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2月7日部署春耕春管后,2月8日,农业农村部部长韩俊主持召开部常务会议,研究部署长江十年禁渔、完善农业农村系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等工作。
人勤春早。粮油生产、长江禁渔、农业执法,开年几件事,都是“三农”工作的重点任务,又关系着经济社会全局的发展。蛇年工作日一开启,农业农村部就聚焦这些重点密集部署,体现了一以贯之的务实作风。长虹卧波注意到,这当中有几个重点。
一是长江十年禁渔。
习近平总书记对长江禁渔高度重视,强调这是“为全局计、为子孙谋的重要决策。”“主要还是为了恢复长江的生态。10年后我们再看效果。”
自2021年1月1日正式实施以来,长江禁渔已有四年多时间,即将到达中期,来到了一个关键节点。农业农村部此时开会部署这项工作,十分重要。
首先是要明确干什么,那就是围绕长江禁渔,再次统一认识、凝聚合力。
长江禁渔四年多以来,取得了很多喜人成效。比如,“长江三鲜”之一的长江刀鱼,年产量在这几年内迅速恢复,已经由不足历史最好水平的5%恢复到了80%以上。
但鱼多了,水清了,一些声音也出现了。有人说,这样下去会不会“鱼满为患”,要不要捕捞一些?还有人说,监管上是不是可以放松一点了?
这种乐观未免为时过早。一方面,长江禁渔之所以定为十年,与其生物特性有关。长江里最常见的青、草、鲢、鳙,通常需要4年才能繁殖下一代,只有经过2-3个世代的繁衍,种群数量恢复才算稳定,十年禁渔期刚好。而刀鱼这几年恢复快,很大原因是其成熟期短,只要一两年就能繁殖下一代,某种程度是个特例。另一方面,禁渔主要还是为了恢复长江的生态,而生态修复是一个系统性的过程,需要足够长的时间。就像人生病了不能只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一样,把长江的“病”治好,也不能只看鱼多鱼少,还要统筹开展系统性长效性保护。
为此,2月8日的农业农村部常务会指出,“要坚定推进长江十年禁渔,巩固好已经取得的成果”。人到半山路更陡,越是到了中期,护渔的劲头越是不可松,工作的力度越是不能弱。
其次还要明确怎么干。这次会议从当前工作和长远布局,都提出了极具现实性和针对性的要求。
——抓好当前工作,要压实责任、瞄准问题。
“要压紧压实地方责任”。长江禁渔覆盖面大、流域广阔,包括长江干流、长江口、大型通江湖泊、重要支流等“一江一口两湖七河”,涉及全国15个省、直辖市。这样大的范围,既要压实属地责任,还需要各地合力,筑牢禁捕防线,推动形成水上联打、陆上共管、市场协查的联动执法格局。
还要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当前存在的问题,用好暗查暗访、通报约谈、挂牌督办、提级督办等手段”。持续健全正向激励和反向问责机制。
——着眼长远布局,会议提出“要举一反三健全长效机制”。
具体抓手就是“组织开展禁渔中期效果评估”,评估的时间紧任务重,相信农业农村部很快会有更为细化的部署安排。整体看,开展这场评估的目标,不仅要“科学评价实施成效”,还要“针对禁渔执法监管、退捕渔民安置保障等共性问题,指导相关地方健全制度、堵塞漏洞”,从而“长效巩固禁渔成果”。
二是完善农业农村系统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
近年来,“小过重罚”“类案不同罚”等屡受关注,凸显出行政执法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也对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提出了更高要求。
法理不外乎人情。行政裁量权是在法定范围内,行政执法机关可以结合本地区本部门的行政管理实际,按照不同事实和情节,作出不予处罚、免予处罚、从轻处罚,或者从重处罚等“裁量”。
而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则是对“裁量”的具体标准和尺度作出明确,以便于提高执法水平和精准度,更好地保障群众利益、激发市场活力。
为此,会议从制度和队伍两方面提出要求。
制度建设上,要“抓实抓细行政裁量权基准制度落实”。既要与时俱进,结合执法实践中的新情况新问题,“及时修订完善执法事项指导目录、处罚裁量权办法、行政检查制度等”;又要加强指导,“指导各地细化完善行政裁量权基准”。
队伍建设上,则要“持续加强农业综合行政执法队伍建设”“加大培训力度,强化以案释法”,进而提高基层执法人员准确适用法律的能力。
为避免“小过重罚”等问题出现,要“精准落实‘五不罚’要求”。具体来说,就是违法轻微的不罚、无主观过错的不罚、初次违法的可以不罚、超过追责期限的不罚、无责任能力的不罚,其依据的是2021年修订实施的行政处罚法。而之所以要落实好“五不罚”,是为了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实现政治效果、法律效果、社会效果统一”,不仅实现个案公平正义,还能够通过典型案例,增强群众对法律公正权威的认同。
此外,会议还审议并原则通过了《种畜禽生产经营许可管理办法》,进一步规范种畜禽生产经营秩序,营造畜禽种业高质量发展的良好环境。
一年之计在于春。眼下是农业生产一年繁忙的开端,也是实现全年目标任务的开局,目标已明确,路线已清晰,接下来就要脚踏实地加油干,以迎接丰收的硕果。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