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是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党中央决策部署,立足重庆耕地资源禀赋条件、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稳定安全供给的重要举措,明确了新时代新征程新重庆高标准农田建设的主攻方向。我们要深刻领会其精神实质,准确把握其内涵要义和建设重点,为夯实现代农业发展基础、加快建设农业强国贡献重庆力量。
充分认识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的重要意义。高标准农田是立足于国家藏粮于地战略,确保粮食安全的压舱石。首先,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是提高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筑牢粮食安全底线的有效途径。我市耕地资源禀赋较差,“巴掌田”“鸡窝地”占比高,农田有效灌溉面积仅1/3,已建成的约1000万亩高标准农田不能满足现代农业发展要求。要实现“一方水土养得起一方人”,在“巴掌田”里端稳饭碗,必须把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放在优先位置,综合改造提升农田基础设施,全方位夯实粮食安全根基,为端牢“中国饭碗”作出重庆贡献。其次,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是稳定耕地数量,提升耕地质量,严守耕地保护红线的关键之招。要切实扭转全市耕地数量减少、质量不高的被动局面,必须把加快耕地数量质量双提升作为重要任务,统筹农田基础设施建设与耕地质量建设,同步推动撂荒耕地治理、新增耕地挖潜,有效控制“非粮化”,为保障粮食和重要农产品生产夯实资源基础。再次,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是加快农业农村经营机制探索创新,促进农村农民共同富裕的基础支撑。通过“四改一化、三到位”,集成“田园美+产业美+村庄美+生态美”,实现丘陵山区农业生产边际条件根本性转变,推动农业规模化生产,带动产业链、利益链和改革链发展,推进整个农业生产关系的变革,推动农业全面升级,实现农村农民共同富裕。
准确把握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的目标和关键。目标明确,才能定位好前进的方向。一是明确任务目标。到2027年,改造提升达到“宜机宜耕、能排能灌、高产稳产、旱涝保收”标准的农田1000万亩,粮食综合生产能力提高10%以上,耕地质量等级达到4.5等以上,建成区农田宜机化率达到100%,旱地收益逐步达到3000元/亩以上、水田收益逐步达到5000元/亩以上。2023年统筹实施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200万亩。二是抓好关键环节。切实抓好“投、建、用、管、还”五个关键环节。“投”,就是统筹中央农田建设补助资金、市级专项债、金融资本、社会资本等用于项目建设投入;“建”,就是按照“以用定建、缺啥补啥”原则实施“改大、改水、改路、改土、全程机械化”主要工程;“用”,就是以土地经营权流转为基础,以规模利用为手段,以农田综合种养为目标,实现增收稳粮;“管”,就是建设和运营全链条管理;“还”,就是利用市区(县)奖补资金、新增耕地收益、土地流转溢价、项目经营收益等归还专项债利息。
加快实施千万亩高标准农田改造提升行动的重点举措。一是实施高标准农田“四改一化”工程。改大上,灵活运用拆田坎、小改大、零改整等措施,实现耕地集中连片。改水上,打好到田间地头的沟渠建设与大中型灌区和农村水网建设“组合拳”,防止水土流失,实现能排能灌。改路上,搭好进出接口,做到相邻田块之间、田块与道路之间衔接顺畅、互联互通。改土上,结合建设前土壤检测结果,布局耕地质量提升工程,改良土壤,提高耕地质量,实现瘦土变肥土。全程机械化上,推动“地机相适”“机艺协同”。二是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与节水改造工程。制定完善灌区建设规划,有序实施中型灌区续建配套。加强农业节水改造,健全完善灌区量水测水设施,提升渠首工程引水能力、渠系结构安全和输水能力,推行喷灌、微灌、低压管道输水灌溉和水肥一体化等技术,增强农业生产能力。三是实施土壤质量保护和提升工程。加强农产品产地土壤环境质量监测,开展耕地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排查。持续深化化肥农药减量增效,加快推进秸秆综合利用规模化、产业化发展。四是实施耕地保护补充和质量提升工程。建立健全耕地保护“人防+技防”动态监测预警机制,加强耕地动态监测监管。积极增加高标准农田项目的地力提升投入,开展耕地质量全要素综合提升。
(作者系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农田建设处处长)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