯类作物6万亩,用于水稻和玉米生产。对新型经营主体流转撂荒地种粮的给予补助,优先配套有机肥替代、绿色防控等项目支持,对成片利用20亩以上的,纳入高标准农田建设;为外出务工和无力耕种的农户提供全程式、菜单式托管服务。
提升科技强支撑。围绕“藏粮于技”战略,保障生产绿色高效。建立四川农业大学实验基地、重庆农科院梁平分院。建成绿色水稻基地40万亩、推广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技术51万亩次,推广水稻新型直播技术3万亩次,亩均增产50公斤;常年开展水稻社会化服务56万余亩,节本增收1.5亿元以上;水稻全程机械化率95%以上,居重庆市第一。
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粮油处先进事迹材料
近年来,粮油处坚决扛稳粮食安全重任,毫不放松抓好粮食生产,有效克服新冠肺炎疫情、自然灾害和病虫害影响,确保我市粮食面积和产量常年稳定在3000万亩、1075万吨以上,为充分发挥粮食“压舱石”“稳定器”筑牢全市粮食安全基础发挥了重要作用。预计今年全市粮食面积3022.5万亩、同比增0.60%,总产1092.6万吨、同比增1.0%,能够超额完成国家下达的目标任务。
一是突出抓好专班建设。建立粮食“三稳”工作专班,健全粮食生产调度和通报机制,开展粮食大春生产周报调度10期,持续发挥稳定粮食生产长效机制。紧盯粮食面积“只增不减”,分区县、分作物、分品种,将水稻、玉米、小麦和油菜等重点粮食作物品种以任务清单形式下达各区县,强力推进面积产量任务落地落实。
二是突出抓好精准指导。及时调度生产进展、研判生产形势,开展春耕备耕、春播进度、夏收粮油和秋粮生产调度近50期,制发在土作物田间管理指导意见20余条,并组织19个技术指导小组开展重要生产节点技术巡回指导,有力推进粮食稳产增产。
三是突出抓好监测防控。加强稻瘟病、稻飞虱、草地贪夜蛾等流行性病害和迁飞性害虫监测防控,印发“虫口夺粮”保丰收行动方案、11种作物病虫害防控技术方案,发布病虫情报20余期。今年我市主要粮食作物重大病虫害发生面积2710.3万亩次,防治面积2383.1万亩次、占发生面积87.9%,因监测准确、防治及时,未对粮食生产造成明显损失。
四是突出抓好防灾减灾。全力奋战夺秋粮丰收,印发农业自然灾害防控工作预案,会同市应急局等部门印发农业防灾减灾千方百计夺取全年粮食和农业丰收通知,发布灾情预警37期,开展灾情调度54期、苗情监测27期,确保粮食生产有序推进。
五是突出抓好扩面增效。及时兑付耕地地力保护补贴21.72亿元、实际种粮农民一次性补贴3.3亿元,继续实施230元/亩种粮大户补贴,扩面实施主要粮油作物政策性农业保险。坚持应种尽种、挖潜扩面,通过间(套)作、轮作扩大粮食种植面积,全年盘活利用各类撂荒地42.6万亩,其中用于粮食生产比重52.4%。
秀山县农业农村委员会先进事迹材料
始终坚持“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按照稳政策、稳面积、稳产量的总体要求,力克新冠肺炎、极端恶劣天气等多重不利因素影响,千方百计组织农业生产,全力保障粮食安全,为农业农村经济稳定发展奠定坚实基础。2021年新建高标准农田建设6万亩,高效节水灌溉3500亩,农田宜机化改造2500亩,按时按质落实耕地地力支持保护补贴、种粮大户补贴、农机具购置补贴等惠农政策,开展粮食生产高质高效创建示范,大力发展优质稻、高含油油菜等特色粮油。全年粮食播种面积稳定在76.5万亩,产量30万吨以上;油菜播种面积23万亩,产量3万吨以上。坚持最严格的耕地保护制度,守住永久基本农田、粮食生产功能区和重要农产品生产保护区耕地,全面落实遏制耕地“非农化”、防止耕地“非粮化”政策要求。
唐科明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唐科明,男,汉族,现年51岁,中共党员,大专,重庆市永川区粮油作物技术推广站负责人,科级。
自1991年参加工作以来,30年来如一日战斗在农业生产第一线,先后从事农业技术推广、农机技术推广及粮油生产管理工作,无私奉献于“三农”实践,为永川农业新技术的推广和农业增产农民增收做出了十分显著的成绩。特别是近年来,为应对新冠肺炎疫情,积极创新粮食增产方式,切实加强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建设;扎实推进绿色高质高效创建,狠抓粮食增产技术落实;坚持科技抗灾避灾技术,大力实施“抗旱保苗”、“龙口夺粮”、“晚秋保粮”行动,为永川区稳粮保供给做出了突出贡献。
一、坚定信念,牢记初心服务“三农”。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积极投身于 “科技兴粮”实践活动,处处以身作则,与广大干群打成一片,做农民朋友的贴心人。特别是在2021年的前期干旱、后期暴雨洪灾面前,有针对性的提出抗灾增产技术措施,为切实减轻灾害损失作出了突出成绩。
二、扎根农村,甘于奉献推广技术。作为永川区粮食生产首席技术专家之一,先后推广完成了“水稻绿色高质高效创建”、“化肥减量增效示范”、“耕地质量保护与提升”、“稻田综合生态种”等技术项目近50项次,应用面积500多万亩次,累计增产粮食1.25亿公斤。尤其是2021年围绕粮食生产发展目标,切实加大水稻绿色高质高效技术推广,为永川区粮食生产稳定发展做出了积极努力。
三、集成技术,创新服务促农增收。通过组织助农增收服务队,切实开展技术培训与示范,个人每年有180天以上的时间在基层,培训技术干部达1000余人次。培育新型服务主体55个,带动275户种粮大户规模化发展,促进了永川区粮食规模化生产发展。开展糯玉米种植助力乡村振兴行动,引导已脱贫建档立卡贫困户2903户进行糯玉米种植3000余亩,实现亩均产值1500元,切实帮助农民增产增收。
个人多次被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和“先进个人”,获得各类奖励和荣誉证书近30个、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公开发表论文11篇,主持重庆市农业农村调研课题2项,参与起草重庆市地方标准2项。其中:2016年获全国农业先进个人、2017年推选为重庆市第五次党代会代表、2018年获全国农牧渔业丰收奖二等奖,近6年年度考核均为优秀,个人党性修养强、业务技术硬、工作作风实,深受广大干群的好评。
李志琦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李志琦,男,汉族,现年38岁,中共党员,本科,重庆市江津区农业技术推广中心主任,科级。
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从事粮食生产工作14年中,坚决落实各级粮食安全政策精神,以服务“三农”为中心,以“稳面积和总产,增单产和效益”为目标,以“守、研、增、延、保”为思路,开拓创新,扎实工作,为保障地方粮食安全作出了重要贡献。
一是守住种粮面积。严格落实种粮大户补贴等强农惠农政策监管责任,确保每年近1.2亿元补贴资金按时安全兑付到户,提高农户种粮积极性。2021年全区粮食播种面积150.1万亩,较上年增加4.45万亩。
二是研发实用技术。围绕水稻、高粱等作物,开展了轻简化栽培技术集成研究,提炼形成了水稻、高粱新型直播栽培技术等10余项,他主持的高粱—油菜轮作高质高效栽培技术集成研究与应用成功入选2021年度重庆英才计划“包干制”项目计划。
三是增加种粮效益。组织开展粮食绿色高质高效行动,创建示范片20余万亩,推广应用全程机械化、综合种养等7种技术模式,带动全区粮食总产、效益双增加。2021年全区粮食总产量67.22万吨,较上年增加2.15万吨,节本增效近8000万元。
四是延长产业链条。组建了龙头企业、合作社、社会化服务组织、科研院所、农户等多方参与的产业化联合体1个,打造了高粱全产业链“三品一标”种植基地1万亩。2021年该基地高粱亩产增加115公斤,节本增效480万元。
五是保障生产安全。应对新冠肺炎疫情,通过进村入户、进企业,协调开展种子、肥料、农机具等区间调度,确保生产物资供应充足。组织了百余名农技人员,针对倒春寒、高温伏旱、洪水等灾害,深入一线开展指导,有效挽回损失。
黄克成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黄克成,男,汉族,现年54岁,中共党员,在职研究生,重庆市大足区农业农村委员会主任,处级。
该同志深学笃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认真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大和十九届二中、三中、四中、五中全会精神,以乡村振兴为主线,下沉基层一线,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扎实推进“五个振兴”,全力抗疫稳生产,实现了粮食种植面积、产量只增不减。全区有农业人口56.2万人,耕地面积106.8万亩,其中基本农田89.6万亩,今年预计粮食种植面积92.8万亩、产量41.82万吨,连续七年粮食产量稳中有升。耕地面积质量“双提升”。累计建成高标准农田62万亩,今年新增高效节水灌溉2万亩,累计6万亩。宅基地复垦、撂荒地复耕1.8万亩。重点推广保护性耕作技术,有机肥替代化肥2万亩,测土配方施肥覆盖率96%。建成优质粮油基地达55万亩,10万亩硒锶油菜苔纳入全市百亿级油菜基地核心区,成为疫情期间保供重要支撑和增收重要手段。科技赋粮“新产能”。国家杂交水稻工程技术研究中心重庆分中心成功落户大足,试种水稻新品种100余个,全力打造长江中上游杂交水稻研发示范高地。遴选资助农业科技示范主体1000个,新建农业科技示范基地3个,发布主推技术6项,主推技术到位率100%、覆盖率90%以上。推广“稻+”种植模式,建成“稻+虾”综合种养3万亩,“稻+冬菜”3万亩,“稻+油菜”15万亩。:组建农机合作社40个,补贴农机213.02万元,水稻耕、种、收农机化率超90%。经济发展“五连增”。2016年以来,农业增加值由44.97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60.6亿元、年均增长4.25%,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由13718元增加到19415元、年均增长9.04%,均位于重庆市前列。
程邦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程邦,男,汉族,现年51岁,群众,本科,重庆市奉节县种植业发展中心主任,科级。
程邦同志在从事粮食相关工作13年间,忠于职守,心无旁骛,一心扑在粮食事业上,兢兢业业,扎扎实实,埋头苦干,为全县粮食产业发展付出了辛勤的汗水。
他坚持新技术引进、主持试验示范项目百余项,参加市科委科研课题5项,在市级、国家级期刊上发表论文34篇,获得粮食相关专利发明5项。
近年来,他引进试验示范推广农作物品种20多个,积极探索水稻直播、油菜窝播留苗移栽,玉米肥球育苗覆膜移栽等技术,累计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面积300万亩以上,农业生产在品种和技术上有了强力支撑,使奉节县粮食生产连年增收。
为了防止耕地“非粮化”,端牢“中国饭碗”。他全面落实耕地种植用途管控、强化粮食生产基地建设、切实保护种粮积极性、大力推进农田基础设施建设、提升粮食综合生产能力和加强耕地种粮情况监管,切实防止耕地“非粮化”。截至2021年10月底,全县粮食种植面积120万亩,产量41万吨,其中水稻17万亩、玉米33万亩、薯类63万亩,粮食总产量41万吨,产值突破10亿元。
为了推广粮油种植技术,成立了农业技术服务专家团队,并率队开展农技随访,与全县158家种植大户结成一对一帮扶关系,开展各类培训100多次,在疫情期间,采取微视频、电视媒体、村村通广播等多种形式宣传,共拍摄短视频12期,电视节目5期,村村通广播5期,收到良好的社会效果。
栉风沐雨一十三载,他一路走来。在平凡的岗位上,书写出了最佳的农技人生。他以平凡的执着和敬业,诠释着对党的忠诚,以平凡的坚守和付出,不负“粮”心,粮安心安。
赵亮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赵亮,男,汉族,现年51岁,中共党员,大专,重庆市南川区种子植保站站长,科级。
30年多来,始终坚持在农业第一线,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充分发挥自己在植保植检和种子管理技术优势,为农业生产“减灾、防灾”保驾护航,为全区粮食生产实现增产增收作出贡献。“金佛山牌南川米”荣获“中国十大好吃米饭”称号。创新农业科技推广机制,三年累计实施推广农业新技术面积达到50万亩以上,增收节支在1000万元以上。实现“储粮于地、储粮于技”,参与实施了袁隆平院士主持的超级杂交稻高产攻关片建设,高产田块平均亩产达1028.3公斤,连续两年刷新了全市水稻生产新纪录。累计公开发表论文5篇、学会交流论文10多篇。先后获全国、重庆、南川区丰收奖,科技进步奖共计9项。参与修订起草地方标准市级2项、区级1项。2010年获重庆市人民政府先进个人,2012年获得农业部全国粮食生产突出贡献奖,2019年分别获得重庆市首届创新争先奖和全国农业系统先进个人。2016-2020年度事业单位考核均为优秀等次,得到单位和群众认可。
尤其在2021年,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始终把粮食安全作为头等大事,一是牵头完成全区病虫监测与防控,全年病虫发生346.43万次,防治359.06万亩次,挽回粮食损失43106吨,二牵头完成农药减量0.2%的任务,三是对水稻细菌性条斑病疫情进行阻控,四是组织、按时发放了耕地地力保护补贴5770万元,未发生违规违纪现象,实现了粮食种植面积73.43万亩,产量31.1万吨,比上年增长1.04%,为确保粮食安全作出了贡献。
陈流江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陈流江,男,汉族,现年51岁,中共党员,高中,重庆市开州区开竹粮油种植股份合作社理事长。
热爱种粮事业。在党和政府的宣传引导下,高中毕业便立志要扎根农村这片土地创造出一翻成就。2006年开始流转土地种植粮食142亩,从此,便与种粮大户结下了不解之缘。为打造“开竹大米”品牌,实现种粮效益的最大化,2009年,领办成立了重庆市开州区开竹粮油种植股份合作社。如今,合作社入社成员达623户,年粮食种植规模3000余亩。
崇尚科学种粮。始终以高素质农民的标准严格要求自己,积极参加各类培训,坚持学以致用,带领合作社牢固树立新发展理念,坚持走“规模化、规范化、标准化、品牌化”发展之路。注重农机农艺融合,积极引进推广高性能农机具,实现水稻耕、种、收、加工全程机械化;积极探索发明的“不调头作业法”可保证90%的小田块用得了大中型农机具;严格按照绿色大米生产加工技术规程标准化生产,生产的“疆群牌”群米王和竹山香米先后获评国家绿色食品标志认证、“巴味渝珍”商标、“重庆市名牌农产品”“重庆市优质扶贫农产品”等荣誉称号。2020年合作社实现年经营收入1000余万元,年纯收益达80余万元。凡是粮油种植新技术,他总是率先在全区试验示范推广。种植基地被开州区确定为农业优质高产栽培示范基地。
致富不忘众乡亲。积极发挥行业示范带动作用,投身脱贫攻坚、乡村振兴和粮食应急保供。每年带动600余户农户,其中贫困户60户实现增收。基地被开州区确定为粮食应急供应点;个人先后被开州区评为“致富之星”和“致富带头人”,多次被赵家街道评为“优秀共产党员”。
李达山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李达山,男,汉族,现年58岁,中共党员,高中,重庆市万州区甘宁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
政治立场坚定。该同志坚决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牢固树立“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坚决做到“两个维护”,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模范遵守法律法规。
深受村民爱戴。1989年,李达山当选为村主任。为了改变村里的落后面貌,他上任后的第一件事,就是发动群众修路。这期间,他带着几名村干部到处找项目引资金,相继成立了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农业公司、蚕桑合作社等农业企业,解决了全村以及周边村的50多户贫困户就业,让困难群众看到了希望。他关心村民疾苦,爱护村民生命财产,时刻为当地百姓造福。当地群众说起李达山就竖大拇指:“这个带头人好,没有私心,有奉献精神,为村民的事情肯拼命,我们只认他,我们愿意跟他干!”他诚实守信,务农爱粮,深受百姓认可、爱戴,在当地影响力大,示范带动作用强。
种粮助农脱贫。在他的带领下,村里于2009年成立了水稻农机专业合作社,相继成立了惠民机耕队,对全村无劳动力的农户,机耕、机种、机防、机收形成全程机械化服务。成立了扶贫车间,让符合条件的贫困户在扶贫车间就业务工。合作社同群众同成长致富,由2009年12月30日注册资金80万,由法人李达山组织发起,当时参加合作社组织的只有合作社所在村的几位村支两委成员6人,经过这十多年的发展,到2020年合作社成员已高达160人,固定资产300万,农机具机械130余台(其中包括大型拖拉机、耕田机、四行六行插秧机、植保服务机、收割机、烘干机等),合作社现种植粮食1500亩,年产粮食150万斤。每年能为周边6000多亩粮田进行代耕、代收和植保全程机械社会化服务。合作社在2012年被重庆市农业委员会评为“重庆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十强服务组织”,在2017年被重庆市农业委员会评为“重庆市农作物病虫害专业化统防统治二十强服务组织”。2021年初被评为“国家级示范合作社”。
绿色高效示范。一是实现全程机械化。他积极争取高标准农田建设,宜机化改造,稻鱼综合种养等项目,充分利用优越的条件,把一个个小田按照全程机械化生产要求进行了改造,说服村民实行了“田坎革命”,打破田坎界线,解放“界线”思想束缚,全村稻田基本上都进行了改造,基本具备全程机械化。二是加大新模式、新技术和新品种引进。2021年建成稻鱼综合种养示范基地500亩,稻鱼共生,优化稻田环境,实现生态平衡,零农药,零化肥,自然生长,实现“双减”和节本增效,提升大米和鱼的品质。优质专用良种覆盖率达到100%,耕种收基本实现全程机械化,粮食单产显著高于财边平均水平。口粮种植比例大,商品量占比高。全村的32户贫困户在合作社的带动下,全部脱贫致富。
体现责任担当。他历任组长、村主任、村支书、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等职务,当选万州区政协委员、万州区人大代表等荣誉,他一直务农爱粮,担当为民,他长期资助文正华、李建权、李建兵三名五保户,帮扶贫困户骆大军、何林等3户脱贫。2008年汶川地震、2020年新冠疫情,合作社向抗战在一线的万州区中医院和甘宁镇卫生院医务人员捐赠了价值5万余元的大米。
邢光伟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邢光伟,男,汉族,现年40岁,群众,初中,重庆市铜梁区文良农机服务专业合作社社员。
该同志坚决拥护党中央关于粮食安全方针政策,在生产经营中作风文明、诚实守信、务农爱粮,其经营管理的合作社,为我区第一家粮食种植面积超千亩的种粮主体。一是逐年增加粮食种植面积。该同志管理的文良农机合作社一直致力于粮食生产。2015年承包土地种植水稻420亩,2021年种粮面积达到930亩,7年来累计种植水稻面积6520亩,总产稻谷3586吨,平均亩产550公斤,比全区平均水平高4.8%,所产稻谷除去口粮后全部销售到国家粮库。二是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高。购置10台微耕机、3台大型拖拉机、4台插秧机、3台无人机、2台收割机、2台烘干机、2台田间运输机、一台运输车,修建1000平方米的机库棚、烘干房,提高水稻耕种收机械化水平,减少种粮成本。三是积极示范推广新品种、新技术。选用优质高产水稻新品种,所用品种全部达到2级米标准;示范推广水稻新型直播、机插秧技术,7年来累计应用水稻直播技术3650亩、机插秧技术面积2870亩;广泛应用配方肥、开展病虫害统防,减少了化肥、农药用量;示范稻油轮作技术,2021年发展稻油轮作500亩,提升了高复种指数,增加了生产效益。
王云松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王云松,男,汉族,现年43岁,群众,初中,重庆市彭水苗族土家族自治县桑柘镇青蒲居委4组农民。
王云松是一名地地道道的农民,初中毕业后,靠一股牛力务农维持生计,先后做过小工、运输、石材加工,本对种养技术一窍不通,但他很有经济头脑,平时从报刊、电视上了解赚钱的信息,同时也常走出去了解市场的致富之道。2015年返乡发现本地马铃薯因晚疫病减产严重,农户的出路在那?哪能种植致富呢?怎么办呢?因此,他下决心,购买农业种植技术书籍,参加各级组织的农业技术培训,积累了丰富的农业生产经验,流转本村农户土地300亩开始从事马铃薯种植,第一年,他种马铃薯便创造了可喜的效益,大大增加了他的投资信心,之后,他便逐年扩大种植面积,品种有马铃薯、玉米、红薯,从2016年的300亩到2021年粮食种植面积达610亩,收入120余万元。
他是一位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的群众,热爱祖国,关心群众,在平时的工作中,支持和配合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言行一致,技术精湛,在产业发展成功后,不忘带领群众发家致富,带动了本村及周边农户30户种植的马铃薯达1100亩,一有空闲,通过自己的成功事例劝导农户种植马铃薯、玉米、红薯,依靠科学致富。桑柘镇2021年种马铃薯面积达1.2万亩,产量36万担,产值2880万元,纯收入1100万元,解决了农村富余劳动力1426人就业。
几年来,他利用白己在实践中积累的马铃薯、红薯、玉米生产管理经验,默默无闻地为广大农民无偿服务,为提高农户的种植技术,在王云松同志的组织下,农户参加县农业农村委组织的粮食生产免费技术培训班,使每个农户都掌握了马铃薯、甜玉米、红薯等栽培技术。同时,针对各阶段马铃薯管理技术要点和难点,还邀请市级专家进行现场指导。在农闲时节,常常召集农民进行现场传授经验,进行技术培训,向他们讲解马铃薯的新品种、新技术,还把自己引进试验成功的多个品种无偿向广大种植户推广、传授。如桑柘镇太平村马铃薯种植户田井元,由于管理落后,马铃薯生长很不理想,他亲临到该农户田地现场观看、查找原因,帮助解决用肥上的问题。又如桑柘镇王义怀农户在种植马铃薯的生产过程中,缺乏对晚疫病的危害性认识和防治知识,当马铃薯发生晚疫病时,不重视,防治不及时,造成薯苗过早枯萎,减产减收入,甚至亏本。为此,他专门加强了对农户的技术指导和培训,使农户普遍掌握了马铃薯晚疫病的防治技术和措施,及时做好相关的防治工作,使到马铃薯的生产获得丰收。提起王云松同志,农户们无不拍手称赞。
他一直致力于新品种示范和农机推广示范工作,先后引进了青薯9号、冀张12、中薯3号、希生3号、希生6号、渝薯17等多个优良品种试验示范,目前在当地表现较好青薯9号、冀张12、渝薯17得到推广。同时投入17万元购进拖拉机2台、覆膜机1台、起垄机1台、旋耕机2台,有效的降低投入成本每亩350元。
王云松同志在发展产业的同时,不忘记回报社会,2020年新冠疫情期间向红十字会捐赠3万元红薯方便粉500件。下步他将“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负重前行,为彭水粮食生产奉献应尽之力。
罗雅琴同志先进事迹材料
罗雅琴,女,汉族,现年50岁,群众,大专,重庆市綦江区盈益农业有限责任公司董事长。
2015年底,成立重庆市盈益农业有限责任公司,任董事长。该同志政治立场坚定,坚决拥护党的领导,认真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积极贯彻落实国家粮食安全政策精神。带头遵纪守法,诚实守信。主动参与生产保供,抗击新冠疫情。6年来,按照机械化、全程化、规范化、互利化的原则带领当地群众抓好粮食生产,流转盘活撂荒地2000余亩种植优质稻,口粮占比100%,优质专用良种覆盖率达到100%,水稻全程机械化率达到90%以上,高出全区水平近30%,单季水稻亩产达1200斤,高出全区水平200斤,年产稻谷240万斤,年种粮收入400万元。探索出一条丘陵山地粮食生产发展新路。其公司先后荣获“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等区级及以上荣誉称号16项,生产的“横山贡米”获评“重庆市十大好米”,其事迹多次被重庆市主流媒体报道,是远近闻名的“种粮拓荒牛”。该同志采取土地托管、流转等方式,连片开垦农户撂荒地用于粮食生产。大力实施生产机械化,投入 500余万元购置拖拉机、插秧机等农业机械设备310台。大力推行农业生产全程社会化服务,探索建立了公司+农户、公司+生产小组、公司+基地+农户三种合作模式,为农户提供水稻生产全程托管服务。大力抓好运营规范化,修建2000余㎡的办公基地,设技术部等六个部门,建里粮食生产基地5个,完善农机安全、学习培训等制度,有效促进公司规范化运转。大力促进效益互利化,为农户开垦及全程托管撂荒地种植水稻,开垦第一年,实现亩产700余斤,为农户带来400元/亩/年的粮食生产收益。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200名大中专毕业生、下岗职工等提供了就业岗位,并带动全区2000余户村民脱贫,积极参与慈善捐赠活动,先后向山区学校、留守儿童等捐款6万元。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