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4件实事 我市将纵深推进大美乡村建设
--









4月21日,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大美乡村建设”,市住房城乡建委副主任陈拥军介绍了我市大美乡村建设有关情况。
大美乡村建设,是推进全市域整体大美的重要抓手。一年来,全市认真学习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视察重庆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穿透式”推动39个村庄建设示范项目落地见效,切实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加快建设30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我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设计下乡服务等4项经验做法列入住房城乡建设部可复制经验清单、向全国推广,“景美、人和、业兴”的大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具体而言,我市从绘就乡村新图景、支持发展特色产业,筑牢农房安全防线、支持建设农村“好房子”,盘活利用闲置空间、支持城镇承载力提升三个方面,加快大美乡村建设。
绘就乡村新图景、支持发展特色产业方面,我市以修缮传统民居、保护历史文化要素、改善人居环境为重点,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发展工程,建成酉阳、秀山两个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建设云阳县凤鸣镇黎明村等16个市级示范点,因村制宜发展休闲康养、文旅文创等新业态,推动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
筑牢农房安全防线,支持建设农村“好房子”方面,我市建立施工安全巡查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有序推进切坡建房边坡隐患整治,推行带图审批、照图施工,以及选址踏勘、定点放线、基坑基槽验收、分层承重构建完工、竣工验收施工“五到场”等管理制度。我市还发布《重庆市新建农房施工技术导则》,全面提升用地、规划、建设、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水平。设立设计下乡工作室38个,培育乡村建设工匠1.4万余名,为农房建设提供免费设计服务和技术支持,引导群众建设具有巴渝特色的现代宜居农房。
盘活利用闲置空间、支持城镇承载力提升方面,我市围绕“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管理有效”目标,实施场镇提质改造行动,持续深化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完善场镇功能,改善城镇面貌。盘活闲置空间,利用闲置地、荒地等碎片空间,建设综合广场、口袋公园、休闲步道等,不断满足群众生活休闲需求。盘活老街区、老厂房、老院子,举办特色民俗、非遗传习活动,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彰显地域文化魅力。数据显示,一年来全市实施场镇改造提升项目102个,建设美丽宜居示范乡镇30个。如:利用武陵山大裂谷、兰英大峡谷等旅游资源,建成涪陵区武陵山镇、巫溪县通城镇等一批文旅强镇。
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委将会同相关部门,按照“镇村联动、串珠成链、集中连片”思路,纵深推进大美乡村建设,重点抓好4件实事。
一是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巴渝新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壮大特色产业,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二是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持续改造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加快农房安全隐患整治,开展装配式农房建设试点,推动“渝悦·农房智管”应用贯通实战,进一步筑牢农房安全防线。
三是开展美丽城镇建设,实施场镇更新,进一步推动小城镇环境提升、功能提档、品质提级、治理提效。
四是实施万名乡村工程技术人才培育工程,加强乡村建设工匠、乡村建设管理人员培训,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乡村建设。(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 记者 赵伟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