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川渝两地农科院联合举办的2023年川渝地区蔬菜学术研讨暨秋冬蔬菜现场观摩会在潼南举行,助力“渝遂绵优质蔬菜产业带”建设。
在潼南区太安镇罐坝村的观摩现场,蔬菜品种展示基地里200余个秋冬蔬菜品种集中亮相,让川渝地区农业部门工作人员及蔬菜种植业主看得眼花缭乱。仅以萝卜为例,根据成熟期、形状、颜色、功能的不同,就细分出几十个品种,圆的、长的、像酒罐的、像梨的……引得不少人纷纷拍照记录稀奇。
蔬菜是我市种植业第一大产业,蔬菜基地常年稳定在225万亩左右,产量2000万吨左右,市民年人均蔬菜占有量707公斤,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近年来,随着高山蔬菜的发展和全市“速生菜”增种计划的拉动,传统蔬菜供应“春淡”“秋淡”现象已基本消除。今年4月全市蔬菜月收获量更是首次突破100万吨,形成了“自给有余、有进有出”的紧平衡状态。
“这几年通过科研攻关,我院育成的‘艳椒’辣椒、‘渝茄’茄子、‘燕白’黄瓜、‘秋雪’萝卜等一系列新优品种在生产上得到大面积推广应用,主要蔬菜作物良种覆盖率达90%,科技对增产贡献率达到43%。”市农科院蔬菜花卉所所长、市蔬菜产业技术体系首席专家曾志红介绍。
尽管如此,当前川渝蔬菜产业仍面临生产成本剧增、效益下降、智能装备水平低、科技创新转化乏力等问题,亟需川渝两地围绕蔬菜产业重大科技问题,开展深度研讨合作,寻找有效应对之策,通过协同创新,破解制约产业发展的关键技术瓶颈,为产业发展提供综合技术解决方案。
因此,此次两地首次举办蔬菜产业的学术研讨会,就当前科研难点及相关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深入交流。豇豆抗病品种选育、抗根肿病萝卜品种选育、甘蓝抗逆品种选育和应用、秋冬蔬菜产业发展现状及趋势分析……会议期间,双方农业科研人员就各自研究领域科研进展做了分享。
“接下来,川渝两地蔬菜产业体系将继续深化合作,围绕品种创新布局、轻简高效栽培、病虫绿色防控、设施设备提升和加工储运减损等全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问题开展协同攻关,通过技术进步来推动川渝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曾志红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