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25日,长江十年禁渔工作推进会在涪陵区举行。记者从会上获悉,自2021年1月1日长江流域重点水域禁捕(以下简称“长江十年禁渔”)以来,重庆开展跟踪监测、就业帮扶、常态化监管、濒危鱼类救护等措施,近7000名渔民上岸后稳定就业,全市非法捕捞案件下降24.2%,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鱼等濒危鱼类增加近700尾,取得阶段性成效。
“三年多来,我们坚持做到跟踪监测、就业帮扶、社保兜底‘三个全覆盖’,退捕渔民安置保障全面加强。”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在跟踪监测方面,重庆通过建立帮扶明白卡、渔民信息台账、帮扶工作台账,推广“退捕渔民就业援助一键通”小程序,全面动态掌握退捕渔民生产生活情况和就业需求。
在就业帮扶方面,重庆对退捕渔民及时开展定制化就业培训,“一对一”提供就业援助,有就业意愿的6975位渔民全部稳定就业。
在社保兜底方面,重庆持续动员退捕渔民提档参保,符合参保条件的10340位渔民全部参保,349名困难退捕渔民全部纳入最低生活保障。
在安置退捕渔民的同时,重庆还聚焦常态化监管、法治化建设、数字化转型,推动长江禁捕工作持续迭代升级。
“我们通过完善‘部门联动、省市协同’机制,常态化开展清船、清网、清违规垂钓、清涉渔市场‘四清’整治,去年全市非法捕捞案件数较2020年下降24.2%。”该负责人介绍。
与此同时,重庆还制定《关于非法捕捞犯罪的量刑指引》,印发《非法捕捞水产品违法犯罪线索双向移交工作规范》,率先出台休闲垂钓管理办法,制定禁用渔具名录,并将“政务·长江治渔”应用纳入数字重庆建设。
据悉,为加快恢复水生生物多样性,重庆修订市级保护水生动物名录,建成保护鱼类收容救护中心4个、科普教育基地7个。去年全市救护大鲵、胭脂鱼、长江鲟等珍贵濒危物种32起,长江鲟、胭脂鱼、岩原鲤等珍贵濒危鱼类监测量分别增加242尾、104尾、350尾。同时,重庆还启动了长江上游水产种质资源库建设,胭脂鱼、岩原鲤等珍稀特有鱼类保种繁育水平居全国前列。
此外,重庆还落实1亿余元生态补偿资金,强化水生生物保护区管理,在重点水域布设人工鱼巢30万平方米。目前,长江干流监测鱼类达93种,较禁捕前增加47种,鱼类资源量总体呈明显上升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