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重庆市市长质量奖获奖组织和个人名单正式公布,市农业农村委系统2家直属单位榜上有名,热烈祝贺!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地方标准荣获标准创新贡献奖(标准项目)
●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 陈红跃荣获标准创新贡献奖(个人)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
《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地方标准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总站牵头制定的《池塘鱼菜共生综合种养技术规范》地方标准,是全国首个鱼菜共生地方标准。该标准秉持“以水定产、以技提质、以治增效”理念,历经十余年攻关而成。
池塘鱼稻共生水质原位修复技术试验示范
该成果成功破解了养殖环境治理与增产增效协同发展难题,保障了水产品安全稳定供应,为长江上游生态保护与渔业绿色转型提供了示范样板,获《焦点访谈》《人民日报》等中央媒体多次专题报道。以中国科学院桂建芳院士为组长的专家组认定成果达国际领先水平。
鱼菜共生AI工厂——温室作业机器人
标准实施以来,有效推动了绿色发展和环境治理。它构建了资源循环利用的综合种养模式,实现了“养鱼不污染、种菜不施肥”的生态效应,有效修复了池塘水环境,降低了鱼病发生率。该技术已八次入选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并列为全国四大典型尾水治理模式之一;以该技术为核心的“丘陵山区生态循环技术体系”连续多年入选重庆市主推技术,作为全市水产养殖尾水综合治理七大模式全面推广,支撑完成第二轮中央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第37项养殖尾水治理整改任务,累计治理养殖尾水3.51万户、面积29.69万亩,实现亩均年减排尾水1200吨,总减排量达17.6亿吨。
大足鱼菜共生示范基地(市水产总站联合重庆电视台新农村频道拍摄)
通过规模化推广应用,实现增产增效目标。以鱼菜共生为核心的丘陵山区生态种养循环技术作为全国农业主推技术,已在国内及南亚多国推广应用,并被纳入重庆市落实市委书记袁家军访问尼泊尔“活力乡村”项目的主要援外技术。十余年来,在重庆累计推广约55万亩,辐射全国累计400万亩池塘,实现总产值660.13亿元,新增纯收益167.78亿元。在重庆区域相当于新增5.5万亩粮蔬种植土地,全国范围相当于新增40万亩粮蔬种植耕地,有力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经过项目的衍生应用,注册“鱼菜缘”商标,认证有机及绿色食品10个,进一步提升品牌产品附加值、知名度及公信度,延伸产业链条,显著提高池塘综合生产效益。
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研究员
陈红跃
重庆市畜牧技术推广总站副站长、市生猪产业技术体系创新团队首席专家、市畜牧兽医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秘书长陈红跃研究员获得重庆市市长质量奖,这是我市“三农”领域获得“重庆市市长质量奖”个人荣誉的唯一代表。
在中国重庆第二届生猪论坛上汇报《重庆市生猪产业新质生产力提升路径思考》
据介绍,陈红跃长期深耕畜牧技术标准化工作,始终聚焦行业发展痛点与需求,以破解产业瓶颈、提升产业质量为核心目标。在工作中,他牵头制定了20余项关键畜牧技术规程,这些规程紧密结合重庆本地畜牧业生产实际,涵盖生猪养殖、疫病防控、畜产品质量管控等多个关键环节,为产业发展提供了科学、规范、可操作的技术指引。
其中,针对生猪产业发展面临的技术不统一、质量不稳定等问题,陈红跃主导制定的相关技术规程,有效解决了生猪产业发展中的多项关键瓶颈。
《猪精液稀释保存剂》国家标准编制调研
以荣昌猪为例,尽管近年来荣昌猪产业集群发展平稳有序,但其技术规范和标准仍有明显不足,从而导致养殖水平参差不齐。陈红跃主导的《荣昌猪全产业链现代标准化生产关键技术创建及应用》项目,有效解决了荣昌猪全产业链发展中的多项技术瓶颈问题。依托项目技术成果的落地应用,近年来,荣昌猪窝均产仔数提高0.6头、全程死亡率降低5%、育肥猪养殖成本平均降低120元/头,该项目获得2023年度市科技进步二等奖。
指导猪肉屠宰分割
据统计,自2021年以来,陈红跃围绕畜牧标准化养殖,先后起草发布了40余篇理论专著。借助这些标准化技术成果的推广应用,重庆生猪产业年增效超1.2亿元,不仅显著提升了养殖主体的经济效益,更从源头筑牢了畜产品质量安全防线,推动生猪产业向标准化、规模化、高质量方向转型。
此次市农业农村委系统两家单位及个人获奖,是对我市农业农村领域质量管理和标准创新工作的肯定。下一步,市农业农村委将以此为契机,持续加强农业标准体系建设与技术推广,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业农村现代化贡献更多力量。
版权所有: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主办:重庆市农业农村委员会 ICP备案:渝ICP备10005495号-7 政府网站标识码:5000000061 渝公网安备 5001900250065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