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三年累计查办涉渔行政案件4500余件 江河水面基本实现“四清四无”
“今年是长江十年禁渔的第三年,也是‘三年强基础’的收官之年。”7月3日,重庆市长江十年禁渔“三年强基础”新闻发布会上,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副主任莫杰介绍,“目前,重庆退捕渔民总体安定有序,非法捕捞得到有效遏制,江河水面基本实现‘四清四无’(清船、清网、清江、清湖;无捕捞渔船、无捕捞渔网、无捕捞渔民、无捕捞生产),水生生物多样性初步呈现恢复向好趋势。”
长江拥有独特的生态系统,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宝库。重庆地处长江上游和三峡库区腹地,是长江上游生态屏障的最后一道关口,实施好长江十年禁渔,对推动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保障国家生态安全意义重大。重庆于2019年启动退捕工作,2021年1月1日起,在长江流域重点水域全面实行十年禁渔,三年来取得阶段性成效。
渔民从“退得出”到“稳得住”
据介绍,重庆以广大渔民“愿意上岸、上得了岸”为出发点,加强宣传引导,加大财政投入,逐船逐户逐人兑现补贴,让渔民真心拥护、自觉支持退捕。2020年11月,国家核定的5342艘渔船、10489名渔民全部上岸,提前完成三年退捕任务。
同时,人力社保、民政等部门组织开展宣传入心、就业舒心、培训贴心、社保安心、兜底暖心“五心行动”,通过实施精准就业帮扶一批、针对性培训一批、动员提档参保一批、兜底政策救助一批“四个一批”,确保上岸渔民有出路、生计有保障。
截至目前,有就业意愿的7429人全部就业,符合参保条件的10414人全部参加养老保险,349名退捕渔民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江河水面从“禁得了”到“管得住”
重庆公安、农业农村、市场监管等部门联勤联动,紧盯捕捞、运输、加工、销售各环节,全链条打击;常态化开展清船、清网、清违规垂钓、清涉渔市场“四清”整治,全方位巡查;实施“亮江工程”,布设沿江渔政AI高清预警点位937个,全天候监控。
三年来,重庆累计查办涉渔行政案件4500余件,侦破刑事案件1700余起,取缔禁捕水域“三无”船舶2955艘,清理残留网具5633张,劝导制止违规垂钓25万余人次,整改市场涉渔突出问题7300余个。
水生生物资源从“休养生息”到“生生不息”
“长江禁渔是缓解资源衰退的关键之举,目的是保护长江鱼类正常生长、繁衍,水生生物更加丰富、多样,长江生态环境越来越好。”莫杰介绍,重庆一手抓水生生物保护,系统开展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完成长江、嘉陵江、乌江干流产卵场等鱼类重要栖息地摸底调查;启动长江上游水产种质资源库建设,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特有鱼类保种和人工繁育水平居全国前列。一手抓水域生态修复,开展涉渔工程“回头看”执法行动,督促落实生态补偿措施;科学制定放流方案,加强放流苗种监管,规范实施增殖放流。
三年来,重庆累计放流各类水生生物5100余万尾,有效补充了长江鱼类资源。据监测,重庆长江鱼类的种类数和资源量较禁捕前均有所增加,长江鲟等珍贵濒危物种被发现的频次也越来越多。
莫杰表示,重庆接下来将做好安置保障“后半篇”文章,提高退捕渔民就业质量;强化专项整治和日常监管,坚决打掉职业性、团伙化、链条式违法犯罪行为,动态消除非法捕捞风险隐患;在水生生物多样性保护上持续发力,持续开展资源监测,加强长江上游特色物种保种繁育和重要生境修复;协同推进渔业高质量发展,做优做强渔业全产业链,为市民提供更多高品质的水产品。
为进一步增强社会各界关爱长江、关注生态、关心禁渔的共识,活动现场还围绕退捕渔民转产就业、打击非法捕捞及其利益链条、长江生态保护与修复三个方面,发布了10个典型案例,并启动了重庆市水生生物保护暨渔文化巡回展。该巡回展以“守护水中精灵 共建生命长江”为主题,通过《大江之水》《巴“渔”文化》《守护精灵》等章节,从科普和文化的视角来展示“水-鱼-渔-人”之间的和谐共生关系,以及长江十年禁渔的重要意义。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