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三年打基础:重庆种业振兴行动成效如何?

--

日期: 2024-12-09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近期,我市水稻专家李经勇深入新疆阿克苏、伊宁等地考察、交流,带回10余份“软米”“雪米”育种材料;豆类专家杜成章也联合川渝多家科研机构,在四川盆地开展了一场对“十月黄”耐旱大豆资源的搜寻。

这些跋涉、奔波的背后,都有一个关键词——种业振兴。国以农为本,农以种为先。要让大米、水果、蔬菜既高产、营养又健康、好吃,首先得从品种选育上找寻突破口。

近年来,我市深入推进种业振兴,重点实施种质资源保护利用、种业创新攻关、种业企业扶优、种业基地提升、种业市场净化“五大行动”,推动种业振兴“一年开好头、三年打基础、五年见成效、十年实现重大突破”。

不久前召开的全市种业振兴工作会议传出消息:我市已圆满完成“三年打基础”目标任务。这3年来,重庆种业振兴行动进行了哪些探索?取得了哪些成果?记者就此进行了深入采访。

摸清“家底”

全面完成种质资源普查收集,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402份

选育好的品种,种质资源是基础,也是关键。可以说,如果袁隆平团队当年没有获得那株后来被命名为“野败”的雄性不育野生稻资源,很可能就没有后来三系配套杂交水稻的诞生。

我国是农业大国,作物类型多种多样。在重庆,丰富的立体气候资源,也孕育出众多具有重庆辨识度的本土作物、畜禽资源,如高蛋白大豆、荣昌猪等。

为了进一步收集优异的本土资源并加以开发利用,去年,我市在全国率先开展省级种质资源精准鉴定。这是我市第一次组织科研技术力量,全面、深入地对农业种质资源进行精准鉴定评价。

项目组围绕28种农作物、7种畜禽,立足解决产业发展痛点、难点,以选育标杆品种为目标,开展资源大搜寻,同时对资源针对性地开展表性鉴定、基因鉴定。

以大豆为例,随着全球气候变暖,近年来耐高温、耐干旱成为大豆品种选育的重要方向。今年,“超长待机”的高温伏旱天气给大豆生产带来挑战。这种极端天气对生产不利,但却是做育种研究的绝佳时机。

11月初,市农科院油料所牵头发起了耐高温、耐干旱“十月黄”大豆单株搜集行动,得到四川农科院、湖北农科院、西南大学、三峡农科院、南充市农科院、自贡市农科院等科研机构大豆育种团队的积极响应。

经过努力,科研人员共收到350余份耐旱的“十月黄”资源,为接下来品种选育奠定了基础。

市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介绍,3年来,我市共出动普查人员8000多人次,全面完成农业种质资源普查收集任务,新收集农作物种质资源2402份;累计完成28种农作物、7种畜禽共4万份(次)以上表型与基因型精准鉴定。

选育品种

3年多来,全市自主培育农作物新品种200余个

为了提速新品种培育,我市还加大种业创新攻关力度,助推产业发展。

在璧山,蔬菜种植户闫光伟种茄子多年,这几年,他对种子问题“有点恼火”。

种一亩茄子的收益能上万元,除去种苗、人工等成本,利润能有2000余元。“但茄子一旦得了青枯病,损失会很大。这几年病情越来越严重,忙活一年还可能要亏钱。”闫光伟说。

青枯病源于一种土传病菌,同一地块如果连年种植茄子,病菌就会越积越多,发病率也会越来越高。目前,我市茄子常年种植面积30余万亩,青枯病的田间发病率在30%至40%之间,情况比较严重。

去年,我市高抗青枯病茄子砧木新品种“渝茄砧2号”成功通过品种鉴定,让闫光伟等一众茄子种植户看到了希望。

市农科院茄科蔬菜团队努力在野生茄子种质资源中寻找高抗青枯病的材料,开展新的砧木品种杂交选育。

其间,团队兼顾灰霉病、菌核病等茄子高发病害开展研究,最终选育出“渝茄砧2号”,成功将茄子青枯病发病率控制在5%以内。

近年来,我市聚焦农业生产所需,通过组建科企联合体等方式加强科研协同攻关,一批具有重庆辨识度的科研成果加快涌现。

如聚焦高出油率油菜,去年通过新品种登记的“庆油11”含油量达到52.37%,它是我市自主选育的“庆油”系列油菜第三次刷新国内油菜含油量纪录;聚焦青菜头全程机械化,培育出全国首个宜机收青菜头品种“渝机6号”,等等。

3年多来,全市自主培育农作物新品种200余个,有效助推特色产业结构优化、提档升级。

创新机制

在全国率先探索“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

科研院所、高校和种业企业,是种业创新发展的重要力量,强化种业企业科技创新主体地位是提升种业发展效能的关键之一。

因此,在推进种业振兴中,我市在全国率先探索实施“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政策,对16家在突破性新品种选育和良种推广应用中作出重大贡献的市内企业(科研院所)的28个品种给予2150万元资金奖励。

对此,市农科院油料所所长黄桃翠深有感触。黄桃翠表示,科研工作有连续性,如果能拿到后补助资金,那就相当于拥有了一个灵活的资金池,科研工作更有保障。

该项政策还有一个让人称道的变化。黄桃翠说,以往研发新品种,先申请项目后拿资金,这导致一些成果“含金量”不够,最终也没能实现转化。

而重大品种研发与推广后补助则要求科研人员先“交出”重大新品种或推广好的优质品种,然后才能获得补助资金。“这是一个科研导向上的转变,要求科技工作者瞄准产业痛点做科研,为实际生产解决问题。”黄桃翠说。

作为我市高含油油菜“庆油”系列的选育人,近年来,黄桃翠凭借“庆油3号”“庆油8号”在全国的快速推广多次拿到后补助资金。利用这些资金,她又相继选育出“晶油1号”“庆油11号”等优质品种,实现了科研的正向循环。

今年,为加快推进种业创新攻关,我市还首次启动实施重庆市种业创新攻关“揭榜挂帅”,发布了家蚕、茶树、榨菜、黄连、渝东黑山羊5个项目,为“揭榜”科研主体提供500万元资金支持。

目前,我市有市级农作物种子企业26家、畜禽种业企业54家,“中一种业”“琪泰佳牧”已成功入选国家种业阵型企业。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