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俗是经历史长期积淀形成的风尚、习俗。一种特定的风俗往往映射出当地的风土人情、社会关系及经济特点。因此,成风化俗并非一时之功。当前我们推进婚俗改革亦是如此,特定的婚俗有其扎根的深厚土壤,不是换一换装就能拔除其根那样简单。可喜的是,在自上而下地大力推动婚俗新风尚的同时,乡村的年轻人也开始重新审视婚礼的仪式感,用自己的价值判断和个性化审美为乡村婚礼带来一股新风,这股源自年轻人自发的动力对于革旧弊、易风俗无疑具有更长远的意义。
“三无婚礼”“五无婚礼”“返乡婚礼”在乡村青年群体中的流行,看似是年轻人对婚礼的“整顿”,实则是他们摒弃“形式主义”,推崇“实用主义”的价值观转变。形式多样的新式婚礼,如庭院婚礼、集体婚礼、巴士婚礼等不断涌现,以“小而美”取代大操大办,既减轻了新人及其家庭的经济压力和时间成本,也契合了婚事新办简办的风尚。这些无一不昭示着,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现代文明的生活理念和生活方式正在通过各种渠道影响着乡村新一代的年轻人,他们不再拘泥于传统的形式,不仅自觉摒弃了一些陈规陋习,还将新的文明观念和风气带回家乡,为农村的传统习俗注入新鲜生命力。
再来看乡村这片魅力沃土,茅檐不再低小,溪上更多青草,和谐美丽、生态宜居处处展现。这也为年轻人爱上返乡婚礼提供了丰厚的土壤。乡村经济社会的转型发展、政府的正向引导以及年轻人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多方面的合力正在共同助推农村婚俗新风尚的形成。
当然也应看到,在推进乡村婚俗改革的过程中,有些地方行政力量干预及介入方式较为生硬,存在一些形式主义,不仅不利于改变旧俗,反而会加重群众的逆反心理,结果适得其反。婚俗关系着每个家庭的切身幸福,我们要给乡村一些耐心,让文明婚俗和风细雨浸润乡间,让年轻人积极接受、婚礼的当事人乐于接受、双方家庭和睦接受。
当我们将目光投向乡村,不难发现传统与创新、乡土与现代并非相互对立。传统的也可以很时尚,乡土的也蕴含着符合现代审美的多种元素。因此,尽管存在地域风俗差别,上一代人的观念与年轻人也不尽相同,但当彼此尝试去理解、包容,现代生活方式与传统风俗之间的“不合”其实也可以巧妙地“融合”。当代的乡村青年正带着包容、尊重与传承,成为农村婚俗新风尚的实践者。我们要总结、鼓励并积极推广这些新模式,让新风俗的种子种在更多人心里。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