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信息

1.4万亿斤:粮食保供的崭新台阶与奋进起点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01-06
字体:

国家统计局于2024年12月13日公布,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14130亿斤,比上年增加221.8亿斤,增长1.6%,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是在这个重大利好消息的氛围中召开的,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也是这次重要会议的重要议题。会议传达了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三农”工作作出的重要指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2024年,我国粮食生产迈上新台阶,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村社会和谐稳定,为推动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提供了基础支撑。2025年,要严守耕地红线,高质量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强化农业科技和装备支撑,确保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之前召开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对2025年农业农村工作作出部署,要求“严守耕地红线,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抓好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提高农业综合效益和竞争力。保护种粮农民和粮食主产区积极性,健全粮食价格形成机制”。学习领会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和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精神,就要科学判断粮食安全形势,时刻明确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产保供任务,持续扛牢粮食安全责任。

粮食产量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意义重大。党的十八大以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增长,自2015年起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2024年全国粮食总产量达到14130亿斤,首次迈上1.4万亿斤新台阶。这些年,局部地区发生了较严重的自然灾害,但全国上下共同努力,粮食产量一步一个新台阶,粮食安全作为国家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压舱石的作用更加稳固。党的坚强领导、农民艰苦奋斗、干部尽心尽力是粮食产量登上新台阶的基本因素。一是政策持续发力。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粮食生产工作,出台了一系列强农惠农富农政策,继续提高小麦、早籼稻最低收购价,稳定耕地地力保护补贴、玉米大豆生产者补贴、稻谷补贴等政策,扩大完全成本保险、种植收入保险政策实施范围,完善农资保供稳价应对机制,健全种粮农民收益保障机制,多措并举提高农民种粮积极性,稳定粮食播种面积。2024年,全国粮食播种面积达到17.9亿亩,比上年增长0.3%,连续五年保持增长,说明政策引导下农民种粮积极性得到极大提升。二是科技支撑有力。2024年全国粮食亩产达到394.7公斤,比上年增长1.3%,单产提升对粮食增产贡献率超过80%。这些年党中央大力加强对农业科技工作的领导,调整农业科研管理体制、增加农业创新工程投入、设立国家农业实验室、投资建设国家种质资源库,深入实施“藏粮于地、藏粮于技”战略,大力推进粮油等主要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有效提升了粮食单产水平。三是责任落实到位。2024年全国31个省(区、市)当中26个增产,特别是粮食主产区增产作用明显,充分体现了“饭碗一起端、责任一起扛”的要求。粮食安全党政同责全面实施,各地持续加大对粮食生产的支持力度,持续推进高标准农田建设,多措并举取得了扎实成效。

我国粮食紧平衡的格局没有改变。我国粮食总产量突破1.4万亿斤,人均粮食占有量达到500公斤,超出人均400公斤的国际粮食安全警戒线。2023年末全国人口14.1亿人,比上年末减少208万人,但人均粮食需求量606.3公斤,比上年增加18.3公斤,增长3.11%,人均粮食需求量增幅远高于人口减幅。2023年我国进口粮食1.62亿吨,同比增长11.7%。根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产业经济研究室估算,我国全年粮食消费总量在1.66万亿斤左右,总产量与总需求还有2000多亿斤的缺口需要进口弥补。据《中国农业展望报告(2024—2033)》预测,预计到2033年粮食消费量年均增长0.3%。同时需要看到,粮食生产资源环境约束不断加大,生产成本持续攀升,极端气候和生物灾害风险加剧,在确保绿色发展和资源永续利用的同时,稳定发展粮食生产压力不断加大,粮食供求紧平衡态势将长期存在,加之全球粮食产业链供应链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强,保障粮食供给安全的形势依然复杂严峻。因此,面对复杂的国际形势、国内持续增长的粮食需求,确保国家粮食安全这根弦一刻也不能放松。

确保粮食稳产保供需要高点强攻。我国粮食总产量于2007年实现10083亿斤,首次登上万亿斤台阶,2010年达到11182亿斤用了3年,2012年达到12245亿斤用了2年,2015年达到13212亿斤用了3年,2024年实现14130亿斤用了9年。粮食稳产保供的难度越来越大,需要高点强攻。习近平总书记对2025年“三农”工作强调指出,“各级党委和政府要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夯实五级书记抓乡村振兴政治责任,充分调动广大党员干部和农民群众积极性,真抓实干、久久为功,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步伐,推动农业基础更加稳固、农村地区更加繁荣、农民生活更加红火,朝着建设农业强国目标扎实迈进”。这次中央农村工作会议部署了六条措施稳产保供,实施高点强攻。一要坚决扛牢保障国家粮食安全重任,持续增强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供给保障能力,稳定粮食播种面积,深入推进粮油作物大面积单产提升行动,加强农业防灾减灾能力建设,确保粮食稳产丰产。二要强化耕地保护和质量提升,严格耕地占补平衡管理,建立耕地种植用途监测体系,抓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质量和资金安全监管。三要推进农业科技力量协同攻关,加快科技成果大面积推广应用,因地制宜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四要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启动实施中央统筹下的粮食产销区省际横向利益补偿。五要完善农产品贸易与生产协调机制,推动粮食等重要农产品价格保持在合理水平。六要构建多元化食物供给体系,扶持畜牧业稳定发展,健全粮食和食物节约长效机制。

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再出发。党的二十大报告要求,“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农民种粮积极性是粮食安全根基的根基,必须准确把握调动种粮积极性在“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的根本地位。第一,比较效益是种粮积极性的源动力。需要通过有效的价格、补贴等协同手段,使种粮与种植经济作物、外出务工收入均等化,让农民种粮不吃亏、有钱挣、尽可能多得利。第二,价格预期是种粮积极性的牵引力。种粮抓粮经济效益不高,制约了其在初次分配中的地位。稳定粮食价格预期是现阶段保障粮食生产的关键,从市场赚钱应该是种粮的第一预期。第三,进口挤压是种粮积极性的风险源。每年进口上亿吨大豆,买得顺手、吃得顺嘴,抢占了农民分享经济发展成果的机会,侵蚀了支粮惠粮政策效果。需要科学平衡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优势与风险。第四,科技金融营销是种粮积极性的千斤顶。把科技支撑作为保障粮食生产的重要驱动因素,高度重视创新现代金融产品服务粮食生产,做好粮食营销大文章。第五,保护政策是种粮积极性的安全网。2024年中央农村工作会议特别提出“健全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意义十分重大。加强对农业支持与保护是工业化国家的普遍做法,越是经济发达国家,对农业的支持保护力度越大。

(作者系全国政协委员、中国农业科学院原党组书记)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