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信息

向大地求学问——首期“乡村访问学者工作坊”在重庆北碚举办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11-15
字体:

10月16日至31日,首期“乡村访问学者工作坊”在重庆市北碚区成功举办。此次活动标志着“乡村访问学者计划”在实践型研究探索上取得了重要突破,推动多学科学者深入乡村、服务乡村,促进“学者与乡村的双向奔赴”。北碚在历史上曾因卢作孚先生卓越的乡村建设成就和汇聚了众多乡建名家,被誉为“乡建明珠”。首期“乡村访问学者工作坊”在此举办,既表达了对乡建先贤的敬意,也彰显了继往开来、砥砺前行的愿景。

本次活动由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主办,以“卢作孚与北碚乡建”为主题,特邀2024年度乡村访问学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贺照田研究员和山西大学常利兵教授,带领研究院团队,通过田野考察、文献研读、讲座沙龙、专题讨论和影像分析等多种形式,在梳理既有研究的基础上,尝试重新打开卢作孚与北碚乡建历史经验的多元面向,使之既能回嵌于区域社会的复杂性与特殊性,也能充分地面向未来。在启动会上,工作坊提出共建“开放式田野”的倡议,旨在促进乡村振兴领域多机构、多学科学者之间的交流互动与协同创新,以实践和行动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这一倡议得到与会者的积极响应和支持。

工作坊虽聚焦于历史研究,但不局限于历史文献,而是要走到历史现场与田野中去。活动首日,大家便冒雨踏上深入“历史现场”的田野调研之旅。在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副院长潘家恩教授的带领下,大家参观了峡防局旧址、中国西部科学院等近代嘉陵江三峡乡村建设旧址。此后,又实地探访了缙云山、温泉寺、合川卢作孚旧居、天府煤矿和北川铁路旧址、北碚老城等多处重要遗址。调研过程中,邀请了多位具有深厚积累的本地文史研究者同行,为大家讲解并展开讨论。通过实地考察和现场分析,逐步还原乡建北碚的历史场景与社会环境,为理解历史、补全视野、深入研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在工作坊中,文献研读与学术讨论同步进行,历史研究与现实观照相互呼应。大家首先以卢作孚与北碚相关纪录片为初步线索,结合《卢作孚年谱长编》《卢作孚全集》等文献,对卢作孚先生的思想与实践脉络进行了系统梳理。在梳理过程中,大家对不同叙述文本进行了比较分析与跨学科讨论,并逐步进入《北碚月刊》《嘉陵江日报》等历史文本的深度阅读。在此基础上,大家围绕历史事实展开讨论,努力跳出历史人物的“聚光灯”,将其活动的巴渝区域社会纳入讨论范畴,使历史细节更加丰满。

随着对历史现场与文献研读的逐步深入,工作坊的最后两天进入专题研讨环节。青年教师们分享了自己正在进行的研究和困惑,围绕北碚“匪患治理”“场镇建设”“人的训练”等主题展开热烈讨论。贺照田研究员和常利兵教授给予了细致而深刻的点评指导,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和思路。整个工作坊过程中,大家通过分享各自的研究心得和见解,加深了对卢作孚与北碚乡村建设的理解,并就历史经验的现实启示提出了创新性观点。

在工作坊总结会上,常利兵教授受邀成为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特邀研究员,北碚文史研究者李丹、刘卫国受邀成为“乡建历史研究顾问”。研究院执行院长肖亚成教授为他们颁发了证书并作总结发言。他指出,“乡村访问学者”工作坊是一种富有创新性的科研组织模式,对于推动交叉学科研究具有积极作用。同时,他也勉励青年学者要珍惜机会、深入乡村开展扎实的研究,为乡村振兴贡献智慧和力量。随后,与会者就本次工作坊的讨论成果进行了回顾,并对未来卢作孚与北碚乡建的研究拓展和乡村访问学者的开展模式进行了展望。

西南大学乡村振兴战略研究院首期“乡村访问学者工作坊”的成功举办,为卢作孚与乡村建设的跨学科研究注入新的活力,同时探索专家学者和乡村振兴一线实践者的互动交流机制,为推动中国自主知识体系的构建做出有益尝试。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