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要闻信息

贡献三大本土化成果 让新手养殖户快速上手 我市推出《中国西南山地畜牧业实用技术大全》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5-11-21
字体:

针对西南地区高温高湿环境,将传统的平顶棚改为斜顶棚并加装隔热层;棚内温度达到28℃时,及时通过风扇、水帘等通风、降温……11月20日,在我市荣昌区举行的第十一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开幕式上,由我市畜牧专家牵头编撰的《中国西南山地畜牧业实用技术大全》系列丛书,把高深的理论转化为操作性强的实用养殖技术和窍门,让养殖新手也能快速“上手”。

以我市为代表的西南地区,在山地养殖、生态循环、品种开发等方面无法照搬其他区域的现成技术。为此,我市畜牧总站作为牵头单位,针对西南地区“山地地形养殖布局”“高湿气候疫病防控”“地方品种改良与保护”等多个痛点,结合山地丘陵的地理地貌、高温高湿的养殖环境、生态保护等发展瓶颈,通过分析大量案例、提炼实用技术、创新养殖模式,提出了生猪、山羊、家禽等畜种的适度规模标准化养殖技术、全产业链现代养殖技术、种养循环发展模式,编撰形成《中国西南山地畜牧业实用技术大全》。

据了解,该丛书贡献了三大本土化成果:一是在以山地养殖为特点的养殖技术方面,推出由我市畜牧专家经过多年实践总结的“土办法+新技术”的成果;二是在山地养殖的设施适配方案方面,针对西南地区“坡地多、降水足”的特点,推出了集约化、高效化养兔和养禽模式,以及山地牧场圈舍设计等实操内容;三是在产业链协同发展方面,推出“养殖+粪污还田+果蔬种植”的循环模式、屠宰加工环节的品质把控等大量技巧。

“这些内容拿来就能用,比如通过书中的种猪高效繁育技术,能有效提高生猪配种率;山地棚舍搭建技术能减少雨季病害发生率,直接提升养殖效益。”市畜牧总站有关负责人介绍。

今后,书中一批适配西南地区的技术规范,有望被纳入全国畜牧标准化示范场创建的参考指标;书中的品种选育、疫病防控等内容将与基层技术推广体系结合,培训一批“懂技术、会指导”的基层畜牧技术员,让成果直达养殖一线;书中的绿色养殖、粪污资源化利用等经验将与全国畜牧产业绿色发展行动结合,推广“生态养殖+循环利用”的西南模式,让丛书成为西南地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工具书”和“致富书”,助力本区域畜牧产业实现高质量发展。(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记者 罗芸 栗园园)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