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 > 部门动态

畜牧专家下沉解难题 肉牛产业发展增效益

--

日期: 2025-09-16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重庆紧扣《重庆市乡村人才振兴行动实施方案(2025—2030年)》部署大力引育集聚乡村人才为推进乡村全面振兴注入智力活水。

在渝东门户巫山县,双龙镇的群山之间,一座座肉牛养殖场正悄然改变着当地的产业版图。

2025年,巫山县双龙镇在重庆市人力社保局专家服务团的精准帮扶下,让肉牛产业成为乡村振兴的新引擎。截至目前,全镇存栏肉牛539头,建成标准化肉牛场1个,10头以上规模养殖场(户)达15户,曾经的养殖“痛点”正逐步转化为产业“亮点”。

“一定要有规模起来,效益在规模,但是不要急,一步步地来,要有个远期目标。”近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第六批专家服务团领衔专家、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曾政研究员,在巫山县双龙镇新安村丁存桃养殖场内,向养殖场负责人丁存桃叮嘱肉牛养殖重点。

“以前养牛全靠老经验,牛病了才着急找兽医,现在跟着专家学,消毒、免疫、饲料配比都有讲究。”双龙镇新安村养殖户丁存桃的话语里满是感慨。这位曾有15年外出打工经历的“新农人”,受兽医父亲的影响返乡养牛,却在规模扩大后遭遇疫病防控、饲草料管理等难题。而这,正是双龙镇肉牛养殖初期普遍面临的困境。

“当地养殖户的‘乡土经验’很宝贵,但缺乏系统化的科学支撑。”曾政研究员带领的专家服务团,在2025年3月进驻双龙镇后,第一时间就找准了产业发展的“症结”。针对当地肉牛养殖的实际情况,专家团队将“防控观念从治疗转向预防”“管理方式从粗放转向精准”作为核心突破点,一场覆盖技术培训、现场指导、模式创新的帮扶行动就此展开。

“该打的疫苗,特别是口蹄疫疫苗,这个必须要打,另外就是布病和牛结节性皮肤病的防控(很重要),布病是我最担心的一个病,毕竟要感染人又涉及到食品安全。”曾政研究员在养殖场内,向丁存桃详细叮嘱肉牛养殖中的重点防控事项。

在新安村丁存桃的养殖场里,专家团队不仅带来了“布鲁氏菌病防控”“养殖场生物安全”“科学用药、减少抗生素使用”等专题培训,更手把手指导他改造牛场出入消毒通道、搭建饲料防潮仓库,还因地制宜制定了生物安全防控方案。“现在我利用当地的饲草资源(玉米秸秆、甜象草等)做青贮、黄贮,一头牛一年能省近千元饲草成本,而且粗精饲草料合理搭配,牛的体质明显变好。”丁存桃算了一笔经济账,现在他的养殖场存栏肉牛58头,一直坚持自繁自养,放牧、圈养和种草养畜相结合,今年预计出栏50头以上,主要销往巫山县、重庆主城及广东和福建,预计产值70万元以上。

近年来,重庆市人力社保局创新搭建“基层出题”和“专家发榜”双向对接通道,广泛征集基层项目需求。今年组建了第六批专家服务团,精心选派126个专家团队,1041名专家奔赴基层一线,为126个受援单位提供精准化的技术支持与专业咨询服务。

其中,曾政是重庆市动物疫病预防控制中心研究员、重庆市第六批专家服务团领衔专家。长期从事重要动物疫病和人兽共患病防控工作,对区县级兽医实验室给予技术支持,不断提高疫病防控水平,助力畜牧业高质量发展。曾政领衔的专家服务团共有10名成员,其中硕士研究生8人,副高级及以上技术职称5人。

目前,由曾政带领的团队自今年服务启动以来,聚焦巫山肉牛产业发展需求,以“技术下沉、精准服务”为核心,采取“理论授课+现场实操”“集中培训+跟班指导”相结合模式,为巫山县培养技术能手。以中小型规模养殖场为核心基点,辐射带动周边散户和周边村社,为巫山县肉牛养殖贡献团队力量。

“你这里四十多头母牛,规模还算是比较大了,生下的小牛也可以向周围散养肉牛的养殖户供给,这样既可以降低引种风险,又能带动周围农民增收。”曾政在养殖场内与丁存桃交流。“我们最担心的就是养殖户的引种问题,大部分布病是从高风险区域引种造成的,在养殖中一定要注意这个问题。”

据悉,为进一步破解肉牛产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市级专家服务团围绕服务点肉牛产业发展需求,从技术培训、风险防控、生物安全防护等多维度开展精准服务。在技术培训与经验传导方面,专家团于3月组织项目启动会,明确服务计划与目标,曾政研究员以“布鲁氏菌病的预防与控制”为主题开展专题培训,130余名基层兽医、养殖户参训;后续还针对肉牛饲养管理、饲草料储存、疫病防控等内容开展3期专项培训,覆盖312人,并组织镇村干部、养殖主体赴云南、湖北、武隆等地学习先进养殖经验,邀请市县专家开展技术指导8次。

在养殖场标准化建设指导上,专家团多次深入双龙镇新安村、黑龙村,从生物安全防护、功能区布局、设施设备升级、粪污处理等专业角度提出优化建议。此外,专家团还协助服务地建立肉牛引种制度、落地隔离观察管理制度,指导开展饲养前生物安全风险评估;指导规范消毒、免疫、采样等技术操作;结合春防行动宣传口蹄疫等重大动物疫病,以及布病等人畜共患病防控知识,指导县级兽医实验室提升检测能力,为产业安全筑牢“防护网”。

如今,专家服务团的技术支持已在巫山肉牛产业领域显现扎实成效。新安村股份经济合作联合社标准化肉牛场已完成验收,计划9月中旬引进50头肉牛,投用后每年至少可为村集体经济创收20万元,带动6户农户增收。新安村丁存桃养殖场养殖规模较年初扩大三分之一,出栏量有望突破50头,经济效益显著提升。黑龙村尚明存养殖场在牛市行情低迷背景下,凭借科学养殖技术仍实现年创收十万余元,计划年底再引进15头优良母牛。

“下一步,专家服务团的技术人员将持续给养殖场提供技术指导,甚至辐射到整个巫山地区的肉牛产业。在疫病防控、饲料选择、安全用药、畜禽产品药物残留等方面提供支持,特别是人才培养,我们专家服务团争取为巫山肉牛养殖业培养出一支可持续发展的队伍,有人才就有产业,有人才就有市场,保证畜牧业的发展及农民增收。”曾政表示。

据介绍,重庆市专家服务团的主要任务是紧密结合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重庆市乡村振兴实际需求,因地制宜发掘优势资源、编制产业规划、拟定技术规程、解决技术难题、培养技术人才、培育市场品牌、培植产业链条、转化科研成果,推动乡村全面振兴。2019年至2024年,重庆市已选派5个批次449个专家团队、3626名专家下基层,累计开展技术服务6679次,帮助培育本地“三品一标”农产品218个,引进推广新技术、新产品2444个,培训超过7.7万余人次,带动发展产业68.71万亩,新增就业1.1万人,创造经济价值72.12亿元,与乡村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为基层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管理经验,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精准的技术指导和有力支持。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