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近年来,在党中央的统一部署和坚强领导下,市委市政府着力推动,全市农民合作社发展势头良好,在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建设现代农业、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带领小农户进入现代农业中发挥了独特的组织带领作用,涌现出一批规模较大、运行规范、作用显著的成功典型。
为深入总结经验、加强示范引领,指导推动全市农民专业合作社高质量发展,在各区县农业农村委农经系统的大力支持下,我们收集整理遴选了10个具有代表意义的发展典型,将他们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汇编成集,供全市新型农业经营主体辅导员和农民合作社相互交流、借鉴、启发,也可供相关理论工作者研究参考。
编 者
2023年11月
目录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持续服务粮食生产 ——重庆七里山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坚持产业融合 发展城郊型合作社——重庆市绿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以“五化”为导向 发展现代农业——重庆喜乡遇农业股份合作社
掌握新时代的“流量密码”引领农户增收致富 ——重庆市互合助农业专业合作社
小小“富硒鱼” 撬动富民大产业 ——重庆市江津区嗣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绿色生产谋出路 培育品牌闯市场 ——璧山区莉莉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
强化服务能力 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重庆市潼南区静园春农机专业合作社
多措并举谋发展 科技创新促增收——重庆市荣昌区傲蕾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
聚焦粮食安全 提升合作示范带动能力——重庆市梁平区红银农机专业合作社
打造葡萄爆款产品 提升发展综合实力——忠县东溪镇翠屏葡萄专业合作社
发挥龙头带动作用 持续服务粮食生产
——重庆七里山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
一、基本情况
重庆七里山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是由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业,重庆市级农业产业化经营重点龙头企业渝妹儿米业(重庆)集团有限公司(以下简称渝米集团)牵头出资,并组织当地48户水稻种植专业大户于2019年4月成立。合作社以渝米集团为产业龙头,三年来,合作社和渝米集团共同创建了“渝妹儿”牌系列大米产品,被国家扶贫部门评定为首批“消费扶贫产品”和首批成功入驻中国社会扶贫网重庆馆粮油产品。“渝妹儿”富硒米、生态贡米、高山优质米等3个产品被重庆市有关部门评定为首批“重庆好粮油”产品,富硒大米、贡米、尖尖香米、碗碗香米、小一妹香米获绿色食品证书,富硒大米、胚芽米、碗碗香米成功入选“巴味渝珍”贴牌授权产品,鸭稻香米获名牌农产品。2023年4月贡米荣获第二十二届中国绿色食品博览会金奖。为推动龙头企业高质量发展,促进乡村产业振兴,增加农民收入,满足市民高品质生活作岀了较为突出的贡献。
二、主要做法
(一)依靠龙头发展,服务农民增收。合作社充分依靠产业龙头企业拥有加工、市场、信息等渠道优势,在“五统一”模式下,即:统一谋划、统一品种、统一收购、统一品牌、统一产销,积极发展企业有需要,市场有需求的优质优价稻谷订单种植模式。2022年,合作社共计发展订单优质稻9500余亩,带动农户1000余户,共回收优质稻谷5000余吨,为农户累计增收300余万元,户均增收3000余元。
(二)坚持“合作社+企业+农户”的三位一体可持续的经营模式,调动农民种粮积极性。合作社秉持“依靠龙头发展、服务农民增收”的办社宗旨,结合当地产业优势,沿着“高扬资源优势,抢抓政策机遇,利用科技手段,做好粮字文章,争创行业龙头,树立更多品牌”的发展思路,坚持“合作社+企业+农户”三位一体可持续的经营模式。2022年,合作社成员累计流转农户稻田9200余亩,分别生产以宜香优2115为代表的国家二级优质水稻5000余亩,收获稻谷2500余吨,生产以野香优油丝为代表的行业标准一等自带香型优质水稻4000余亩,收获稻谷2000余吨,入社农户所产的稻谷高于一般优质稻谷600—1000元/吨的价格交售给龙头企业——渝米集团,仅此一项,就为合作社成员增加收入350余万元。2022年,合作社共实现业务收入3400余万元,实现农户增收750余万元。
(三)采用“统一集采”服务优势,为龙头企业提供优质原粮。合作社充分发挥“统一集采”服务优势,集中采购种子、化肥等农用资料,为成员节约成本50余万元,亩均节约50多元。自2021年初开始组织有关人员与龙头企业联合研发特色粮食产品胚芽米、富硒米、儿童款专用胚芽米、富锌胚芽米,并于2021年10月研发成功投放市场,目前市场反映良好。同时还积极参加各类产品展示展销等宣传活动,不断加快品牌建设步伐,不断强化市场开拓能力,大大增强了合作社的盈利能力和发展后劲,为合作社可持续发展打牢了基础,树好了形象,夯实了“为耕者谋利、为食者造福”的服务能力。
(四)采用生态循环种养模式,走生态发展之路。合作社采用稻鸭生态循环种养模式,在稻田散养鸭子,两者生长期基本相同,而且鸭子可以啄食稻田里的杂草和害虫,粪便也是有机肥,养殖模式生态环保,可望获批为“国家级生态农场”,目前重庆市农业农村委正在推荐申报中。同时积极助力龙头企业渝米集团成功申报为“全国放心粮油示范工程示范加工企业”,重庆市“专精特新企业”,鉴于合作社的250亩核心优质水稻种植示范区,积极采用稻菜、稻油(油菜籽)轮作。在这种循环经济作物模式下,稻米的品质和营养价值都得到了提高,增加了水稻的产量,农民也得到了更高的受益。
三、经验启示
合作社坚持“自愿、合作、共赢”经营理念,使全体社员共享技术、共创品牌、共得实惠、共谋发展。
(一)当好组织者。随着市场经济不断完善,新形势下一家一户单打独斗的格局不能形成规模,不能形成产业链,防控投资风险能力低,导致生产销售不畅,影响社员增收。合作社通过“合作社+企业+农户”的经营模式,真正成为风险共担、利益共享的统一体,体现了民有、民营、民管、民享的特色。合作社通过有效服务,得到广大社员信任,种植水稻实现互惠互利,做到了特色农业增效,社员增收。
(二)当好引导者。合作社成立后,坚持因地制宜,抓住乡村振兴为契机,与中国邮政形成战略伙伴,组织引导社员开展生态水稻种植,让水稻变成“摇钱稻”。
(三)当好服务者。合作社有没有吸引力和凝聚力,关键是看为社员提供服务的“含金量”,社员的收入是否随着服务质量的提高而提高。合作社坚持“靠科技促发展,靠创新赢未来,靠诚信赢天下,靠品质占市场,靠共享凝聚力”原则,在引导社员开展水稻的育苗、示范种植、生产管理、技术培训等方面,充分发挥合作社的服务指导功能,实实在在为社员服务,促进了重庆七里山水稻种植专业合作社的健康发展。
展望未来,合作社将在“品质、梦想、创新、实干”的核心理念指引下,胸怀“把泥土变成黄金”的梦想,以“助国粮安天下,服务城乡居民”作为合作社的神圣使命,积极参与乡村振兴建设行动,在国家各级各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践行好合作社的核心价值理念,将合作社及企业的各项事业推向一个新的高度,为社会提供更多更好的优质粮油产品,满足人们追求高品质生活的需要。在新时代、新征程、建设新重庆、谱写涪陵新篇章征程中,践行新时代粮食人的新贡献、新担当、新作为。
坚持产业融合 发展城郊型合作社
——重庆市绿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
重庆市绿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位于沙坪坝区歌乐山镇歌乐村,成立于2013年5月30日,注册资金100万元,合作社基地总面积640亩,其中经果林种植面积370亩,休闲旅游区270亩。经果林主要种植树种有红花桃、青脆李、翠冠梨、雨水红葡萄、红阳猕猴桃等。合作社全部由农民成员组成,实有成员总数150人,年经营收入149万元,辐射带动周边350户农户发展经果林种植。
一、高品质建园,建设颐麓欢歌生态园
一是注重产品品质。合作社对现有的荒山、坡地改造为梯田,因地制宜种植葡萄、桃、梨、杨梅、猕猴桃、沃柑等20000余株550亩,对栽植果树的土地进行挖沟埋肥,对土壤使用有机肥及药物中和土壤中的重金属和农药残留物,使其达到有机种植标准。取得红心猕猴桃、红花桃、青脆李、翠冠梨、葡萄等绿色食品证书,由于品质好口感佳,受到客户青睐,来果园采摘水果的游客络绎不绝,为合作社健康稳定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二是营造优美的景观环境。园区因势修建休闲景观桃园石林占地面积6000平方米、观景台占地800平方米、露营场占地10亩,方便了游客的出行观赏。
二、立足资源优势,走多元化经营之路
一是注重人造景观打造。由于现在人的工作压力和生活压力比较大,进行短途旅游既可以亲近自然,放松心情,又可以增长知识,与家人同乐。该合作社充分利用果树果林春天有花,夏秋有果的特点,根据游客反映和市场需求,颐麓欢歌生态园已成功举办“颐麓欢歌第五届赏花节”,每年赏花经济收入40余万元。二是开展果树认养项目,打造现实版开心果园。果树认养可以丰富认养者的业余生活,同时还可以亲身体会劳动的快乐和果实成熟收获的喜悦,有助于培养健康的生活情趣。游客认领果树后,果园负责管理,等秋天收获后,游客来果园采摘,或者委托果园进行采摘邮寄。三是建立多肉植物园区,增加游客观赏趣味。园区内有冬美人、摩氏玉莲等近百种多肉植物,色彩艳丽,婀娜多姿,吸引众多游客前来参观、采购、交流。另外,游客还可组合、搭配造型别致的多肉花园微景观,使其变成充满创意的艺术品。四是增设乡村垂钓区,丰富游客休闲体验。该合作社合理开发、科学利用当地的旅游资源,增建以垂钓为主的参与性旅游项目,丰富旅游活动,满足游客对休闲垂钓,水域观光的需求。
三、不懈努力,取得良好的效益
一是经济效益可观。2022年经营服务收入为131万元,其中举办赏花节实现收入20万元,水果销售50万元、其他经营收入61万元。二是社会效益明显。合作社建立以来,采取“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生产经营模式,由合作社建立标准化种植示范基地,组建技术服务队伍,建立优质种苗基地和农资配送中心,带动周边农户种植果树并提供技术服务。另外,合作社为社会提供就业岗位36个,年发放劳务工资60余万元,解决了基地附近的闲置劳动力就业,带动周边农户人均增收约2000元。三是生态效益凸显。坚持绿色发展,着力改善生态环境。按照生态农产品生产技术标准对农田实行山、水、林、田、路等综合治理,可以涵养水源、培肥地力、理顺水系,实现土不下山,可减少土流失0.35吨/亩,有利增加植被,保护当地水质和生态环境,全面改善自然生态和人居环境,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
重庆市绿歌生态农业专业合作社正逐步完善农业生产基础设施,逐步形成规范化种植、养殖、规模化生产、集约化经营的农产品产业化生产基地,积极推进歌乐山农业产业化进程。该合作社逐步转变自给自足的小农生产意识,帮助群众融入到社会化、市场化、产业化、现代化的现代农业经济发展中来,农民收入稳步提高。随着收入的增加和合作社的稳定发展,还可带动城镇建设和包装、印刷、运输、旅游、餐饮、服务业的发展,拉大消费,加快工业化、城镇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逐步缩小城乡差距,实现城乡一体化。
以“五化”为导向 发展现代农业
——重庆喜乡遇农业股份合作社
重庆喜乡遇农业股份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12月18日,位于西彭镇新民村7社,西彭镇以北9公里,主要从事生态农业开发、种植及销售农作物等,合作社种植面积共1311亩,旱地以油菜、高粱为主进行轮作,水田主要种植水稻,建有多功能粮仓和小型粮油加工车间,同时大力发展休闲观光农业和农耕科普体验。成立以来,喜乡遇合作社坚持党建引领,以增加村民收入为中心任务,深入挖掘村域资源禀赋特点,谋创新、打口碑、树品牌,全力推动产业融合发展,探索“党支部+合作社+农户”集体经济发展新模式,走出一条特色农村发展之路。
一、管理制度化,促进运营规范
根据“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合作社创立宗旨,组织结构不断完善,管理逐渐规范,目前社员代表大会,理事会、监事会等体制已趋近完善,实行理事会统一领导,监事会、社员民主监督,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的运行机制,订立了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目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以及物资保管等制度,保证合作社规范运行。
二、规模机械化,促进成本降低
合作社采取以村民土地承包经营权作为股权入股合作社的方式,统一开展土地宜机化整理,现有社员800余户,1311亩土地加入。先后实现了规模化蔬菜基地耕作,飞防无人飞行器农药播撒、规模化油菜播收机等机械作业,广泛应用起垄机、旋耕机、水稻插秧机、收割机、拖拉机、开沟机等农用机械。例如,使用机械化水稻插秧机,每台每天可多插秧4亩,插秧亩平节本增效达到60余元。
三、耕种技术化,促进提升效率
引进并成功试验水稻隆平种业“三一”技术和直播技术,实现省种三分之二。选用优质种子晶两优534,推行水稻直播技术生产作业,实现水稻播种时的插秧、施肥一气呵成,收割、脱粒、秸秆粉碎还田一次性完成。引进高压喷雾器技术,一个小时作业面积达20亩。采用机器风送机组技术,1311亩农作物4天就轻松搞定,与以前同时投入20台机器20个工人半个月完成相比,极大的提高了效率。
四、生态绿色化,促进产业发展
积极申报喜乡遇绿色食品认证,做好“土特产”文章,重点发展水稻、高粱、油菜三大粮油种植产业,通过机械化播种、绿色施肥、无人机植保等先进管理方式,大大提高了粮食种植生态效益。2022年创新探索“稻田+”产业模式,发展稻田鸭、稻田鱼、田坎经济等多样性特色种养业,鱼塘养鱼对外垂钓约15亩,在豹子湾稻田养鸭600只,豹子湾稻鱼模式养鱼约11.6万条,实现生态经济双丰收,成功打造特色农产品优势区。
五、产业链条化,促进一二融合
按照“重品质、畅流通、 强推介”的思路,依托为卖而种、为卖而养促进产业融合。把资源禀赋、比较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和发展胜势,将原新民村小学校舍及场地等集体闲置资源进一步盘活,打造农产品精深加工基地,主要以粮食加工、油菜籽加工、高粱加工为主,不断提升主导产业产品质量,其中新型大米加工设备日加工量可达3万斤;新型榨油设备日榨菜籽量可达1万斤,出油0.35万斤。此外,修建智能粮仓和聚苯双面彩钢装配式冷库,确保储粮数量准确、质量良好、粮情稳定,实现蔬菜及果类更长时间储存。
目前,合作社经营稳定,取得了良好效益。一是股份分红。合作社探索股权量化,耕地全部折价入股,每亩耕地折资2.2万元,每年10月将所获利润按照入股份额向股民分红。合作社年底根据实际收益进行盈余分配,2019年-2020年股东分红总金额68.11万元,2021年分配196.285吨稻谷,2022年黄谷平均每亩增收120斤,同比增产13.77%。二是就业薪金。按照“应用尽用、能用尽用”的原则带动村民实现“家门口就业”,合作社已为周边村民上百人提供就业岗位,年用工4000余人次。
掌握新时代的“流量密码”引领农户增收致富
——重庆市互合助农业专业合作社
重庆互合助农业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位于重庆市巴南区一品街道坐拥云燕花语景区的燕云村,毗邻桥口坝森林公园,2022年被评为市级示范社。合作社现有社员100名,经营面积500余亩,主要有油菜、花椒、水果种植,蜜蜂养殖及乡村休闲旅游。合作社采取订单模式生产,带动就业,直播带货销售,增加农民收益。2022年,合作社收入335万元,实现利润45万元,合作社成员收入比当地未入社农户高30%以上。合作社与一品供销社、燕云村党委联合打造的云燕花语榨油坊、农村电商服务中心项目,与村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合作发展壮大集体经济,为村集体已累计分红24万元。
一、规范管理,提升综合实力
健全组织机构,落实民主管理。合作社建立健全了《合作社章程》和财务等各项管理制度,致力于打造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推动形成以农户家庭经营为基础,合作与联合为纽带的现代农业经营体系,不定期邀请区农业农村委专家进行专题讲座,不断提升合作社适应市场能力和带动农民增收致富的能力,完善为农服务体系,充分发挥农民合作社示范带头,服务三农的作用。
二、打造电商,畅通销售渠道
合作社着力打造农村电商,自建微信公众号、会员商城,微店、宜品汇小程序等电商平台,同时开通抖音、快手等自媒体平台,利用电商、自媒体平台为依托,直播带货、农产品展销等方式多渠道地拓宽农产品销售渠道及宣传,电商平台运营势态良好,基础设施完整,配备三农服务网点,农产品展示中心办公场地、打包中心、物流体系及电商销售体系完整,目前单抖音平台粉丝量达3万余,掌握了新时代的“流量密码”,增强了产品销售竞争力,还与36户脱贫户签订农产品代销协议,2021年、2022年帮助脱贫户销售蜂产品12万余元,销售鸡蛋禽等农产品3万余元,帮助当地农户销售农产品30余万元,带动就业20余人。
三、农旅结合,助推乡村振兴
以农促旅,以旅兴农,第一、二、三产业协同发展促乡村旅游,以云燕花语油菜花景区为依托,结合乡村旅游弘扬巴文化,开创油菜花季“花语野火锅”,“燕云土特产集市”,“三国文化体验区”,“现榨菜油体验区”等创新模式,吸引了周边不少游客前来观光体验。油菜花节期间日均接待量超2000余人,单日营业额超3万元,帮助周边农户销售土特产共计4万余元,实现线上线下结合经营的模式,农户收入明显提高。
四、注重品质,推动绿色发展
合作社与燕云村党委联合打造云燕花语榨油坊,为了保障农产品质量安全,合作社还专门设立了农产品质量安全事务的岗位和人员,按照《农产品质量安全法》和《食品安全法》等法律法规的规定,制定了《生产安全责任书》、《生产操作规程》等规章制度,确保了油菜籽生产的质量,建立了完整的生产记录。获得了双低油菜籽绿色食品认证。通过优质、绿色的产品提升合作社产品市场认可度。
下一步,合作社将大力发展种养相结合的立体农业,农产品电商,农业社会化服务推广及运用,精致的乡村旅游,预计到2023年底,合作社实现销售年收入达到380万元以上,实现利润100万元。2023年合作社将积极发展其他农户入社,计划新增入社成员20户,扩大合作社种、养殖规模,增加合作社收入,确实规划目标、任务、规模和重点的同时,注意科技配套,提高建设成效和水平,使合作社的辐射带动能力进一步增强。
小小“富硒鱼” 撬动富民大产业
——重庆市江津区嗣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
重庆市江津区嗣桥水产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08年,位于重庆市江津区贾嗣镇,注册资金1030万元,合作社现有成员78家,养殖面积610亩,养殖水域面积地跨3溪5水库,年产量600余吨、年产值1000万元。主要以富硒生态鱼养殖为主,是国家级示范社、中国质量信用AAA级示范社、农业部办公厅第四个批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
一、产业发展,因地制宜是基础
贾嗣镇位于龙山脚下、綦河岸边,幅员面积83.9平方公里,全镇植被郁郁葱葱、叠翠流金,全镇森林覆盖率达60%以上。这里没有工业污染,山青水净,特别适合生态鱼养殖。
清澈的“綦河”弯弯曲曲流经贾嗣4个村落,担水溪、燕五溪、奔溪河等3条小溪常流不断;得益于贾嗣镇丰富的渔业资源,合作社在山涧溪流或水库灌溉渠道旁水量丰富的地方,依地势而建小型水库5座、山坪塘207口,建成富硒生态鱼养殖基地两处,依托水库配置瘦身鱼网箱,建设富硒瘦身鱼暂养基地。通过富硒瘦身生态鱼基地建设,每年包装无公害富硒瘦身生态鱼500吨,增加利润400余万元。
二、技术先行,成果转化是核心
一是编制一套技术规范标准,有效控制健康养殖质量。囿于养殖技术的不足,为探索出系统科学高效的养殖办法,主动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等科研院取得联系,并与科研院所、大专院校构建产学研合作机制,在中农硒科富硒农业技术研究院的支持下,不断摸索具有地方特色的养殖模式,并形成了一套标准化的技术标准—《富硒生态鱼养殖标准技术》,按照绿色发展理念推进产业标准化发展,制定富硒生态鱼池布局建造、饲养管理、污水综合处理等养殖生产标准,确保养鱼生产环节有标可循。创新智能增氧水质调控技术、池塘养殖废水净化技术及80:20养殖模式进行合理搭配品种,克服了传统池塘混养模式的鱼种放养难、饲料选择难、捕捞销售难问题,提高了鱼产量和品质,有效促进了节本增收。
二是搭建一个技术转化平台,确保研究成果有效落地。秉持生态养殖和绿色发展理念,搭建一个富硒生态鱼养殖先行先试的技术转化平台。围绕产地、水源、饲料及渔药使用、池塘标准化养殖、智能增氧水质调控技术和废水净化技术等7个方面制定规范标准,在养殖实践中反复摸索富硒生态鱼养殖标准技术。加强技术推广,创办一个农民田间学校。定期开展技术座谈交流,组织社员学习《富硒生态鱼养殖操作技术规范》,开展生态养殖技术、常见病害防治等方面的培训。通过加强对养殖人员的技术指导,强化源头管理、过程管控,实行统一技术服务、质量管理,确保生态鱼的口碑与质量。
三、品牌打造,立足资源优势是关键
一是深掘本地资源优势,打响地方特色品牌。聚焦“富硒”特色积极打造地方区域特色农产品品牌,大力开展富硒生态鱼特色品牌认证,以品牌促发展。江津区是“中国富硒美食之乡”,也是“中国生态硒城”,90%以上的土壤达到中硒水平,硒分布均衡。背靠丰富的富硒资源,联系专业检测机构对土壤和水样品进行硒含量检测,突出打造富硒生态鱼,注册“綦河”商标,“綦河牌”富硒生态鱼获得全国首批富硒农产品认证。
二是突出抓好生态鱼质量推广体系建设,建立完善生态鱼质量安全监管追溯体系。积极推行“合格证+追溯体系”建设,确保农产品“持证赋码”上市,做到生产有记录、流向可追踪、质量可追溯、责任可追究;推出“綦河”牌富硒生态鱼在重庆富硒网挂牌销售,消费者通过二维码扫描,就可对贾嗣镇的富硒生态鱼进行追踪溯源。
四、成功共享,联合合作是未来
一是强化“内部分工协作”发展模式。结合社员的现有资源和条件,部分社员负责“瘦身前端”养殖,待养成常规的商品鱼后转运至“瘦身”养殖基地,按照统一技术标准,上市销售前统一通过网箱、鱼池、高位池等过水数月,瘦身后进入市场。
二是加入行业协会,联合协会强化自身建设。通过加入行业协会,及时了解相关政策、行业资讯、市场行情等信息,有效促进产品互通、经验互学、优势互补。
三是实现跨村联合发展,拓宽发展空间。依托富硒生态鱼养殖基地, 加强与其他村组的养殖大户在技术、品牌营销等方面的合作,统一包装,共用商标,定期开展针对品牌创建、商标注册、“三品一标”认证等技术培训,提升区域内养殖户的品牌经营意识。通过扩大发展范围联合提升生态鱼规模化养殖水平,共同打造区域品牌,提升议价能力。
绿色生产谋出路 培育品牌闯市场
——璧山区莉莉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
重庆市璧山区莉莉葡萄种植专业合作社于2009年5月注册成立,2019年被评为市级示范社,2022年评定为国家级示范社。合作社成立之初有社员5户,现有社员104户,其中有20户社员脱贫。合作社有葡萄生产基地325.6亩,标准示范园60余亩,种植的蜜莉葡萄2010年12月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葡萄产地认证,2011年1月通过了农业部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012年2月被中国果品流通协会评为“中华名果”,2016年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认证并获得璧山区人民政府颁发的“莉莉葡萄精品园奖”,2019年又通过农业部绿色食品复查认证,同时合作社种植的蜜莉葡萄被评为“重庆市名牌农产品”,2021被重庆市绿色食品协会评为“重庆最美绿色食品企业”。带动了璧山、北碚、永川、宜宾、泸州、遂宁等200余户农民种植葡萄。
合作社主动服务成员,积极开拓销售市场,发展葡萄的规模化生产,在葡萄的产、供、销环节上实现了全统一服务。
一、严把施肥用药关,统一农资供应
合作社长期与重庆赐铜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璧山区庆丰农业技术开发有限公司、四川省农资企业(集团)江津渝洲农资有限公司等多家农资企业合作,批量采购优质的有机复混肥,生物菌肥,中、微量元素肥以及低毒低残留高效农药。建立了成员药肥等农资购用登记表,严格按绿色食品标准用药和用肥。2022年为社员代购菜籽油油饼75吨、硫酸钾复合肥11吨、罗布泊农业硫酸钾5.5吨,2吨微生物菌剂和3吨中、微量元素肥;为成员新添置了2台汽油喷雾机,12台电动喷雾器,以保障对葡萄进行病虫害统防统治。
二、严把生产管理关,推广优新技术
(一)按绿色食品生产标准制定、执行葡萄的生产标准和技术操作规程,推广葡萄的农业生物及物理防病防虫技术。2022年我社发放果蝇诱捕器及药水1000套、3000张粘虫板、新购置安装6盏杀虫灯,代购防草布100000平方米。
(二)开展高产优质葡萄种植技术培训。积极组织社员参加镇葡萄协会、区农业农村委组织的学习培训。自2012年以来,合作社每年都主动联系西南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等部门的技术专家为我社成员授课、到田间地头为成员演示葡萄的病虫防治、修枝等关键技术。2020年还邀请北京农业大学晁无疾教授为我社成员培训如何修剪枝条,葡萄病、虫害的预防和生物制剂的配制等。邀请区、镇农业服务中心的葡萄种植专家到合作社进行葡萄生产管理技术培训。累计培训成员和果农1000余人次,印发葡萄实用管理技术、绿色食品安全生产等资料1000余份。合作社于2021年荣获重庆市农业农村委颁发的“高素质农民培育工程创业孵化基地”称号。合作社理事长潘阳居于2019年至2022年期间,先后参加重庆市农广校举办的农业经理人培训、中组部 农业农村部联合举办的农村实用人才带头人培训、中央农业广播电视学校举办的农业经理人精英培训、重庆市农广校举办的农村致富带头人茶叶与食用菌特色精品培训,五次培训均被评为“优秀学员”。
(三)提升产品质量安全。合作社根据生产管理需要,将基地划分为3个片区,自己培养了3个技术能手,每人负责1个葡萄生产片,实行技术包干与标准化管理。2018年成功申报了农产品全程质量控制技术体“CAQS-GAP”试点生产经营主体。
(四)开展试验示范。合作社继续开展葡萄病虫的生物防治试验、农业生态修复用肥试验、中量元素用肥试验、土地改造等,推广葡萄“稀植宽行”的标准栽培管理技术。2021年合作社建立了璧山区农业科技试验示范基地,特邀重庆大学夏玉先、金凯、彭国雄3位教授来基地实地培训。一是 2亿孢子金龟子绿僵菌颗粒剂应用技术:该制剂具有更好的广谱性、更佳的稳定性、更强的抗逆性,是新一代更加高效的真菌生物杀虫剂,对蚯蚓、蜘蛛等田间天敌、益虫安全,对家禽无害,对环境友好;二是蜜莉葡萄品质调控技术:选择合适的时间对果园地面进行透气、透水、抑制各种杂草生长的防草膜覆盖,达到提高果实口感、提高其商品价值并为周边地区葡萄产业园的建设起到示范作用;三是葡萄果园土壤改良技术:通过穴施合适自配复合肥、生物有机肥,配合施用微量元素肥,达到提高产量20%以上,优质果率提高30%以上的目标。
三、培育品牌,闯市场扩销售
合作社积极推广测土配方技术,推广应用配方肥、水溶肥、缓释肥等新型肥料。大力倡导多施农家肥如猪粪、牛粪、羊粪、油饼等,尽量少用复合肥、化肥;积极推广病虫害绿色防控技术。2011年4月我社通过国家工商总局成功注册“蜜莉葡萄”商标,在重庆及周边地区具有较强的知名度。2014年“蜜莉葡萄”被璧山区人民政府认定为璧山区的知名商标。合作社在积极引进客商进社收购果品的同时,主动出击水果销售市场、超市等,还依托重庆电视台、重庆晨报、电商平台等网络媒体宣传销售葡萄,发放宣传资料1500余份。合作社葡萄主要销往重庆主城及各区县,还远销到四川、云南、贵州、上海、广东等地。
四、强化基地建设,完善设施设备
近年来,合作社硬化了300米的长廊便道,安装1500米的预制板生产便道,解决了长年困扰合作社的葡萄运输难题。新建了30000多平米标准化钢架大棚和V字型果架来提高葡萄的品质和减少人工绑葡萄枝条的工时。合作社还加强葡萄园管控,提高办公条件,新添置了1台电脑,1台打印机,新安装了1套监控设备。
五、服务成员,增加收入
合作社充分发挥重庆城区果篮的优势,在葡萄上市季节发展观光农业、生态采摘体验农业,为市民打造出集观赏、采摘、体验、玩耍的好去处。2022年合作社共接待游客2000余人次,带动了当地农家乐的发展,也促进了农村土特产的生产销售。2022年合作社盈余30.66万元,成员社内年平均所得收入39713元,超过未入社成员的40%以上,增收效果显著。
强化服务能力 引领农业高质量发展
——重庆市潼南区静园春农机专业合作社
农业机械化是农业现代化不可或缺的重要支撑、重要内容和重要标志,农机社会化服务水平提升是实现中国特色农业现代化的必然选择。潼南区静园春农机专业合作社就是以提升农机服务水平助推农业高速发展为服务理念的经营主体,其主要开展农机具规模作业、农机技能培训、技术创新等综合服务。合作社成立于2016年,位于潼南区崇龛镇老店村,经过近几年发展壮大,合作社现有拖拉机11台,青储收割机6台,成员80余人,每年开展机械化耕种防收服务面积2万亩以上,年收入145万元左右,目前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良好,先后被评为区、市级示范合作社。
一、坚持思维创新,拓展农业产业链条
创新是合作社的核心竞争力和动力之源,唯有坚持不懈创新经营模式,不断延伸拓展农业产业链条,合作社才能不断做大做强做优,才能有力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一是创新服务模式。合作社采用订单作业、生产托管、综合服务等方式,与广大农户建立稳固的农机服务关系。增加服务环节,拓展作业范围,创新开展“一站式”综合农事服务,开辟了地方农业“规模化生产、产业化运作、机械化服务”的发展新路径,切实加快经济发展的步伐。二是创新种植模式。合作社依凭地域优势、技术优势和农机资源优势,创建粮油高产基地500亩,宜机化果园200亩,极大充实粮油、果园种植种植方式,优化农业产业结构,促进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三是创新服务范围。通过农机设备的不断更新,创新开展柑桔园地的机械化耕作、收割和管理服务,目前合作社服务范围涉及全区半数镇街以上,正在积极向周边区县延伸。在龙形、古溪、上和等镇参与建设高产优质稻全程机械化示范片,实现粮油全程机械化生产,推进青储饲料机械化种植产业的发展,为全区粮油、蔬菜、经果基地机械化生产服务能力。
二、健全服务体系,提升农机服务水平
合作社通过参加农机技能培训,不断引进新设备、推行新技术,夯实发展基础,壮大经营规模,推进机械化作业,全面提升农机服务的能力和水平。一是坚持学习新技能。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对农业机械化服务水平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为进一步提高合作社农机队伍素质,全面提升农机安全生产意识和服务水平,合作社积极参与农技、农机等部门举办的各类春耕、春播现场会及联合收割机、插秧机、耕整机、油菜机播等现场培训会,不断扩大合作社自身实力,充实自身技能,为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助力乡村振兴发挥重要作用。二是不断推行新技术。合作社紧抓服务时机,推行粮油作物全程机械化和轻简化生产技术。以技术服务为先导,聘请专家教授指导粮油、蔬菜等多种农作物生产技术。随着新技术的推广,还带动了水稻机械化耕种、飞防,玉米机播机收工作及油菜轻简化播种、秸秆还田等技术在全区推广。三是拓展服务新方式。合作社通过整治撂荒地、基本农田、修建渠道等方式,建立系列粮油、经果机械化生产示范工程,保证集中连片的规模土地满足机械化耕种防收,不断扩大服务面积和范围,并且带动种植企业、农户宜机化整治土地,扩大机械化生产能力。
三、强化工作措施,扩大合作社知名度
根据我区农村经济发展现状,采取多种措施,扩大合作社影响力,助推农村经济发展。一是开展技能培训。合作社根据当地农机服务规模,对农村闲置劳动力开展农机技能培训,解决农村专业技术人员不足的情况,截至目前,培育农机手100余人,提高了农机人员的理论素养、业务水平和管理能力,进一步拓宽了知识面,增强了其服务意识,提升了其服务本领及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二是做好服务宣传。以先进技术推动农业生产为出发点,与农业部门积极合作,举办田间现场的农机推广会,宣传服务方式。利用宣传单、广告牌、抖音等宣传方式,扩大合作社知名度,吸引更多农业经营主体、农户与合作社展开合作。
四、加强制度建设,构建农机服务机制
合作社设立了理事会、监事会、社员大会,建立了财务管理制度、档案管理制度等,组织机构健全,管理制度规范。合作社严格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实行理事会统一领导,监事会、社员民主监督,重大事项民主决策的运行机制,订立了各部门和工作人员的职责和工作目标,建立健全财务管理和会计核算以及物资保管等制度,保证合作社在管理事务上有章可循。
静园春农机专业合作社在现代农机服务事业发展中已经蓄积了巨大能量,将紧紧抓住农村发展的大好机遇,乘势而上,不断为农机社会化服务贡献力量。
多措并举谋发展 科技创新促增收
——重庆市荣昌区傲蕾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
重庆市荣昌区傲蕾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于2018年,合作社在仁义镇三奇村1、6、7、8、9社、瑶山社区2、3、11、12社、三星村3社,昌州街道七宝岩村6社、河包镇核桃村10社、盘龙镇永陵村8社流转土地共计1100余亩,现有入社成员132户,累计投入资金1000余万元,其中建成标准化稻渔综合种养基地885亩,主要经营业务水稻种植及销售、水产养殖及销售,组织收购、社员生产的产品;开展成员所需的运输、贮藏、加工、包装服务;引进先进技术、新品种、开展技术培训,技术交流和咨询服务等。
合作社从成立至今,基本形成了“合作社+农户+公司”的产业化运作模式,土地承包带动农户629户,其中:建卡脱贫户28户。入社成员带动农户132户,其中:建卡脱贫户8户其他农户124户。用工人员带动农户106人,其中:建卡脱贫户11人。至今合作社累计带动农户867(人或户)。2022实现年收入321万余元,其中水稻产值约87.7万元(亩产量约750斤)、小龙虾产值约182万元(亩产量约280斤)、合作社收购成员及周边农户产值约57.9万元,2022年合作社纯利润约58万元,实现了带动农户创收30万元。
2020年12月,重庆市荣昌区傲蕾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被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市发改委、市财政局等9个市级部门联合授予“农民合作社市级示范社”称号。
2022年12月,重庆市荣昌区傲蕾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被农业农村部、国家发展改革委、水利部、税务总局、市场监督总局、国家林草局、供销合作总社等7个国家级部门联合授予“国家农民合作社示范社”称号。
一、主要做法
(一)严守制度,规范管理。合作社认真贯彻执行《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农民专业合作社财务会计制度》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政策,按照财务会计工作准则,及时编制财务计划,准确开展财务核算,完整保存财务资料。合作社财务管理工作坚持明主管理的原则,严格落实财务公开,每年股东大会按时向股东公布财务工作情况,接受股东的监督。
(二)绿色种养殖,提升品质。合作社主要从事稻虾综合种养,坚持按照高标准稻虾养殖技术规程进行科学种养殖和田间管理,实现了稻田零农药、独立排水系统、独立进水系统入田全覆盖。理事长龙长江从早期起就一直主张推广绿色种养殖,坚持在稻田中通过施用能够改善土壤理化状况和生物特性的富有多种营养元素的有机肥、施用多种菌种,达到增强土壤保肥供肥能力、分解禾干、促进小龙虾及水稻生长的效果,从而提高农产品品质。合作社已成功注册“傲蕾”商标。目前正在将合作社的水稻和小龙虾申报绿色食品认证。稻虾、虾米品质稳定,广受消费者和市场欢迎。
(三)创新驱动,节本增效。为解决小龙虾上市持续时间短、产量低、小龙虾肉质松散,投料不均匀、用工困难等问题,理事长龙长江自主研发稻虾养殖技术、自动化投料机技术。该技术国家知识产权局已与授予专利权,颁发发明专利证书(专利名称:一种应用连做系统进行稻田养虾的方法,专利号:202111551692.5)。自动化投料机专利申请已由国家知识产权局受理(专利名称:一种全自动投料机,专利号:202222548138.8),使日常生产各道工序逐渐向智能化、机械化靠近,不仅节约了大量人力物力成本,还实现了标准化、规范化操作,有效提升了合作社的综合实力。如合作社使用自主发明的全自动投料机进行生产,885亩一年能节省人工费用近30万元,生产成本大幅降低、效率有效提高,在养殖过程中使用发明专利:一种应用连做系统进行稻田养虾的方法,可实现年产量增加50%,合作社经济收益也得到提升。而且在小龙虾高密度育苗技术中,经过多次的实验中取得优越的成果,也在计划申报发明专利一项应用高密度育苗技术。申报成功后愿意将该项技术免费推广给更多农户、养殖合作社、公司使用。
二、取得成效
(一)经济效益可观。合作社生产的小龙虾等农产品质量稳定、品质上乘,市场口碑好,在荣昌本地和毗邻区县小有名气,具有显著的市场竞争力和话语权,合作社销售价较市场平均水平偏高,以“中虾为例,合作社平均销售价格达到50元/千克,比市场普通价格高出2元/千克,经济效益更加客观。近年来,合作社年产值均达到300万以上。在小龙虾上市时间上,我们重庆的小龙虾上市一般是在3月到5月,而我们的稻虾上市可以从2月到8月。在市场上带领合作社成员增收致富,共享发展成果。
(二)社会效益显著。合作社给周边村民提供了“租金+薪金”的收益模式,每年周边村民通过流转土地获得租金收入60余万元,同时,通过参与合作社季节性用工,实现务工收入80余万元,至2018年合作社成立后,在稻虾基地周边累计免费为农户提供农业用水20万余立方米,累计灌溉1000余亩耕地。累计帮助周边400余户农户解决农业用水问题。累计增收约130万元。有效促进当地农民可持续增收,并有效解决当地农村剩余劳动力无法就业问题。
(三)示范引领增强。合作社发展稳定后,免费向周边种养殖户提供技术指导和现场教学,并成立了“仁义镇农技推广农民夜校培训点”主动帮助提升“弱者”的综合发展能力,免费发放小龙虾苗3000余斤并带动周边农户100余户及种养殖大户10户共同致富,累计发展稻虾种养殖1000余亩,实现年产值600余万元,就近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就业近300人。合作社理事长龙长江在2022年疫情期间主动向疫情高风险区捐赠蔬菜及大米,共计2000多斤。而且还主动加人到抗疫志愿者队伍中,每天做起的核酸采样工作,在此间累计约为5000人核酸采样。合作社理事长龙长江从2006年踏入社会,进入工厂成为一个技术学徒工人,通过自己不断的努力在汽配行业做到了项目工程师,然后2018年9月开始返乡创业,在稻虾行业中从零开始,在2020年通过不断的学习成为了农业经理人,2022年被评为农民助理技师,并在2021年本合作社理事长被评为重庆市荣昌区致富带头人。2022年仁义镇第二届仁义好人评选中获得“仁义好人”称号。2022年12月重庆市荣昌区傲蕾小龙虾养殖专业合作社已与重庆义谷农业有限公司、重庆义谷农业科技专业合作社签订战略合作协议,共同发展、共同引领稻渔产业。
2023年合作社计划将稻虾种养殖面扩展到1500亩,实现带动1500余户农户。为提高当地粮油产业化水平、小龙虾养殖技术及销售水平,促进现代农业发展,带动农民持续增收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聚焦粮食安全 提升合作示范带动能力
——重庆市梁平区红银农机专业合作社
重庆市梁平区红银农机专业合作社位于重庆市梁平区屏锦镇万年村,属低山丘陵,土壤肥沃,气候湿润,是梁平区粮食的核心产区。该合作社成立于2015年5月,注册资金150万,2022年被评为国家级示范社。合作社现有成员120人,流转土地面积约800亩,年经营收入180余万,合作社现有农机标准化库棚、粮食储存仓库、烘干服务中心共2000余平方米,日烘干能力100余吨;农机设备60余套,无人机2台,专业服务团队4支50余人,常年服务于四川大竹、重庆垫江、梁平等地区,近两年来累计服务面积10万余亩次,有效盘活了农村土地、劳动力、技术等生产要素,提升农业经营综合效益,增加农民收入。
一、科学管理筑根本
(一)规范规章制度,筑牢发展根基。规范制度是合作社高质量发展的根本。该合作社自成立以来,不断加强规范建设,从空地一片到标准办公室建设,从一面空墙到满墙的规章制度,无一不体现合作社的运行规范。合作社制订章程、财务管理制度,成立理事会、监事会、社员代表大会,明确理事会职责、监事会职责,设立财务科、服务科、销售科等,分工合作,有序运行。
(二)推广科学种植,提升产业效益。科学种植是发挥土地最大价值的有效途径。合作社苦心专研水稻种植技术,在种植基地反复试验,从稻谷品种、灌溉深度、水肥管理多方面入手,在实践中总结出符合梁平水稻生产的《绿色水稻种植技术操作规程》,设立技术研讨奖,鼓励合作社成员钻研种植技术,对提出实用性意见的成员奖励现金100-500元不等。2022年,重庆各地受持续干旱天气影响较重,部分地区稻谷减产严重甚至绝收,但合作社种植的水稻最高亩产达到1800斤,平均达到1400斤/亩左右,且品质稳定。在科学种植同时试点高品质种植,合作社在我区明月山区域(竹山镇)流转300亩土地进行订单农业,通过优质品种、绿色示范种植,打造明月山高山大米品牌,种植高山大米市场价达到8元/斤。
二、农业服务促发展
(一)升级农机装备,实现全程机械化。“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从2015年实施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以来,每年挣的劳务费,合作社盈余他都用于购置新型机器,包括拖拉机、旋耕机、插秧机、无人机、烘干机等等,现有烘干机5台、拖拉机3台,无人机2台,农机设备60余套。2022年置换新型拖拉机久保田954,该机器转弯快捷、低油耗、低振动、低噪音,提高工作效率,同时有运行轨迹,方便区级部门查验工作面积。
(二)建设服务中心,扩展服务内容。2020年受天气和市场影响,稻谷价格普遍偏低,为降低市场风险,保证粮食价格平稳销售,谢老板开始联合家庭农场筹备烘干仓储设施建设,合作社出资60%,国家补贴30%,家庭农场出资10%,烘干仓储设施建成后,家庭农场(种植大户)可享受粮食烘干免费1500吨(每年不超过300吨),超过数量按照市场价格90%价格收取(十年内有效)。2021年建成烘干仓储服务中心2000余平方米,安装烘干机5台,可日烘100余吨稻谷,存放1000余吨稻谷,可在市场行情好的时候再进行售卖。
三、带动共富聚人心
(一)联合集体经济,打造大米品牌。合作社与竹山镇猎神村村集体经济组织合作,村集体经济组织提供集中连片200余亩土地供合作社打造绿色水稻种植基地,合作社在该基地种植绿色水稻,且为村组其他种植户提供统一种子供应、统一技术培训服务,而村集体经济组织负责整村的绿色稻谷烘干、加工,大米品牌的推广、销售等售后服务,合作社和农户收入全部由村集体经济组织按照高于市场价0.1角/斤优质稻的价格拨付,销售大米的收入全部作为集体经济组织收益 。合作社与集体经济组织联合做成竹山镇猎神村高山大米品牌,村集体、合作社、农户三方收益。2022年集体经济组织收入54余万元,除去品牌推广、大米包装等成本,净收入10余万元,每户分红200元,合作社在猎神村收入30余万元。
(二)联合社内成员,带动共同富裕。为更好地服务成员,谢老板首先将自己试验成功的种植技术以及注意事项授予合作社班子成员,再由班子成员分场地分批次召集合作社成员现场教学,答疑解惑,也有合作社班子成员主动上门对普通农户进行技术指导,合作社为农户提供统一资料供应、统一技术培训、统一播种管理、统一病虫防治、统一收割等服务。同时支持合作社班子成员在其他地区接单,统一协调区内机器、机手,更好地服务周边区县。2022年服务四川大竹县3000余亩,重庆垫江县2000余亩。
打造葡萄爆款产品 提升发展综合实力
——忠县东溪镇翠屏葡萄专业合作社
忠县东溪镇翠屏葡萄专业合作社位于重庆市忠县东溪镇翠屏村6组,成立于2007年9月28日,由村干部等12人发起,成员土地入股面积82亩,从事葡萄、草莓、枇杷种植,于2015年申报为市级示范社。在东溪镇党委政府领导下,在翠屏葡萄专业合作社的指导下,翠屏村7个村民小组68户农户种植巨峰葡萄71亩、枇杷15亩、草莓18亩、樱桃6亩,其中葡萄于2012年注册了“翠屏”牌葡萄商标,于2015年6月申请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
2007年发展种植以来,合作社年均产值100余万元。2022年产葡萄68吨,产值130万元,户均收入20000元以上,实现了产业增收。该合作社自经营以来带来的效益有:一是经济效益,建设以来,节约用肥成本每亩30公斤的复合肥,每年共计节约0.6万元,节约用工成本1.5万元。二是社会效益,起到了示范带头作用,带动周边20户农户从事葡萄种植产业,户均增收2万元以上。三是生态效益,滴灌设施设备建成后,减少化肥量每亩达30公斤,降低化肥施用量,生态效益明显。
一、坚持规范办社,健全完善各项制度
(一)建立相关制度。合作社成立以来便致力于建立健全内部组织机构和各项管理制度,建立健全《忠县东溪镇翠屏葡萄专业合作社章程》和《忠县东溪镇翠屏葡萄专业合作社财务管理制度》等制度,提高合作社规范化、组织化、科学化管理水平。几年来,合作社紧紧围绕“农业增效,农民增收”这一目标,按照“民办,民管,民受益”的原则,规范运作、完善管理、强化服务,在农民增收、提高组织化程度和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等方面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为合作社葡萄生产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二)规范民主管理。合作社严格按照《农民专业合作社法》和合作社章程的规定加强规范管理,设立成员大会作为本社权力机构,每年至少召开两次成员大会,决定重大事项。经成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长、理事和监事,制定日常管理和监督等制度,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理事会会议,监事长组织召开监事会会议,形成了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运行高效的管理机制。
(三)优化规模经营。合作社实行“三统一”经营管理模式,即统一品种、统一品牌、统一销售渠道,村党支部领办成立翠屏葡萄专业合作社,由12名党员主动带头,组织群众规范种植行为,抱团开辟市场。合作社鼓励村民以土地、资金等方式加入合作社,并将村集体吸纳为团体成员,实行村集体、合作社和农户利益共享、风险共担的联结机制。
二、坚持技术兴社,经济社会效益双丰收
(一)注重开展技术培训。为提升合作社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引导葡萄产业从增量型向质量效益型转型,合作社本着实际、实用、实效的原则,聚焦品种选择、病虫害防治、发菌及采收期管理等重点环节,每年组织开展3次左右的专业技术培训或交流活动。
(二)完善设施打基础。合作社建立了严格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土壤、肥料、灌溉水等方面,严格执行绿色生产标准,利用有机肥替代化肥等技术进行土壤改良,利用生物技术防治有害生物,安装杀虫灯、粘虫板、诱虫带等治理设备。
(三)组织学习先进经验。合作社注重学习先进管理经验,努力推动新技术就地转化,先后组织成员到周边乡镇参观学习,并组织成员参加高素质农民培训。通过合作社的指导和服务,越来越多的果农更新了发展理念,提高了田间管理水平和种植技术,生产出来的葡萄软度适中、色彩艳丽、味道可口,深受消费者青睐。
三、坚持营销富社,让葡萄卖出“新花样”
(一)注册商标打造品牌。为在市场竞争中抢得先机,合作社加强品牌建设,于2012年注册了“翠屏”牌葡萄商标,于2015年6月申请了无公害农产品认证,为开拓市场奠定了基础。
(二)巧借外力拓展市场。合作社充分利用各级农业农村部门组织开展果品推介会的契机,安排专门的营销人员,大力推介翠屏葡萄,吸引更多消费者,不断开拓产品销路。
(三)线上销售直通到户。合作社充分发挥线上购销平台辐射面广、简便快捷的优势,在淘宝、天猫、抖音等平台推广,进一步拓展葡萄销售渠道。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