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要闻信息

双向发力扎实推动双城经济圈建设

--

日期:2020-05-22

  核心提示

  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着眼全局和长远发展作出的战略部署,是新的重大历史机遇,必将对川渝两地发展产生深远影响。双城经济圈应该如何建?这也成为今年全国两会川渝两地代表委员们热议的话题。5月21日,参加重庆代表团“云”记者会的5位全国人大代表纷纷建言献策。这一话题也引起来自四川的全国人大代表和住川全国政协委员的热议。

  全国人大代表、渝中区委书记黄玉林

  建设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渝中打造50栋亿元税收楼宇

  “我们将以二次创业的奋斗姿态,推动渝中全域整体打造重庆服务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黄玉林表示,渝中区是重庆的母城,将抢抓双城经济圈发展机遇,打造“近者悦、远者来”美好城市的展示窗口。

  黄玉林说,为实现目标,渝中区将精心打造两江四岸核心区渝中片区,推动解放碑—朝天门一体化发展,加快解放碑国家级步行街改造提升,擦亮“重庆之窗”、扮靓“城市名片”;

  将推进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全面投入内陆国际金融中心建设,发挥解放碑、时代天街两大“百亿级”商圈的“极核”带动作用,加快构建区块链应用生态圈,高标准打造环重医创新生态圈;

  将高水平建设“人文渝中”,用好历史人文资源,精心打造十八梯、山城巷等传统风貌区和山城老街区老社区,主动对接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联动打造成渝精品旅游线路和文化旅游品牌;

  将深化对外开放与交流合作,创新推进重庆自贸区、中新示范项目、中央商务区渝中板块建设,加强与成都锦江区等地的深度合作;

  将坚持全域一体化推进深耕精耕,精细精致做好城市规划建设管理,建设产业集聚区10个,改造提升老旧楼宇100栋,打造亿元税收楼宇50栋,不断提升渝中经济品质、人文品质、生态品质、生活品质。

  本报记者 张珺

  全国人大代表、九龙坡区委书记周勇

  把牢“五个一”战略重点,九龙坡将塑造美术半岛

  周勇表示,九龙坡区作为重庆主城都市区的中心城区,将抓住双城经济圈建设机遇,着力抓好四方面工作,以新担当展现新作为。

  一是强化机遇意识,在唱好“双城记”中当好排头兵,在建好“经济圈”中勇打头阵、勇担使命。

  二是倍增机遇动力,紧扣“两中心两地”目标,努力把九龙坡建设成为成渝地区“双城”“双核”重要的现代产业高地、科技创新高地、改革开放高地和宜居宜业宜游品质之城。

  三是用好机遇效应,把牢“五个一”战略重点。在西彭工业园区全力推动轻量化材料和智能化制造集群发展,力争到2025年新增工业产值1500亿元,“再造一个九龙工业”;高标准建造10平方公里、辐射100万人口、直接服务重庆高新区和支撑科学城产城融合的陶家城市组团,“建造一座现代新城”;全面提升百年工业城品质品位,“锻造一个智慧商圈”;高品质打造长江文化艺术湾区九龙美术半岛,“塑造一个美术半岛”;立体建设中梁山花博园、重庆中温泉、中梁山地心九龙等景点,“打造一大生态景区”。

  四是抢占机遇先机,推动工作全面落地落实。抓项目、优服务、重落实,在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中勇打头阵、走在前列。

  本报记者 陈国栋

  全国人大代表、大足区委书记于会文

  大足要擦亮六个特色品牌,打造六个区域中心

  “不打口水仗,不搬牙巴劲,真正在竞争中合作,在合作中共赢。”于会文表示,双城经济圈建设,为大足加快补齐基础设施短板、加快特色产业发展等提供了重要的发展契机,大足要发挥好区位优势、产业优势,争做双城经济圈建设协同发展示范区。

  具体地说,就是要擦亮六个特色品牌,打造六个区域中心——

  擦亮大足石刻品牌,打造区域文化旅游休闲中心,联动长江三峡、武隆、都江堰等地塑造核心品牌,努力引领和推动巴蜀文化旅游走廊建设;

  擦亮工业优势品牌,打造区域特色产业中心,围绕五金、汽摩、静脉、智能、文创,打造5个百亿级特色产业集群;

  擦亮“大足硒锶”品牌,打造区域特色农产品供应中心,与简阳、资阳、潼南等联合打造100万亩柠檬产业示范带、200万只黑山羊产业联合体;

  擦亮生态环境品牌,打造区域高品质生活中心,把大足石刻中蕴含的“慈、善、孝、义、廉”等优秀传统文化植入城市建设中;

  擦亮区位优势品牌,打造区域交通枢纽中心,建设对外“快速网”,加密对内“串联网”,积极打造区域物流枢纽;

  擦亮职业教育和医疗卫生品牌,打造区域职业教育和医疗康养中心,与永川、内江等地联合推动职业教育创新发展,加强与重医大、华西医院合作,高水平建设环龙水湖康养小镇。

  本报记者 张珺

  全国人大代表、荣昌区委书记曹清尧

  荣昌要打造成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

  “荣昌地处成渝两地连接主轴黄金联结点,是川渝合作的桥头堡,将之打造为双城经济圈重要增长极,是我们的时代责任和战略选择。”曹清尧表示,荣昌将努力打造成为成渝之间以工业为主导的经济高地、国家畜牧科技城、国际物流“金三角”和一座宜居宜业美丽的现代新型城市。

  “要实现这些目标,需扎实补短板、做强项、提品质,全面提升自身实力。”曹清尧说,荣昌将补足基础设施短板、做优产业发展强项、提升城市建设品质,推动农牧业标准化、智能化发展;将投资52亿元,建设我市第一个国家实验室——国家生猪产业技术创新中心,以推动生猪科研成果转化为企业现实生产力;将以货运机场为开放平台,启动50平方公里航空物流经济区规划编制,与比利时列日机场合作共建“空中一带一路”。力争到2022年,荣昌农牧产业实现产值100亿元、农牧高新企业达到40家;荣昌高新区建成区突破25平方公里,工业总产值达到1200亿元。

  此外,荣昌还将积极利用区位优势加强区域合作,与四川泸州、内江共建成渝一体化发展示范区,与永川和四川泸州、内江建设“荣永泸内”国家高新区产业联盟,与四川泸州、内江、自贡共建农牧业协同发展示范区,推动基础设施互联互通,产业发展链条互补,社会事业共建共享、产业协作抱团发展。

  本报记者 颜若雯

  全国人大代表,重庆市交通局党委书记、局长许仁安

  交通先行,构建“1小时通达”格局

  许仁安表示,唱好“双城记”、建好“经济圈”,推动区域互联互通是首要任务,交通应当先行,做好支撑。

  许仁安说,重庆和四川交通部门将携手大力实施交通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和高铁建设五年行动方案,畅通多向出渝出川大通道,提升交通互联互通水平。到2025年,将构建成渝双核超大城市之间1小时通达、成渝双核至周边主要城市1小时通达、成渝地区相邻城市1小时通达等通勤格局,实现基础设施网络一体化、运输服务体系一体化和交通治理体系一体化。

  他表示,将聚焦深化对接合作,精准谋划一批重大项目、重大政策和重大举措;聚焦提速铁路建设,着力打造国家综合性铁路枢纽,推进干线铁路、城际铁路、市域铁路和城市轨道“四网融合”发展;聚焦完善公路网络,着力打造国家公路运输枢纽;聚焦做强东向通道,着力打造长江上游航运中心,推动两地港口联动发展等;聚焦机场体系建设,着力打造国际航空枢纽,年内开工建设江北机场T3B航站楼和第四跑道主体工程等;聚焦高效优质服务,发挥长江黄金水道、中欧班列、西部陆海新通道和“渝满俄”班列作用,推行重庆—成都公共交通一卡通,推进高铁月票制等,不断提升交通品质,助推建设高品质生活宜居地。

  本报记者 陈国栋

  本组图片由记者巨建兵摄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