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亩产超4000斤 大蚕豆有大创新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05-16
字体:
    种质,关系国家粮食安全,关乎农业效益和农民收入,关涉农产品全球竞争力,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重要领域。今天的《主持人看新重庆》跟随主持人史小恩,去看一个大家伙。

重庆新闻频道《第1眼新闻》主持人史小恩:“天哪!这么大的蚕豆,您见过吗?比我的手掌还要大。我现在是在永川区的一片蚕豆田,重庆农科院的专家们正在这里进行测产。”

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豆类科技创新团队首席杜成章:“16.5厘米。”

史小恩:“来摘一颗普通的蚕豆荚,这个是超级蚕豆(渝蚕5号),这一目了然啊!悬殊太明显了!一个已经超过我的手掌了,普通蚕豆就和我的小拇指一样。”

杜成章介绍,这就是“渝蚕5号”,10根豆荚,差不多就是1斤了,现在称一下。505克,1斤多一点点。

单株大小的突破,直接带来了显著的增产效应。刚刚经过专家组的现场测产,这片大概400亩“渝蚕5号”,亩产竟然高达4256斤!与传统的蚕豆品种相比,产量足足提升了4倍!

杜成章说,这简直是个奇迹!蚕豆,别看它浑身都是宝,但是农民朋友种它的时候很小心,一般不会规模化种植。因为在重庆这种夏天高温高湿,冬季阴雨绵绵的这种生态条件下,它很容易诱发蚕豆“赤斑病”。

国家食用豆产业技术体系专家张继君介绍,这块地就是得了赤斑病的蚕豆。你看这株,它的叶片和植株的茎秆都发黑了,像火烧了一样,叶片全都枯萎了。所以老百姓都不敢大规模的种植,只能在边边角角种一点,经济效益太差了。

要搞定赤斑病,最重要的一步,就是从自然界中找到最具“抗病性”的蚕豆基因。为此,重庆农科院从国内外引进大量优质的种子,再结合重庆本土资源,进行了杂交选育。

杜成章:“抗病性育种十分艰难,我们走了六个省,走了几万公里的路,才找到这么一份具有中度抗性的种质资源。有了它,才有后来我们的新品种‘渝蚕5号’。现在我们又从国家资源库引进了几千份的种质,开展蚕豆赤斑病精准鉴定,就是为了找到一个具有更强抗性的种质,把我们的‘渝蚕5号’,再进一步改良成一个有更高抗性的品种。除了抗病性,我们还对种子的大小、口感进行了筛选。”

主持人史小恩:“哇!好香啊,口感特别不错。我们之前在家里炒嫩蚕豆觉得又沙又糯就是最好吃的,这个超级大蚕豆一样有这样的口感。”

杜成章透露,按照亩产4000斤来计算,再加上轮作一季水稻的话,那么亩产值就能突破1万元。下一步呢,他们想把这个技术在全国范围内推广。

“渝蚕5号”,一个“渝”字,承载的是重庆辨识度。在生物育种领域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是农业领域在培育新质生产力的重要一环,也是新重庆提升农业农村现代化水平的题中之义。相信未来,在这片土地上,还会收获更多这样的成果。
(第1眼-重庆广电记者 李臻 陈霆 李小白 章程 史晓恩 特约记者 陈巍)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