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 > 新闻发布会

重庆大美乡村画卷的N种打开方式,速看

--

日期: 2025-04-21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大美乡村建设,是推进全市域整体大美的重要抓手。4月21日,重庆市政府新闻办举行“扛起新使命 谱写新篇章”系列主题新闻发布会(第一场)“大美乡村建设”新闻发布会。发布会上,市住房城乡建委、铜梁区、武隆区、酉阳自治县有关负责人介绍有关情况,并答记者问。

发布人

陈拥军 市住房城乡建委党组成员、副主任

任建平 铜梁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袁  丁武隆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张  宏酉阳自治县委常委、县政府副县长

陈拥军介绍,重庆学好用好“千万工程”经验,“穿透式”推动39个村庄建设示范项目落地见效,切实保障农村低收入群体住房安全,加快建设30个美丽宜居示范乡镇,我市传统村落保护利用、设计下乡服务等4项经验做法被列入住房城乡建设部可复制经验清单、向全国推广,“景美、人和、业兴”的大美乡村画卷正徐徐展开。

绘就乡村新图景

支持发展特色产业

建成酉阳、秀山两个国家级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

建设云阳县凤鸣镇黎明村等16个市级示范点

坚持微改造、精提升,打造大渡口区“金鳌田园”等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52个

市、区(县)共建乡村振兴车间,带动“家门口的就业增收”

酉阳县以传统村落集中连片保护利用示范县建设为契机,建立苗绣、西南卡普等非遗工坊,将非遗转化为可体验的文旅产品,村民实现就近就业,传统村落村集体经济经营性收入同比增长133%,走出了一条“自己的事情自己干、自己的资源自己赚”的共富乡村新路子。

铜梁区围龙镇坚持农业、文化、旅游“三向融合”,注重政府、群众、产业“三方发力”,串联打造“画里桃源”、“稻香渔歌”和“瓦上秋光”等巴蜀美丽庭院示范片,塑造集吃、住、游、购、娱于一体的多业态场景,年接待游客30余万人次,带动当地群众年均增收1.5万元,实现“美丽资源”向“美丽经济”的有效转化。

筑牢农房安全防线

支持建设农村“好房子”

建立施工安全巡查和安全隐患排查整治长效机制,有序推进切坡建房边坡隐患整治

推行带图审批、照图施工,以及选址踏勘、定点放线、基坑基槽验收、分层承重构建完工、竣工验收“五到场”等管理制度

发布《重庆市新建农房施工技术导则》,全面提升用地、规划、建设、使用全生命周期安全管理水平

设立设计下乡工作室38个,培育乡村建设工匠1.4万余名,为农房建设提供免费设计服务和技术支持,引导群众建设具有巴渝特色的现代宜居农房

万州区建立农房建设管理分片联系工作机制,将49个乡镇和涉农街道划分为3个片区,以“业务骨干+设计下乡人员”协同驻片的方式,常态化对在建农房开展施工巡查和技术服务,切实加强安全监管和风貌管控。

盘活利用闲置空间

支持城镇承载力提升

围绕“环境优美、功能完善、特色鲜明、管理有效”的目标,实施场镇提质改造行动,持续深化环境综合整治,不断完善场镇功能,改善城镇面貌

盘活闲置空间,利用闲置地、荒地等碎片空间,建设综合广场、口袋公园、休闲步道等,不断满足群众生活休闲需求

盘活老街区、老厂房、老院子,举办特色民俗、非遗传习活动,打造沉浸式体验场景,彰显地域文化魅力

一年来,全市实施场镇改造提升项目102个,建设美丽宜居示范乡镇30个。

利用武陵山大裂谷、兰英大峡谷等旅游资源,建成涪陵区武陵山镇、巫溪县通城镇等一批文旅强镇;依托生态优势、高山气候,打造武隆区沧沟乡、开州区满月镇等一批宜居小镇;挖掘川剧文化、古镇历史,保护建设大足区雍溪镇、江津区中山镇等一批历史古镇。

下一步,市住房城乡建委将会同相关部门和区县,按照“镇村联动、串珠成链、集中连片”的思路,纵深推进大美乡村建设,重点抓好4件实事:

实施传统村落保护、巴渝新村建设,改善人居环境,壮大特色产业,推进农文旅深度融合发展。

实施农房质量安全提升工程,持续改造农村低收入群体危房,加快农房安全隐患整治,开展装配式农房建设试点,推动“渝悦·农房智管”应用贯通实战,进一步筑牢农房安全防线。

开展美丽城镇建设,实施场镇更新,进一步推动小城镇环境提升、功能提档、品质提级、治理提效。

实施万名乡村工程技术人才培育工程,加强乡村建设工匠、乡村建设管理人员培训,持续提升专业能力和管理水平,更好地服务乡村建设。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