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部门动态

从求高产到重优质再到多功能 一粒大米背后的种子“升级”路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日期: 2024-10-23
字体:

10月17日凌晨两点多,市农科院水稻所研究员李经勇结束了在新疆的交流之旅落地重庆,跟随他搭飞机返回的还有10余个来自新疆的水稻育种材料。

“收获满满,我打算趁着这季南繁把材料带到海南种下去,快点开展杂交试验。”当天下午,记者见到李经勇时,他面带倦容,但话语间难掩兴奋。

朋友一句对新疆米的夸赞,引出了此次李经勇的新疆之行。

时下,正值新疆水稻收获之际,在阿克苏、伊宁等地,得益于得天独厚的温光条件,这里的水稻亩产平均达到880公斤,出产的“雪米”“软米”口感又香又糯。

怎么让大米更好吃,是近年来水稻育种工作者的共同追求。自上世纪70年代杂交水稻育成后,40多年里,消费者对大米的需求逐步从吃饱向吃好转变。

“以前别人说我们‘种不出杂交水稻’,是‘劣质稻区’。通过科研攻关,这些说法都被一一打破,今年全市水稻优质率已达到近80%。如今,我们种水稻不仅要让它产量高,还要让稻米更香、更好吃、吃出健康!”李经勇说。

产量越来越丰
田间鉴定、表型测试,终于甩掉“劣质稻区”的“帽子”

李经勇生于上世纪60年代,小时候由于粮食产量低,物资匮乏,经常吃不饱。

上世纪70年代,杂交水稻的育成,为解决当时粮食紧张问题带来了曙光。据测算,当时重庆常规水稻的平均亩产最高仅600斤,而杂交水稻能达到八九百斤。

但重庆气候特殊,特别是水稻抽穗灌浆期的七八月极端高温,不少杂交水稻引入重庆后往往“水土不服”,稻米品质不高。所以很长一段时间里,不少人说“重庆根本种不出杂交水稻”,重庆还被划分为劣质稻区。

“重庆的水稻分蘖拔节期弱光阴雨,极大地影响了水稻高产;抽穗灌浆期高温伏旱以及温差过小,则不利于水稻优质。”市农科院水稻所李贤勇研究员表示。为了育成重庆的杂交水稻,一时间,科研人员纷纷踏上了水稻高产与优质育种材料的搜寻之路。

从国内外收集材料,在重庆进行田间鉴定、表型测试……历经千辛万苦,李贤勇团队终于在20多年前发现了“宝贝”:有一份材料在寡照条件下仍能茁壮生长!

他们当即着手杂交选育,为了加快研究进度,还利用海南的气候优势,冬季飞到海南多种一季水稻。

2004年,能在重庆产出优质米的水稻品种——“Q优2号”终于培育成功。经重庆和国家品种审定机构测试,不但米质达到国家三级优质标准,而且比当时的主推品种增产6%以上。

2006年,李经勇也借助国际水稻所的力量,利用一株表现优异且香味浓郁的材料,杂交出我市首个国标二级优质水稻“渝香203”。

这些标志性品种的出现,彻底打破了“重庆根本种不出杂交水稻”的论断,也让重庆摘掉了“劣质稻区”的“帽子”。

口感越来越香
办公室里煮饭试吃,“浓香”大米受到青睐

尽管有了自主选育的优质稻,但科研人员们并不满足。“优质其实不能与好吃画等号,所以,现在我们育种开始更注重食味品质,也就是大米的口感。”李经勇说。

正因如此,这几年,搞水稻育种除了下田、做实验外,科研人员还多了一项重要的工作——吃米饭。

“办公室摆了好几台小电饭煲,一上班就把我们杂交出来的组合煮起,忙完了就去尝一尝,顺便记录下口感指标。”李经勇笑着说。

在这样日复一日的试验、试吃下,2020年,李经勇牵头选育的名为“渝香优8133”的品种通过市级审定。

“它是全香型品种,也是我市首个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优质稻品种,就是说它的父本和母本都是浓香型的材料,且材料都由我们自主选育。”李经勇说。

“浓香”的特色也使得“渝香优8133”近两年连续入围全国优质稻(籼稻)品种食味品质鉴评金奖名单,受到不少大户的青睐,云阳县大阳镇的陈义秋就是忠实“粉丝”之一。

陈义秋从事水稻种植、加工已有15年,过去他一直选用当地的常规稻品种,品质好但产量不高,每亩仅800斤。“我后来也尝试过不少优质杂交稻品种,最终选中了‘渝香203’,它的亩产1100斤左右,品质也不错。这两年又换了‘渝香优8133’,这个米打出来晶莹剔透,而且香味更足、口感好,客户都很喜欢。”陈义秋说,如今他已带动当地种植“渝香优8133”超1万亩,年产销售大米100余万斤。

近年来,我市还自主选育出Q香优252、忠香优904、渝香优8159、Q香优266等一批高食味水稻品种,进一步优化了水稻品种结构,带动了重庆大米口感的整体提升。去年“三峡杯”重庆香米评选活动选出的五大香米里,我市自主品种就占据3席。

功能越来越多
“米线专用”水稻问世,稳糖米、低谷蛋白米也有了突破

作为万千百姓的主食,水稻在提供基本口粮的功能外,也在不断拓展其他功能。

时下,秋收刚结束不久,李贤勇就连连接到外地企业的电话,要求预订明年“Q优12”的种子。

“现在还无法预判明年的制种情况,我都不敢接单。”李贤勇说,作为目前国内为数不多且品质上乘的米粉专用稻,近两年“Q优12”在全国推广面积迅速增加,种子供不应求,“目前制种量只能满足五六十万亩面积的种植,而全国的需求每年大约为500万亩,所以接下来要着手扩大制种面积了。”

其实,在选育“Q优12”时,李贤勇只是想从加工型水稻入手,解决稻米口感不好的问题,却没有想到它能这么“火”。

“米线、米粉是稻米加工利用的一大方向,尤其是南方有消费市场和需求。”李贤勇研究发现,我市低海拔地区受高温伏旱影响最大,不少稻米直链淀粉和蛋白质偏高,做米饭口感较差,“但做米线正需要这样,因为它胶稠度低,不需要添加任何辅助材料即可加工成米粉,并且弹性好、不易断,口感爽滑。”

思路一转换,劣势瞬间成为优势。近几年,“Q优12”不仅在我市合川、綦江推广种植,还相继被广西、四川、云南、福建等地引种、推广,成为柳州螺蛳粉、云南过桥米线等食品的原料。

“从全国来看,重庆是水稻小产区,没有什么优势。但在水稻功能的开拓、利用上,我们又开辟了新赛道。”李贤勇说,近年来围绕药食一体,他在适合糖尿病人、肾脏病人的稳糖米、低谷蛋白米上均有研究,未来还将从市场需求入手寻找拓展方向,进一步丰富水稻功能。·

相关链接》》

■ “十三五”以来,我市审定水稻品种95个,其中优质稻品种53个,占比达55.8%。

■ 2024年全市水稻种植面积约986万亩,其中部颁二级及以上优质稻786.9万,同比增加25.3万亩,优质率达到79.8%,较2023年提高2.8个百分点,创历史新高。

■ 目前在全市,一级优质稻面积185.9万亩,占比23.6%;二级优质稻面积549.9万亩,占比69.9%;三级优质稻面积51.1万亩,占比6.5%。

(数据来源:市种子站)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