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政府网|重庆市人民政府网
您当前的位置: 首页>互动交流 > 新闻发布会

时隔一年再聚荣昌 全国畜牧科技盛会即将启幕

--

日期: 2025-11-13
语音播报
语音合成中,请耐心等待...
进入播报模式
语音播报
退出播报模式

11月13日,重庆日报记者从市政府新闻办举办的第十一届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新闻发布会上获悉,本届论坛将于11月19日至21日在荣昌举行。

论坛由中国畜牧兽医学会主办,以“绿色·智联·共赢:驱动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具体包括1场开幕式、3场主旨报告、1场主题研讨、12场专题论坛,以及学术成果发布、科研成果推介、劳动技能比赛等活动。

活动期间,来自全国畜牧领域的院士专家、行业精英,将分享学术成果,交流前沿观点,探讨科技成果转化路径,推动畜牧科技城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为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碰撞思想火花。

发布人:

荣昌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 廖传锦

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 陈勇

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 乔玉锋

荣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 夏定文

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 葛信勇

重庆市畜牧科学院党委书记 唐德荣

论坛将呈现4大特点

畜牧业是重庆农业的支柱产业,对于保障畜禽产品供给、促进农民增收意义重大。

重庆市委农业农村工委副书记陈勇介绍,近年来,我市因地制宜发展现代山地特色畜牧业,不断优化产业结构、提升发展水平,确保了畜禽产品供给充足、价稳质高。

2021年至2024年,全市畜牧业累计实现产值3133亿元,年均增长5.0%,比“十三五”时期年均增速加快4.7个百分点。截至2025年三季度,“十四五”时期猪肉、牛羊肉、禽肉和禽蛋累计产量分别达到713万吨、66万吨、177万吨和245万吨,比“十三五”同期分别增长24.3%、5.5%、14.9%和25.2%。

中国畜牧科技论坛是我国畜牧兽医领域极具影响力的高层次学术交流平台,每两年举办一次。重庆荣昌作为固定举办地,自创办以来,已成功举办十届,会议也已从一场行业学术交流活动,逐步成长为推动中国畜牧业高质量发展的“科技引擎”与“协同平台”,有效助推了畜牧业的迭代升级。

荣昌区委副书记、区人民政府区长廖传锦介绍,本届论坛以“绿色·智联·共赢:驱动畜牧业新质生产力发展”为主题,将呈现4个特点——

一是更加突出服务国家战略。聚焦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全面推进种业振兴,加快实现种业科技自立自强、种源自主可控,汇聚了全国畜牧领域的知名院士、专家学者和行业领军企业代表,系统研讨中国地方猪种源安全保障,专题论证国家西南畜禽智能育种基地建设方案,促进生猪育种创新能力提升,形成畜牧业“十五五”规划重要智力支持成果,推动畜牧科技城建设形成更多标志性成果。

二是更加突出创新策源功能。聚焦推动畜牧产业可持续发展和科技创新面临的瓶颈问题,重点围绕智慧畜牧与绿色技术创新路径,大数据、大模型、云AI与畜牧全产业链融合构想,低能耗、低排放的集约化畜牧产业路径等关键内容,以及科技研发、成果转化、产业运行、智慧应用、市场体系建设等关键节点,进行深入研讨,碰撞思想、启迪智慧,充分激发创新创造活力。

三是更加突出推动产业发展。将解读宏观政策,剖析产业趋势,正式发布并启动国家畜牧产业技术交易市场,实现畜牧科技成果在线挂牌、价值精准发现、确权规范交易、全链条可追溯,有效解决信息不对称问题,推动创新成果与产业需求高效精准匹配对接。同时,围绕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重庆市畜牧科学院、西南大学等单位的重要科研成果,举办畜牧科技成果转化推介大会,搭建起科研团队与投资机构、金融机构高效对接的桥梁,促进科技与市场、与企业深度融合,推动畜牧科技成果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四是更加突出繁荣创新生态。论坛始终关注创新文化、创新人才,致力于打造一个既为专家学者深化交流、又为技能人才展示才华的平台。论坛期间将发布《促进中国畜牧业绿色低碳发展倡议书(2025)》《中国西南山地畜牧业实用技术大全》丛书,全面展示历届论坛形成的系列重要成果,以及畜牧科技城建设取得的阶段性成效。同时,还将举办川渝畜牧劳动和技能大赛,届时川渝两地的畜牧行业技术能手,将同台竞技、展示风采。

作为会议主办方,中国畜牧兽医学会副理事长乔玉锋则用三个“新”概括此次论坛。

一是服务战略“新担当”,紧扣“农业强国”建设要求,聚焦畜牧绿色低碳等新研究方向,研讨内容覆盖政策制定到科学研发再到投产流通惠民全流程;

二是引领未来“新布局”,推动AI猪场、区块链溯源等智慧技术革新,汇聚更多高端资源,将推动畜牧科技城建设取得更多标志性成果,促进畜牧科技产业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

三是破解难题“新突破”,依托绿色智慧等新兴技术研发及应用,围绕产业新课题新挑战展开深入探讨。

重庆畜牧科技成果丰硕

当下,畜牧业正在加快向现代化转型发展,离不开畜牧科技的坚实支撑。

近年来,我市通过构建产学研用深度融合的创新体系,形成和推广了一大批畜牧科技创新成果,比如开发了国际首创液态饲料发酵生产与饲喂一体化智能系统,节约玉米豆粕10%~15%;全国首创新型全光谱纳米氧化钛消毒剂,非洲猪瘟、口蹄疫等病毒杀灭率达到99.9%;全国首创无菌级实验猪生产,广泛用于儿童疫苗临床前评价、婴幼儿奶粉评价、抗生素替代开发等方面。

西南大学党委常委、副校长葛信勇说,作为全国畜牧科技领域优势高校,近年来,西南大学积极探索共建研发实体、技术入股在内的深层次合作模式。例如,与重庆大足区合作成立黑山羊研究所,双方共同投入研发资金,共享技术成果,助推大足黑山羊入选国家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和地理标志产品名录,并建成国家级保种场2个,市级保种场2个,大足黑山羊羊肉通过绿色认证,年综合产值超15亿元。

同时,加强与北碚区、荣昌区、綦江区深度合作,推动环西南大学创新生态圈建设,成立西南大学(重庆)产业技术研究院,促进技术攻关与成果转化。与地方共建“琪泰荣昌猪养殖”和“大足黑山羊”科技小院,形成“人才培养—科技创新—社会服务”三位一体模式,为地方培养40余名懂技术、会管理的专业人才,培养研究生100余名,直接对接地方产业需求。在綦江区共建“安稳山羊全产业链博士后工作站”与“技术服务乡村振兴实践基地”,助力形成集产学研、产加销、贸工农于一体化的“安稳山羊”产业化发展新模式,全产业链产值达到2.8亿元。

作为我市专注畜牧科技的重点科研院所,市畜牧科学院党委书记唐德荣说,该院自2021年牵头建设国家生猪技术创新中心以来,从研发端聚焦生猪“种、养、病”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培育出3个特色突出的地方猪新品种(配套系),研发了疫苗及诊断、智能装备等新产品43个,从产业端集成生猪科技“技术包”,打造的“华系田园猪”项目在全国17个地区推广运用。

“我们坚持攥紧种业‘芯片’,夯实产业根基。”唐德荣说,近年来畜科院已抢救性保护罗盘山猪等15个濒危地方猪种,通过守住本土独特遗传基因、避免濒危品种消失,为新品种培育提供核心素材,育成渝荣Ⅰ号猪、海聆I号涪陵黑猪、渝州白鹅、“渝饲1号”饲用蚕豆等国家级新品种,挖掘武隆凤头黑鸡、秀山鸡2个国家级畜禽遗传资源,让这些兼具肉质优、抗逆强特质的地方特色品种成为产业发展“活资产”。

此外,还建成国内规模最大无菌猪繁育平台,建立自主可控的SPF(无特定病原)荣昌猪核心群,育成国内首个中等体型实验用猪新资源“重牧实验用荣昌猪”,为生物医药研发提供关键实验资源。依托上述猪源生物材料研发优势,开发覆盖骨科治疗、皮肤医美等领域的生物医用产品矩阵,让畜牧科技跨界激活经济增长“新动能”。

“熊猫猪”身价越来越高

作为世界八大、中国三大优良猪种之一,如今荣昌猪的品牌价值已经达到55.95亿元。

荣昌区作为荣昌猪的发源地与核心产区,近年来也全力抓好以荣昌猪为代表的华系地方猪保育种,推动畜牧业高质量发展。

“我们的目标不仅是要把以荣昌猪为代表的华系猪保护好、利用好、开发好,更重要的是让地方猪有更大的市场,能更多地供到老百姓的餐桌上。”荣昌区人民政府副区长夏定文说。

他介绍,近年来,荣昌构建起健全的保育体系,有力保障荣昌猪种资源。率先在国内构建了“基因库+保种场+保护区”的荣昌猪三级协同保护体系,为地方猪种遗传资源建起了一道坚实的防线。现建有国家级荣昌猪保种场、育种场、保护区、基因库、备份场和国家畜禽种业阵型企业各1个,其中国内最大的地方猪遗传资源冷冻保存库,保存荣昌猪冷冻遗传素材5万多份,打造了地方猪种的“生命银行”。

此外,借较强的科企实力,持续提升荣昌猪种性能。西南大学和重庆市畜科院坐落荣昌,汇聚了畜牧专业人才2万余人,一大批国家顶级的畜牧专家从事荣昌猪育种攻关。在全国率先探索建立了由民营企业牵头,联合科研院校的荣昌猪商业化育种联合体,承担国家地方猪育种联合攻关任务。通过重点攻关产子率、饲料转化率、瘦肉率以及肌间脂肪含量等核心育种指标,根据市场消费者反馈,反哺引导荣昌猪育种方向,推动商业化育种进程,提升荣昌猪育种实力、产业整体效益和产业核心竞争力,把荣昌猪打造成为世界一流的“华系种猪”。目前还正在建设生物安全级别和智能化达到全球一流水平的育种基地,以打造畜禽种业创新体系为路径,力求实现畜禽核心种源自主可控。

同时,以品牌价值为引领,稳步提高以荣昌猪为代表的地方猪市场占有率。当前,荣昌正在培育壮大以荣昌猪为重点的肉蛋奶产业链,打造荣昌猪系列爆品,进一步丰富市民的“肉盘子”。已研发推出荣昌猪腌腊香肠等精深加工的肉制品,开办荣昌猪专卖店800多家,深受广大消费者的青睐。“荣昌猪及图”地理标志商标正式获得中国商标认定保护。

“接下来,我们将发动更多人,特别是民营企业加入到荣昌猪的事业当中,为全国地方猪培育提供可复制、可推广的样板,也希望这只‘熊猫猪’能够越来越多走进千家万户,擦亮重庆美食的这块金字招牌。”夏定文说。(新重庆-重庆日报原创记者 栗园园 崔力)

扫一扫在手机打开当前页
微博 微信